結構性理財產品霧里看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 08:13
每日經濟新聞
卜春艷
QDII問世,結構性理財產品大行其道。工行、交行已推的QDII產品均屬此類,區別在于掛鉤品種不同,獲得最高收益的條件不同,最高和最低收益不同。
結構性理財產品讓人產生“霧里看花”之感,以最高預期收益率論,極具吸引力。如交行“得利寶”QDII的最高潛在年收益有望達到12%;中行半年期美元“黃金看漲”最高預期年化收益率8.5%。但是,最高預期收益率畢竟是預期,投資者最終獲得的很可能是最低或略低的收益率。交行“得利寶”QDII的最壞結果是收益為零,加上人民幣升值的損失,投資者購買匯率風險未規避型,也有可能損失部分本金。
因此,投資結構性理財產品須看清最高預期收益率的實現條件。有條件的投資者還可通過歷史數據進行風險判斷,預估最高收益率實現的可能性。當然,歷史數據不是判斷的決定因素,最高收益率的實現取決于未來走勢。投資者一邊用歷史數據模擬,一邊判斷未來走勢,是其推斷結構性理財產品價值與風險的關鍵。
需要擺脫的另一個誤區是不能單純被掛鉤品種的概念所吸引。不少銀行在銷售中用“概念”包裝產品,事實上,水資源緊缺不代表水資源概念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在特定時間里只升不跌;即使掛鉤港股或港指的產品,也未必能像直接投資港股一樣,完全分享上漲收益。所以,對于結構性理財產品,應留一份清醒。滬上某中資銀行國際業務部主管近日公開表示,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的設計總體上“是偏向銀行一方的”。多數情況下,銀行承諾的高收益率是很難做到的。
選擇結構性理財產品有兩大注意:一“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通過投資不同品種,將低風險與高風險、固定收益與浮動收益相結合,規避單一品種投資的風險;二優先投資那些掛鉤自己熟悉品種的產品,外匯投資者熟悉
歐元兌美元走勢,投資掛鉤歐元兌美元的QDII就較有把握。倘若某產品掛鉤歐洲幾只股票,投資者一不了解基本面,二對其走勢的信息不對稱,則應慎重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