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選中國好銀行: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6(第四屆)銀行業發展論壇”擬定于7月初在北京舉行。作為年度盛會的重頭戲,“第四屆銀行綜合評選”正火熱進行中。歡迎參與投票!
如何實現綠色脫貧
本刊記者紀崴
主持人的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必毨У貐^長期以來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實現全民富裕目標的短板,加快脫貧致富、提高發展能力是這些地區政府和老百姓奮斗的目標。如果說以前脫貧大多是以犧牲當地的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那么當下的扶貧更加強調綠色,尋求守住青山綠水和實現經濟發展之間有效結合的最佳方案。這其中,要做好金融扶貧這篇文章,選取環保的產業和龍頭企業提供精準支持,帶動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從而幫助他們建設和諧穩定的綠色家園。本刊記者跟隨調研組深入貴州省印江縣,就當地依托特色優勢產業實施生態扶貧的情況進行考察,并采訪中國人民銀行[微博]貴陽中心支行副行長郝曙光、中國人民銀行[微博]銅仁市中心支行行長任向陽、中國人民銀行[微博]金融研究所祝紅梅處長、印江縣縣委書記田艷,共同探討如何借力金融助推綠色經濟發展。
初到印江縣,滿眼都是綠水青山。印江縣95%都為山地,可耕種土地極為分散,規;r業生產在這里根本發揮不了作用。老百姓守著青山綠水過著苦日子,當地政府也為如何實現經濟發展大傷腦筋。因為交通不便和經濟發展落后,之前花大力氣搭建平臺引進的工業企業并不能真正落地并開花結果。在“守底線、創新路、奔小康”的新思路引導下,印江縣嘗試將脫貧和生態發展結合,走出了一條依托山地優勢特色產業綠色脫貧的道路,正在進行著“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改變。
記者:當下印江縣結合當地特色發展了哪些綠色產業?
田艷:印江縣結合當地的山地特色,發展了茶業、精品水果、食用菌和畜牧業等和環境協調發展的綠色產業,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是茶產業,另一個是食用菌產業。
其實,因為印江縣森林覆蓋率高、污染少,印江縣很久以前就產茶,而且質量都比較好。但之前沒有自己的品牌,多是為很多名茶提供原料。隨著產業技術服務體系的建成,我縣茶葉逐漸打開知名度,注冊了“梵凈山翠峰茶”“梵凈山綠茶”“梵凈山茶”等一批中國著名和馳名商標,產業規模也逐步壯大。截至2016年6月,已經建成高標準茶園37萬畝,獲有機認證茶園5000畝,無公害認證茶園16.48萬畝;茶葉加工企業25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茶青交易市場17個。在這些企業的帶動下,全縣種茶的農戶有6.8萬多戶,茶葉總產量9176噸,產值達到9.8億元。
與茶產業相比,食用菌產業算是新開發的綠色產業,真正做到了“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民爭食”的勞動密集型生態循環。食用菌產業利用木材丫枝和下腳料等廢料制成的木屑,和其他原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制成菌棒,減少了對木材的依賴,并且實現了廢舊菌棒的循環再利用成肥。印江縣以木黃鎮食用菌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為核心,拓展輻射合水、紫薇、朗溪、板溪、新寨、楊柳、洋溪等鄉鎮,建成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16個,注冊“梵凈蘑菇”商標,以香菇、黑木耳、茶樹菇、金針菇、平菇為主導品種,猴頭菇、蟹味菇為特色品種,累計發展食用菌1.5億棒以上。食用菌產業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了菌棒集中生產、田間分散管理、產品集中銷售,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擴大生產規模,幫助6000戶農戶實現脫貧致富,實現了“既有香菇飄香、又有青山綠水”模式下的健康發展。
記者:印江縣交通不便,產業形成規模后,產品銷路如何開拓是個大問題。如何解決?
田艷:我們在探索“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的模式。電子商務的發展為產品銷售提供了一個更加高效的渠道。印江縣建立了電子商務產業園,初步構建了縣、鄉、村三級立體服務網絡。搭建集電商運營、產品展示、企業孵化、冷鏈物流、眾創眾享、檢驗檢測于一體的基礎要素平臺,產業園內建立電商16家、物流公司25家,建立3條淘寶物流專線、3條郵政快遞專線,延伸中通等快遞到鄉至村,快遞全縣村級的覆蓋率在80%以上,打通了網貨下鄉“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進城的“最先一公里”。引進阿里巴巴[微博]、蘇寧、郵政電商等龍頭企業入駐產業園,阿里巴巴縣級農村淘寶運行中心在印江開業,蘇寧易購[微博]的“中華特色之印江館”也全面上線。目前全縣有16家企業入駐、在各大電商平臺開店的有52家,電商從業人員6000多人,開設電商服務站180多個。2016年以來,電商服務站實現下行代購1300多萬元,為農戶節約支出300多萬元,實現上行銷售800多萬元,為農戶增收200多萬元。同時,引導傳統企業結合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開通企業網店,改變過去產品銷售渠道單一的局面。實踐中,電商平臺的開拓還能倒逼企業加快轉型,從而更快地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戶脫貧。
印江縣總人口45萬人,截至2016年初,已建檔的貧困人口為59272人,占比為14.69%。2016年計劃脫貧61個村,涉及貧困人口2萬多人。要做好金融扶貧這篇文章。發展綠色金融、實現精準扶貧是印江縣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金融扶貧工作,首先要界定“幫扶誰”的問題,然后才是“誰幫扶”“怎么扶”。需要明確的是,因疾病、殘疾、智力障礙、災禍導致的貧困不在金融扶貧的范圍之內,這些應被劃入財政資金支持的范疇。只有那些“有生產能力且有生產意愿”的貧困人口,才是金融扶貧的對象。按照“渠道不亂,相互整合、各盡其責”的原則,印江縣對信貸政策、財政政策、扶貧政策和產業政策進行整合,使信貸資金與相關扶持資金由“背對背”走向“手牽手”,采取“綠色產業+基地+龍頭企業+貧困戶”方式,通過政策激勵金融機構將資金用于扶貧開發,向貧困農戶提供多樣化創新型的金融服務。
記者:金融機構為印江縣扶貧開發提供了哪些資金支持?
任向陽:截至2016年6月末,印江縣共有金融機構12家,其中6家商業銀行,6家保險公司,另有6家小貸公司。在政府主導下、人民銀行推動下,印江縣形成了以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為龍頭、農村信用社為主力軍、其他金融機構合力助推脫貧攻堅的工作局面,通過發放交通、水利、城鎮化、衛生和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企業貸款、小額信用貸款等促進產業龍頭企業發展從而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或直接支持貧困農戶發展生產,實現脫貧。截至2016年6月末,全縣金融機構貸款余額88.24億元,同比增長28.04%,貸款余額69.58億元,同比增長15.75%。其中,農業發展銀行發放城鎮化、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貸款余額6.6億元,“十二五”期間累計發放貸款9.8億元;國家開發銀行發放產業扶貧貸款余額1.3億元,累計發放1.7億元;農村信用社發放小額信用貸款精準支持農戶發展脫貧,貸款余額為17.2億元,累計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27億元,辦理信用貸款證82376個,占全縣農村信用社各項貸款余額的56.4%,惠及農戶27484戶,其中貧困戶13125戶;工行、農行、建行、郵儲銀行貸款余額30.6億元,累計發放貸款39.8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貸款26.6億元,企業貸款5.9億元。
記者:為貫徹和落實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和要求,金融機構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任向陽:人民銀行印江縣支行積極引導印江縣當地金融機構堅持“服務陣地、經營方向、業務種類、優惠政策貼近貧困人口”的原則,支持和推動金融機構支持扶貧開發,當地金融機構也積極響應,不斷創新金融扶貧工作方式,力爭實現精準扶貧。
按照《印江縣信貸支持精準扶貧實施辦法》,金融機構與扶貧辦、各鄉鎮協作配合,建立貧困戶信貸檔案1.8萬份,實現“戶有卡、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并在此基礎上細分“六型”貧困戶,即“農業場主型、產業工人型、商業貿易型、合作發展型、外出務工型、政策扶持型”,按照“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工則工”的原則,進行貧困戶扶貧授信,實現授信率全覆蓋。近年來累計發放貧困戶貸款6501戶,余額3.22億元。2015年縣財政安排扶貧小額信貸風險金和貸款貼息各190.62萬元,有效解決了貧困戶貸款難的問題。
除了基礎性工作之外,各金融機構結合實際創新信貸產品支持農戶發展生產。印江縣農信社依托信用創建創新推出了“邛江情”“致富通”針對農戶的信貸品種!摆鼋椤辟J款主要用于貧困戶救災、助學、就醫和其他應急“綠色通道”貸款,一般不需要提供抵押擔保,額度在2萬元左右!爸赂煌ā敝饕糜谪毨舭l展產業,額度一般在5萬元,最高30萬元,在扶貧產業實施區域內,畜牧、茶葉、食用菌和鄉村旅游貸款可以獲得部分或者全額的貼息。其他商業銀行也結合印江縣實際,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創新開發貸款品種,如工商銀行的“貴園信貸通”“貴工貸”等。
為做好國家開發銀行貸款項目,印江縣政府創新操作平臺,建立了三個層級四個平臺的貸款管理、擔保和公示的“四臺一會”模式:印江縣興鑫投資有限公司作為一級融資管理平臺,印江縣惠民擔保有限公司作為二級融資擔保平臺,縣茶葉局、畜牧局、食用菌產業辦公室作為二級融資管理平臺,各鄉鎮和村按照產業成立貸款信用協會為三級公示平臺,有效保障了國開行貸款放得出、收得回、農戶能致富。自2012年來,支持印江縣共新建茶園基地5萬余畝,發展食用菌3000畝(萬棒),新建菌棚80萬平方米,養殖綠殼蛋雞80萬羽,共帶動21850戶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對于貧困戶的金融支持,不僅體現在金融產品的創新上,還需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后者是防止返貧的必要手段。扶貧先扶智,金融扶貧更主要的是激發貧困戶的創業意識、信用意識,提高他們的金融知識水平,讓他們想發展,敢于借錢發展、有條件去發展。各金融機構定期組織活動,將金融知識送進村、送進社區、送進校園;農信社利用點多面廣的優勢,累計開辦750場次金融夜校,培訓8.2萬人;積極創建農村信用縣,讓貧困戶建立信用意識,認識到銀行貸款不是財政補助,應該履行償還本息的義務;大力開展“助農取款點村村通”工作,建成323個助農服務點,讓貧困戶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存取款的便利服務。當地農戶逐漸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培養貧困戶借助金融手段實現自身發展的意識,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困戶的融資可獲得性問題。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重大政治任務,但此役存在著諸多困難。作為企業法人的金融機構需要在扶貧工作中尋求資金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平衡;貧困地區政府要在扶貧的精準性和綠色可持續性上找到突破點,盡可能實現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功效。然而,經濟貧困也意味著金融生態環境的基礎薄弱,企業發展、農戶脫貧依然面臨著諸多屏障,找準精準扶貧的載體和橋梁,補上這塊短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
記者:從貴州的實踐看,金融扶貧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郝曙光:近年來,國家在金融扶貧領域采取的再貸款、財政貼息等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貴州省扶貧貸款中企業、貧困戶融資貴的問題。但由于一些配套機制的不完善,金融機構扶貧資金的安全性還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機構的貸款意愿,從而使得融資難問題依舊成為脫貧的最大阻礙。貧困戶之所以貧困,拋開自身的原因,還會受到當地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比如單純依靠農業產業發展借新還舊,一旦自然災害發生,不但不能償還舊的貸款,可能還需要增加貸款用以生產自救。因此,貸款資金的安全性問題是扶貧工作中的最主要問題,這也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在印江縣,按照相關文件和規定,由縣級扶貧資金和縣財政資金各出資750萬元建立風險補償金,但由于印江縣財力有限,前期實際到位資金只有500萬元,面對龐大的扶貧貸款,杯水車薪。顯然,這種僅僅依靠財政資金化解貸款風險的辦法不具有長期可持續性。此外,貧困戶本身自有資金和生產生活資料有限,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企業的很多生產資料都無法納入抵押品范疇;印江縣農業保險的品種單一,針對印江茶葉、綠色果蔬等特色農業產品的保險產品非常匱乏,無法形成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這些因素結合起來,集中表現為作為企業法人的金融機構,發放扶貧貸款的積極性不高,無法滿足企業及貧困戶的需求。
記者:金融機構反映的扶貧難點在哪里?
郝曙光:雖然在印江縣有12家金融機構,但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針對貧困戶的貸款品種較少,更多的是從基礎設施角度提供貸款支持,郵政儲蓄銀行基本上是吸收存款,較少發放貸款,因此,金融精準扶貧的主要任務基本上是當地農村信用社在承擔。根據農信社反映,主要難點在于資金需求和資金供給的不對稱。一方面是金額上的不對稱。貧困戶發展生產也好,改善生活條件也好,都需要資金支持;由于印江縣的產業和龍頭企業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更是需要大量資金用于購建設備和廠房。相對于旺盛的資金需求,包括信用社在內的金融機構的資金供給是有限的,一部分有資金需求的企業和貧困戶得不到資金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期限上的不對稱。企業需求最多的是中長期貸款,期限一般在3~5年;用于支持經濟果木林發展的貸款,也需要3~5年才能見效。這與農信社的存款和再貸款等資金來源的期限存在一定程度的錯配問題。
記者:針對金融機構反映的資金供需不對稱的問題,您有什么看法?
祝紅梅:資金供需金額不匹配的問題需要客觀看待。首先,面對企業和貧困戶的貸款需求,銀行需要評估需求的合理性、資金的安全性等。這是金融扶貧實現可持續的必要前提,也可以降低企業和農戶過度負債的風險。其次,對于扶貧金融業務,在堅持風險底線的同時,需要對資產質量、經營績效等實行有別于一般業務的監管和考核指標,這在我國的監管和貨幣政策實踐中已有所體現,需要金融機構具體落實。最后,金融扶貧內涵豐富,不宜過度追求融資滿意度,更不能把融資滿意度的高低作為衡量金融扶貧效果的唯一指標。
關于資金期限不匹配問題,人民銀行在出臺政策的時候已有考慮。
2016年3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設立扶貧再貸款,專項用于支持貧困地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擴大涉農信貸投放。扶貧再貸款實行比支農再貸款更優惠的利率,合理延長扶貧再貸款使用期限,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支持脫貧攻堅提供成本較低、期限較長的資金來源。按照規定,扶貧再貸款累計展期次數最多達到4次,實際使用期限最長達到5年,這基本上能夠解決金融機構的資金期限錯配問題。
記者:風險分擔機制缺失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祝紅梅:扶貧金融風險高、成本高、普惠性的特點決定了風險分擔機制的重要性。2015年國務院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建立全國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完善農村金融風險分擔機制。這表明從國家層面已經意識到,農村扶貧不能僅依靠財政撥款、也不能僅僅依靠金融機構,需要多方共同建立分擔機制。從我們調研了解的情況看,這種分擔機制有幾種模式:有些財政實力強的地方政府單獨設立,有些是政府和企業合作設立,有些是政府和銀行、保險機構共同設立,還有一些是政府、能人大戶和普通農戶共同出資設立。就印江縣財政實力弱的情況,可考慮由多個主體共同構建擔;,以免陷入“財政沒有錢無法設立基金、金融機構沒有保障基金就不發放扶貧貸款”的死結。
農業保險也是一種重要的風險分擔機制。以廣西田東為例,當地政府將創新保險產品作為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開辦了芒果、甘蔗、香蕉、竹子、水稻等十多個特色農業險種,取得了較好效果。印江縣可以參考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嘗試開發適合茶葉、畜牧、食用菌等產業的保險產品,合理確定保費率,減少因災致貧和返貧現象,提高金融機構發放扶貧貸款的積極性和開辦涉農保險的積極性,降低扶貧信貸的風險。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還應該意識到,不是只有資金上的補償才可以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更應該從改善金融環境下手,構建適合金融機構運用市場化手段扶貧的基礎設施體系。例如今年開展的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就有一個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的過程,如兩權首先要解決登記的問題,因為抵押物先要確權頒證才能進行抵押;后期一旦貸款無法按期償還,還會涉及抵押物的處置變現問題,需要政府做好抵押、評估、交易機制的設計、處置平臺的建設等工作,這些是金融產品實現成功創新的前提。如果沒有這些配套機制,即使納入試點,金融機構也沒法開展相關業務。地方政府在金融扶貧配套機制建設中的另一個著力點是農村的信用環境建設。這方面印江縣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已經是信用縣,基礎還是不錯的,應該繼續在信息收集共享方面加強合作,推動信用評級結果的使用。
后記:脫貧工作到了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當前,脫貧攻堅的形勢依然嚴峻。截至2015年底,我國仍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832個貧困縣,12.8萬個貧困村,2948萬貧困戶,7017萬貧困人口。脫貧攻堅面臨著巨額的資金投入,據測算,為確保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小康社會,未來五年融資需求將達到4萬多億元。各地都在進行著金融扶貧開發的種種試驗,無論地方政府還是金融機構,都在為早日脫貧不懈努力。這篇采訪記錄印江縣綠色扶貧的情況和問題,也提供了其他地區的一些經驗,希望能給金融扶貧工作者提供點滴參考。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