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2015年10月08日 14:18 《零售銀行》 

  利用這次央行[微博]對第三方支付的管理收緊,銀行配合自身的線上線下支付渠道和賬戶管理手段,可以嵌入到很多非傳統業務的支付渠道之中。

  文/陳凱  編輯/劉洋

  最近央行下發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引發了金融市場的激烈討論,從這份征求意見稿的內容來看,非常有利于目前的銀行業發展,比如“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這樣一來,很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就不得不找尋銀行作為資金存管或者是托管渠道,同時也給銀行對接互聯網金融平臺業務帶來了更多機會。

  那么面對這樣的機遇,銀行該如何實現自己的戰略和戰術轉型呢?雖然很多銀行都開始了互聯網化的過程,包括技術、渠道和后臺的優化,但是從實施效果看,銀行電商受困于資源的內部性和B(Business)端性,很難成為一種面向C(Customer)端的全面性綜合服務;銀行P2P有一定特色,但是又不能過分侵蝕本來銀行的信貸業務,而且風險偏好較低,更多是銀行服務的一個角落或是一種完善而已;銀行開設的直銷銀行,目前還受限于渠道、客戶和產品的有限性,因此還不具備很好的對外延展性。

  銀行業紛紛從電商、P2P、直銷等方向尋求突破,這難道就是目前銀行金融互聯網化的終極嘗試?是否還存在其他更好的方向?筆者認為,其實可以利用這次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管理收緊,銀行配合自身的線上線下支付渠道和賬戶管理手段,嵌入到很多非傳統業務的支付渠道之中。

  央行擬限制第三方支付

  央行最新支付機構意見稿,大致內容如下:

  1.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

  2.支付機構不得為客戶辦理或者變相辦理現金存取、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業務。

  3.除單筆金額不足200元的小額支付業務,以及公共事業費、稅費繳納等收款人固定并且定期發生的支付業務外,支付機構不得代替銀行進行客戶身份及交易驗證。

  4.個人客戶擁有綜合類支付賬戶的,其所有支付賬戶的余額付款交易(不包括支付賬戶向客戶本人同名銀行賬戶轉賬,下同)年累計應不超過20萬元。個人客戶僅擁有消費類支付賬戶的,其所有支付賬戶的余額付款交易年累計應不超過10萬元。

  5.支付機構采用不包括數字證書、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要素進行驗證的交易,單個客戶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應不超過5000元(不包括支付賬戶向客戶本人同名銀行賬戶轉賬,下同);支付機構采用不足兩類要素進行驗證的交易,單個客戶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應不超過1000元,且支付機構應當承諾無條件全額承擔此類交易的風險損失賠付責任。

  其實綜合起來就是這個幾個關鍵詞“限渠道”、“限額度”、“限驗證手段”。其實,這一定程度上是維護了銀行的利益,因為第三方支付這個池子中的資金沉淀少了,銀行資金被分流的趨勢就會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而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可以借機推廣自己的支付渠道。目前很多銀行的傳統支付服務還不是很完善,除了線下的POS機收單業務以外,線上的網銀支付業務手續較為繁瑣,需要借助U盾或者是其他安全驗證手段,另外,目前很多銀行也在推NFC支付,但是總體而言在用戶體驗、安全性、普及型以及參與方的利益分配上都有一定困難,因此與第三方支付手段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劣勢。

  央行此前也聯合了其他十部委正式下發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里面也明確提到央行在管理第三方支付上的法理性,同時也在后文中明確指出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包括在線理財、P2P與眾籌等)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實現客戶資金與從業機構自身資金分賬管理。也就是說,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全面滲透進入投資、支付、理財、融資等具體的細分場景服務還有一定的顧慮。

  正式下發,意味著什么

  如果這份指導意見正式下發,意味著什么?

  1.很多P2P、眾籌、在線理財平臺不得不尋找銀行作為資金托管方。通過第三方支付進行客戶投融資服務的渠道將徹底關閉,這樣一來央行監管倒是省了不少力,不過銀行高門檻的接入等于是直接判了很多平臺“死刑”。

  2.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客戶體驗程度將大大下降。因為客戶開戶都要求實名認證,而且需要從好幾個不同的渠道進行綜合的認證,才能獲得額度比較高的綜合類消費賬戶,這樣很多小的支付平臺估計就壓根沒人用了,而且僅有的支付流量會流向幾個集中的平臺,整個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沉淀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3.第三方支付的業務場景也將大受影響。因為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了一系列開戶的安全性流程,除去一些小額業務外,第三方支付不得代替銀行進行身份驗證,不得存儲客戶銀行賬戶密碼、銀行卡驗證碼和有效期等敏感信息,這也就進一步剝奪了部分第三方支付做全流程征信服務的完整性,銀行也將加強在支付流程和征信上的法理依據。

  銀行的機遇在哪里

  對于銀行而言,目前在零售端的業務渠道更多的還是以線下為主,一方面銀行業務缺乏更多的線上和互聯網平臺來進行推廣和場景化的植入,雖然目前也有像招行的“閃電貸”依托手機銀行進行業務開拓的,但是更多客戶依然習慣于傳統的網點審核和以網點為服務中心的銀行業務模式。這也是銀行在這次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中始終趕不上第一波浪潮的原因之一。除了對互聯網思維理解比較后知后覺之外,更為主要的是銀行的客戶和業務邏輯互聯網化的程度還有待提高,雖然目前很多銀行的業務電子化程度很高,但是這部分用戶和純互聯網化的支付、理財、信貸的用戶之間還有較大的差距。

  此前銀行已經在線上的零售端失去了自身的先發優勢,被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成功接入了電商交易和信息資訊平臺,所以你會發現這一輪互聯網金融平臺很多都是以第三方支付作為底層的基礎架構的,而且有主要支付媒介的幾個公司都在電商金融化這個互聯網金融的方向上取得了不錯的突破。

  所以,銀行的機遇在于怎么利用這一次監管的正向性,來完善銀行的支付渠道和用戶體驗服務,包括網銀支付、手機銀行支付、NFC支付、快捷綁卡支付,以及將更多銀行的支付渠道擴展進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一些環節和流程之中。

  支付核心:走入場景化

  銀行如何利用這一輪機遇來完善自身的渠道服務,實現互聯網化的轉型呢?

  其實,從銀行業的發展來看,渠道將顯得十分重要,目前線下客戶線上遷徙的趨勢十分明顯,未來的銀行業務運營和管理模式很有可能就是強大的后臺支撐+簡單的中臺管理和多渠道的前臺入口模式,而且這個前臺的入口更多的是互聯網化的入口,目前的網點服務模式只是入口的一小部分,并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重要性會慢慢縮減。

  在這種趨勢下,銀行要盡量避免被后臺化,而這里最為重要的就是銀行掌握渠道的入口,而支付作為未來核心的媒介渠道,必然成為各大銀行、支付公司爭奪的焦點。此前銀行在B端和對公的支付上具備絕對的優勢,并且打通了一部分供應鏈服務的支付環節,但是在大眾化C端的支付媒介上始終難以獲得更大的突破,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支付還沒有走入具體的場景。

  因此,在目前消費金融和C端支付市場日益擴圍的情況下,銀行應該思考如何去走入支付的場景化,而不是僅僅成為支付渠道的資金來源。對此,筆者建議各銀行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將本行的支付類和渠道類產品整合,推出與具體消費場景匹配的支付服務。例如在超市、酒店和咖啡吧等推廣自身的手機銀行或者是快捷綁卡服務,當然這種屬于傳統的營銷推廣服務,后續還可以通過NFC支付和其他方式來加強銀行在C端的支付布局。目前銀行和銀聯、手機NFC支付上還在做進一步的標準與流程溝通,如果NFC支付能夠順利普及,將成為銀行進入場景化支付的一種很好的手段,或許將為銀行在細分場景領域的支付市場帶來更多的積極因素。

  其次,利用現有的互聯網交易平臺,做偏向于C端的場景培育。很多銀行都有積分商城,或者自建的一些電商類平臺,以及和地方垂直類網站合作的開卡和綁卡服務,銀行可以繼續推廣這種地方平臺的支付接入模式,特別是對于很多中小銀行而言,通過支付可以熟悉當地的資源和市場,并進一步提高銀行賬戶的C端活躍性。

  最后,銀行可以和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提供安全的、監管可以核準的賬戶存管服務。雖然目前很多融資類平臺的賬戶是存管在第三方支付平臺,風險系數較高,但是銀行如若想要嵌入場景,就不能只做消費端,也要做投融資端。即將來臨的利率市場化,也迫使銀行不得不去嘗試更多的風險化業務,獲取一定程度上的風險收益,以提高綜合化的市場競爭能力。

  不管怎么說,央行這次再次下發關于非銀支付機構的管理意見稿征求意見,或許是銀行業介入細分場景,擔起互聯網金融賬戶安全這個責任的一次機遇。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金融e觀察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