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理財一點通 > 正文
 

家庭理財投資點金術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3日 10:36 揚子晚報

  認清四大風險算清六大收益

  理財,顧名思義就是財富管理,很多人將理財與投資混為一談,其實理財就是人生規劃,包括職業規劃、子女規劃、保障規劃、投資規劃、現金(流動性)規劃、稅收規劃、遺產規劃。投資規劃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在中國目前的投資環境下,理財的主要內容就是投資。那應該怎樣慧眼識別各種投資工具的風險和收益呢,專家給您介紹中西方實用的理財點
金術,希望給理財者啟發和借鑒。

  ■西方家庭理財的三個法則

  一位知名瑞士商業銀行

理財規劃師根據自己多年經驗,歸納了以下幾點理財點金術法則:

  4321法則:4321家庭理財法則即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的投資,30%用于家庭生活開支,20%用于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用,10%用于購買保險。

  72法則:本金增長一倍所需時間(年)=72/年報酬率(%)。舉例來講,如果你在銀行存10萬元,年利率2%,每年利滾利,要多少年才可以使本金增加一倍變成20萬元呢?答案是36年(=72/2%)。

  80法則:在你的投資組合中股票應該占多少比例呢?根據80法則,股票占總資產的合理比重=(80-年齡)%,舉例來講,如果你目前30歲,股票投資應該占投資總額的50%。

  ■國內理財注意控制風險

  上述西方的理財法則是否符合我國國情及中國投資者的需求呢?其實不見得完全適用。面對中國市場上眾多的投資產品,理財者應該怎樣進行挑選呢?投資專家建議,首先要全面地認識風險。

  投資產品的風險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是發行主體信用風險。這是目前投資者最容易忽視的一個風險,該投資產品由某家金融機構發行,無論票面收益率多高,無論該收益是否保證,倘若在該產品到期之前該產品的發行主體已經倒閉,那本金可能面臨100%的損失,更不用提投資收益了。因此投資者在挑選投資產品時應了解發行主體的性質和信用,一些由小型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的投資產品,如果該產品由一家銀行提供不可撤銷擔保的話,該產品的發行主體風險將會大大降低。

  第二是本金風險。投資者一定要關注該產品是否為保證本金,即產品到期后投資者可以原來的幣種拿回全部投資本金嗎。

  第三是收益率風險。投資者一定要關注該收益率是年收益率還是整個投資期的回報率,是保證收益還是附帶條件的浮動收益。

  第四是流動性風險。該產品的期限多長,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是否可以提前贖回,該產品是否設有自動終止的條件,該產品是否有流動性較強的二級市場。

  ■學會分析投資收益

  在分析投資收益時,投資者應主要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是收益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投資者要善于在一個產品的表面收益率之下分析該收益率實現的可能性,一般可通過進行同類產品間的橫向市場比較和進行與歷史數據的豎向比較來判斷該產品收益率水平的高低。

  第二是保證收益還是非保證收益。若是后者,投資者一定要分析需要什么條件才能達到該收益及該條件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回流測試(即對該產品掛鉤工具過去幾年的歷史數據進行分析)是一種常見的收益分析方法。

  第三是分析掛鉤對象。很多銀行發行的

理財產品都是和某種金融工具掛鉤,其實銀行并未直接投資于該金融工具,但該產品的回報卻決定于該金融工具的實際市場表現。許多銀行推出的金融工具“看跌”或“看窄幅盤整”產品的收益率仍然很高,許多投資者很納悶在這兩種市場情況下銀行是怎樣獲利呢?其實正是因為銀行并未直接投資于該金融工具,只是通過和該金融工具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來幫助投資者獲利。因此投資者在購買這種投資產品時一定要對掛鉤的金融工具有一定了解才可能獨立地進行收益率的判斷。

  第四是了解投資對象的情況。該項目是投資于

房地產、其他固定資產、債券、股票。投資對象直接決定了產品的回報率,例如很多信托項目是投資于固定資產,投資者應選擇那些在自己居住城市、能夠設法了解該項目建設進度及地段的房產項目,盡可能地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投資風險。

  第五是分析投資期限。投資者應了解該產品的最終到期日、提前贖回條款、二級市場等因素。一般來講長期投資產品的回報率遠遠高于短期投資產品的回報率,因為該回報率中附加了對長期不確定因素的風險補償金。

  第六是算清投資費用。購買該投資產品是否有附加的費用。例如購買實物黃金就需要交納比例較高的增值稅、保管費(約10%左右)。而紙黃金相對而言就基本上無任何附加的交易費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