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銀行理財一點通 > 正文
 

人民幣理財再受熱捧誰來添柴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9日 01:05 中華工商時報

  張立棟/文

  最近,一些中資銀行的人民幣理財業務又開始“變臉”登臺,盡管回報率已大不如前,但投資者仍然予以全力追捧。

  毫無疑問,人民幣理財是今年以來中資銀行界最受矚目的一個名詞。這個看似新興的
業務一度被“叫停”,明面上的理由無非是3月17日央行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后,貨幣市場中央行票據、金融債等其他品種的利率下降,以此為主要投向的人民幣理財暫時無利可圖,因而被迫偃旗息鼓。

  但是,表面的理由并不能解釋所有的問題癥結。在首期理財產品到期而大的利率環境依舊的情況下,“變臉”推出的人民幣理財只能說明銀行業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生存環境。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作為吸引客戶資金的手段或者產品也好,人民幣理財其實或明或暗,存在了多時,除了銀行,保險公司、甚至一些券商也都涉足人民幣理財產品。

  一般而言,有需求才有產品。在投資品種并不豐富的今天,人民幣理財的確是一個有著巨大需求的投資出口。

  有著巨大需求,而又有著眾多供給者的產品,其競爭激烈是完全可以想見的,但是,盡管對利率的敏感在所難免,以追求客戶群覆蓋率,進而占有市場的金融機構而言,一旦有需求存在,而以資金為生存之本的銀行當然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客戶范圍,一句話,少賺錢甚至不賺錢也要推這種產品。

  此外,持續的投資壓抑也導致銀行硬著頭皮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

  目前,很多投資者的理財思路還比較狹窄,而現在儲蓄實際利率偏低,老百姓手里的資金迫切需要安全穩定的投資渠道。一些普通居民曾告訴筆者,除了國債似乎并沒有太好的渠道。

  而各銀行都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利率都要比同期限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分別高將近一個百分點,因此,市場空間是可以想見的。

  與此同時,投資渠道狹窄也困擾著銀行:國內經營理財產品,渠道少得可憐。據了解,一些所謂的“新產品”仍然延用了以往的“債券池”投資模式,即銀行購買央行票據等投資品種,再賣給個人投資者,并無新意。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理財“變臉”產品,還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據說在一些地方,部分銀行的國債在還未對外賣時就已被客戶進行了預訂,而多數銀行均在半天內賣完,理財產品被瘋狂追捧。

  而這些情況更反證了投資壓抑的嚴重程度。

  此外,銀行再祭人民幣理財大旗,主要是為了穩定客戶。

  我們知道,積極推出理財產品的都是中小銀行,而中小銀行對資金有很大的需求,隨著銀行號基金的亮相,這種壓力會越來越大,必然要求他們用新的手段吸引資金。而在存款不斷分流的情況下,人民幣理財成為各銀行留住存款資金的重要手段,因為保住這個投資產品,就能保住相當大的一部分客戶,儲蓄資金和存貸率就不會發生問題。

  對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說,由于自身籌集資金的能力有限,一旦央行采取緊縮政策就有可能出現一定程度上出現流動性困難,此外,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分工越來越模糊,對資金需求就越來越具有趨同性,當一家商業銀行資金偏緊時,其他的商業銀行也偏緊。正是這種對資金的渴望推動了人民幣理財的發生發展。

  我們知道,資金來源是商業銀行經營的起點,因此商業銀行的資金需求是長期性行為,通過人民幣理財來吸引資金,穩定客戶的確是現時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快樂五一
快樂五一放松心情
母 親 節
溫馨祝福送給母親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