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孫芙蓉 賈瑛瑛
——訪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
編者按: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金融行業領袖圓桌分論壇”上,如何進一步推動亞洲金融合作成為亞洲各國銀行家們熱烈討論的議題。在當前亞洲新興經濟體面臨出口放緩和金融風險上升等挑戰的背景下,通過區域金融合作降低經濟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規避外部風險對域內經濟的傳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未來的亞洲金融合作將會采取哪種模式?“一帶一路”建設在促進亞洲金融合作中將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如何通過區域金融合作防范系統性風險?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與會的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
記者:您認為亞洲金融合作在促進亞洲經濟發展方面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未來亞洲是否會復制歐洲在區域金融合作方面的成功經驗?
易會滿: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給亞洲各經濟體帶來了慘痛的教訓。此后,亞洲各經濟體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通過加強區域貨幣金融合作以達到防范金融危機的目的。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金融合作既是穩定器,更是加速器。金融合作可以促進區域內經貿活動更為順暢地開展,增進人員交流與往來,深化區域金融市場的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的發展潛力,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的穩定性。特別是在經濟周期下行或金融危機期間,區域合作通過各種流動性安排、危機救助機制,通過利率與匯率政策的協調,能夠最大限度地熨平金融市場波動,吸引資金流入,維護整體金融穩定。
應該說,歐洲金融合作機制中有關統一的貨幣政策決策機構、單一貨幣、金融市場一體化以及歐洲銀行業監管改革等為亞洲金融合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具體結合亞洲地區經濟發展現狀和金融合作開展情況,我認為應該重點研究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研究建立亞洲貨幣合作體系。有效的區域貨幣合作是發揮區域合力,降低美元周期沖擊,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的重要保障。亞洲有著區域貨幣合作的天然基礎,區域內貿易占比一直穩定在50%以上。如果更多地使用區域內貨幣并建立多元化政府間貨幣合作機制,不僅能顯著降低交易成本,而且有助于豐富地區貨幣體系結構。
二是研究漸進式推進亞洲區域金融合作。即使在經濟發展程度、文化背景趨同的歐洲,歐洲聯盟的一體化及歐元統一貨幣的啟動也經歷了從西向東、從核心國家向輻射國家的漸進推廣過程。求同存異,開展區域、次區域務實合作,漸進式開展亞太區域內的金融合作應是大勢所趨。
三是研究亞洲金融合作的軸心和利益切合點。歐洲金融一體化之所以能在擴大的道路上不斷推進,源自一體化帶來的巨大利益和兼顧各方的共贏策略。因此,亞洲金融合作的深化,也需要參與各方積極尋找利益切合點,實現發展戰略對接,才能實現合作共贏。
四是研究加強區域內經濟與金融政策協調。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國家貿易投資關系密切,經濟相互依賴程度高,一國政策的有效性與其他國家的反應密切相關。因而亞洲國家應增加本國經濟政策透明度,建立各國政府部門定期對話機制,以積極的政策來推進實質性金融合作。
五是研究加快發展壯大亞洲債券市場。當前,“一帶一路”建設的融資需求給亞洲債券市場的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思路。應當加快發展壯大亞洲債券市場,將亞洲地區規模巨大的儲蓄和外匯儲備導向長期投資,以解決過度依賴銀行融資帶來的“雙重不匹配”問題,促使融資方式多樣化。
此外,對于在歐債危機中暴露出的歐洲區域金融合作中的缺陷,比如高度一體化金融市場加速危機傳染,統一貨幣政策與分散財政政策存在矛盾等,也應該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
記者:貿易金融合作是區域金融合作的重要內容。請問工商銀行在促進亞洲貿易金融合作方面做了哪些準備?下一步還有什么規劃和設想?
易會滿:確實如此。據世界貿易組織[微博]的統計,以亞洲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自2009年以來對世界貿易增長的貢獻度在50%以上,成為世界貿易增長的新引擎。同時,亞洲區域內各國之間貿易往來的持續加強,為區域內貿易金融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工商銀行的情況看,我們已初步構建起亞洲區域貿易金融支持的頂層框架和組織機構,在區域貿易合作過程中發揮了金融支持作用。到2015年末,工商銀行境外網絡已延伸至42個國家和地區,分支機構總數達404家,覆蓋了全球主要的金融、貿易中心以及與我國貿易往來日趨密切的新興市場國家。在貿易金融產品體系及服務能力上,已形成完整覆蓋全貿易流程的貿易金融產品體系。基于匯款、托收、信用證三大結算方式,構建了涵蓋預付款融資、進口T/T融資、出口訂單融資、出口發票融資等50余種貿易金融產品架構。在這里,對于亞洲貿易金融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我想提兩點建議。
一是打造一體化金融服務模式,推動區域貿易金融發展。整合貿易金融傳統優勢,開展跨境供應鏈、產業鏈區域金融合作,充分利用全球一體化科技系統平臺,搭建跨境供應鏈業務的全球集中處理平臺,為區域內跨國企業海量的應收、應付賬款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積極推動銀企互聯、現金管理等平臺的拓展應用,改進銀行業務處理平臺、融資審批平臺與企業ERP系統的銜接,實現企業與銀行的信息交流和實時互動。
二是推動人民幣在亞太區域內的廣泛使用,為區域內貿易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目前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排名鞏固保持在第七位,全球使用率顯著提升、清算網絡遍及亞歐,貨幣互換持續擴圍,人民幣在海外認可度和結算規模大幅提高。商業銀行應加強內外聯動項下跨境人民幣服務創新。整合境內外兩個市場的優勢資源,自主研發并推出與跨境人民幣業務配套的貿易融資、避險保值、資金理財組合型金融產品;在監管機構的政策指導下,研究并積極介入自由貿易區跨境人民幣業務,利用自貿區特有的離岸金融政策全面開展跨境結算與清算、跨境融資與擔保以及跨境理財等跨境人民幣業務,借助自貿區先試先行的機遇帶動區域內跨境貿易金融業務發展。
記者: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規劃帶位于亞洲區域內,請問“一帶一路”建設對于亞洲金融合作有什么影響?如何通過區域金融合作更好地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
易會滿:當今世界經濟正處于深刻調整之中,如何抱團取暖、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亞洲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在這個背景下,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實現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這種互聯互通是全方位的,在經濟層面既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聯通,也包括貿易、投資、金融等相互暢通和便利化的聯通。而金融合作,無疑是構建這種全方位互聯互通合作機制的重要環節,也是大有可為的領域。
對于銀行來說,我們特別重視亞洲地區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金融服務需求。現在亞洲很多國家基礎設施還比較短缺,對經濟發展形成嚴重制約。據測算,亞洲每年基礎建設資金缺口高達5000億美元。同時,由于基礎設施投資具有額度大、期限長、風險高、收益水平低、不確定性強的特點,這一方面需要包括世界銀行[微博]、亞洲開發銀行和新成立的亞投行等多邊金融機構,以及各國的開發性金融、政策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還應當加強亞洲在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的深度合作,重點推進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和統一的投融資標準。建立常態化的雙邊和多邊信息共享機制,在國別和市場研究、行業和項目信息以及風險管理等方面加強交流。共同建立區域統一的項目投融資標準,以及互認的信貸政策、制度、流程和模型等。
二是合作搭建“融資+融智”的綜合化服務平臺。搭建金融平臺,分享整合各國基建領域的政策法規、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優勢資源,促進區域內資金、人才、知識、技術加速流動,為項目業主提供政策咨詢、規劃設計、財務顧問、項目管理等“融資+融智”的綜合化服務。
三是為基建項目提供股本資金支持。通過設立基礎設施發展基金,為PPP(公私合營)、BOT(建設-運營-轉讓)、TOT(移交—運營—移交)等項目提供股本資金支持,以此引導國際產業資本的投向,撬動國際金融組織、開發性和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債權融資。
四是拓寬基礎設施建設的國際融資渠道。建設中長期項目債市場,為“綠地”項目提供債券融資;建設資產證券化市場,為初始投資人提供退出渠道,為初始債權人盤活資產;同時通過債券承銷、資產證券化等服務,為多邊開發機構和東道國金融機構補充資本。
五是加強區域銀團貸款合作。由各國主要金融機構組成區域性銀團貸款俱樂部,提升區域性銀團的承銷、包銷和風控能力;發展區域性銀團二級市場,提高區域信貸資產流動性,優化資本和風險管理,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建成區域一體化銀團分銷網絡,實現銀團資產供求雙方的有效對接,促進大型銀團貸款成功籌組和分銷。
記者:加強區域金融合作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防范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請問在亞洲金融合作中應當如何建立起有效的風險預警和處理機制?
易會滿:亞洲是全球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伴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亞洲各國之間的經濟依賴程度不斷提高,但由于各國的體制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開放程度不同,相互之間的經濟、政治、金融關系也變得更加復雜,為滋生區域金融風險提供了適宜的土壤。為此,亞洲各國應當緊密協作,共同防范金融風險的域外輸入與跨境傳播。
區域金融風險作為跨境的區域內系統性風險,具有比較鮮明的特點。一是傳染性。金融風險跨境傳播,影響域內多個國家與經濟體,通常會形成一個由點及面的傳播與擴散軌跡。二是政策性。金融風險具有席卷多國的威力,往往是源發國失控、已無力阻擋所造成的。三是突發性。金融風險從形成到造成大規模損失的時間很短,留給政府部門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的時間窗口很短。四是輸入性。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國際游資的流動性增大加劇了市場震蕩,很多情況下金融風險是由域外輸入。針對區域金融風險的上述特點,應該通過加強區域金融合作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保障金融體系的平穩運行。
一是建立區域內資金流動的統計監測機制,及時掌握風險狀況。針對國際收支的主要統計數據,應保持統計口徑基本一致,并建立定期核對機制,對雙方差異情況進行分析;提高監測頻率和時效性,尤其是對苗頭性和趨勢性的新情況和問題要及時進行跟蹤反饋,提高甄別異常信息的準確性;對重要信息進行共享,及時查漏補缺,提升信息有效性。
二是建立區域金融風險預警機制,提前采取針對性措施。防范與化解區域金融風險的重點在于事前預防,其核心是建立區域金融風險預警體系,提前預警,提前介入。一是設立區域金融風險預警指標,由各國及時通報預警指標運行情況。二是完善區域金融風險分析與評估機制,當金融機構經營情況、風險狀況和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及時進行預警,提前干預。
三是加強區域內各國間金融、財政政策的相互協調,防止投機游資無序流動。一是建立多層次的金融、財政對話溝通機制。對重要的政策進行溝通,取得相互理解,對于區域內、外重大經濟問題交換意見,為后續協調行動做好準備。二是保持貨幣政策步調基本一致,減少國際游資的短期套利機會,防止資金大進大出,擾亂金融秩序。三是將政府負債控制在合理水平,防止出現主權債務問題。
四是建立區域內金融風險防范與處理的協調機制,提高應對能力。防范區域金融風險需要通過相應的組織機構,建立有效的協商機制,亞投行應該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包括:發揮危機處理的協調作用;發揮金融投資的引領作用;發揮金融風險的揭示作用;條件成熟時,受托管理危機互助基金。
五是區域內金融機構應通過合作方式積極參與國際監管規則制定,充分反映本區域的發展訴求。區域內各金融機構應積極進行溝通,了解彼此立場,對于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并通過當地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咨詢公司、國際會議與論壇等多種渠道,積極向國際監管機構進行反饋,充分反映亞洲金融業發展訴求。
關于加強亞洲金融合作和防范金融風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開幕演講中表示,中方積極倡議籌建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愿與各方合作完善亞洲金融市場建設,避免再次發生大規模地區金融動蕩。對此,中國商業銀行將積極關注和參與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的籌建工作,積極推動亞洲金融市場建設,為深化亞洲金融合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