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進出口銀行業務開發與創新部課題組
在新時期中國加快改革開放的背景下,中國進出口銀行應致力于成為“走出去”和“內陸沿邊對外開放”的金融引領者,發揮政策性金融對市場的先導作用和風險分擔作用,充分體現進出口銀行在貫徹國家戰略中不可替代的“開放型金融”主體地位,將進出口銀行的創新發展全面融入國家的戰略藍圖中。
一國政策性金融體系的存在,是落實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工具和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不可能全盤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國家治理體系的建設,也是為了進一步完善“中國模式”。中國進出口銀行(以下簡稱“進出口銀行”)所引導的政策性金融模式,正是實踐“中國模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平臺。
最新改革定位
基于國家體制機制改革的迫切要求,當前,探索我國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職責及創新發展,以更好地與國家戰略相結合,服務于“中國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具體而言,中國進出口銀行不僅要服務于傳統的進出口業務,而且要服務于新形勢下的、更加廣泛的對外經濟交往活動,并應該在開放條件下的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結構優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具引領性的重要作用。
在此背景下,2015年4月,國務院通過了三家政策性銀行的最新改革定位,其中要求,中國進出口銀行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合理界定業務范圍,明確風險補償機制,提升資本實力,建立資本充足率約束機制,強化內部管控和外部監管,建立規范的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則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通過對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實施分賬管理、分類核算,明確責任和風險補償機制,確立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約束機制,建立規范的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
國際上,自1919年英國出口信貸擔保局成立至今,進出口政策性金融已逐漸成為許多國家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盡管各國采取的模式不同,但它們都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縱觀全球進出口政策性金融發展歷程,在多元化發展特征明顯的同時,各國都強調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導向作用,將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建設與國家開放型產業政策的制定緊密聯系,根據特定時期的國家戰略需要,設定支持領域、信用原則、操作規定和其他金融手段等。
內外部環境:機遇與挑戰
就外部環境來看,一方面,進出口銀行面臨的主要機遇包括:經濟全球化的迅速演進、全球金融發展的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國外政策性金融改革呈現新趨勢;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需求、金融國際化進程逐漸加快、金融體系進入重大改革時期;等等。另一方面,進出口銀行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國內經濟轉型與調整帶來的壓力、三中全會對于我國外貿發展提出新的要求、我國如何融入全球經濟新秩序的挑戰、全球金融制度變遷與政策性金融改革的壓力、新的國際環境下對進出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約束、國內利率市場化改革加速帶來的挑戰、新技術對于傳統金融業的巨大沖擊等。
就內部環境來看,一方面,進出口銀行自建立以來,努力貫徹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外經貿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在治理結構、業務規模與結構、風險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幾大優勢,主要包括:特殊的政策性優勢、業務創新與開拓能力、廣泛的國內外合作平臺、專業的團隊與豐富的經驗、不斷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獨有的品牌價值等。另一方面,進出口銀行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與短板,主要包括:由于缺乏法律法規的規范和指導,使進出口銀行在總體發展戰略上不夠明確,進而導致了業務發展方向模糊、創新不足等矛盾與問題;外部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政府支持和管理沒有明確合理的標準、業務指導的分工不明;政策性業務風險補償機制不健全;現有的資金來源渠道有限、融資成本高等。
新形勢下的創新戰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對外開放將成為促進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同時,三中全會還提出要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前所未有地強調了政策性金融的作用。然而,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作為中國唯一的、以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為主業的政策性銀行,進出口銀行目前的發展與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尚未形成有機的統一整體,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調整中的地位不明確,在對外開放領域中的影響力和引導作用亟待進一步提高,政策性金融的職能作用有待更充分地體現。
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進出口銀行要從國家層面上盡快提出新形勢下創新發展的基本定位,即成為我國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金融平臺,以及支持我國對外開放、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核心政策性金融載體。
在此背景下,進出口銀行的創新發展應圍繞服務于“中國模式”與國家治理機制建設的大背景,全面提高綜合競爭力,完善和發展政策性金融業務,開拓各類金融創新業務,以國際范圍的跨境信用建設、市場建設和制度建設為重點,在我國的國際化進程中發揮先鋒、先導和先進性作用,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的共贏。
在新的創新戰略指導下,進出口銀行應承擔起服務于全球化下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服務于對外交往活動、更好地聯系國內外“兩個市場”等職責。
創新路徑:做政府看得見的“手”
具體來看,進出口銀行的創新戰略定位應與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相統一,要體現十八屆三中全會會議精神,以促進開放型經濟的健康發展為主線。進出口銀行創新戰略思路應進一步細化為:作為政府看得見的手,成為政府與市場相聯接的紐帶,在進一步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和推動內陸沿邊對外開放中發揮引領和推動作用。
據此,在未來的發展中,進出口銀行應采取“一體兩翼”的創新發展路徑,即以服務國際經濟合作為主體,以支持“走出去”和“內陸沿邊對外開放”為兩翼。
理論背景
首先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基本維度。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發展開放型經濟已成為各國的主流選擇。在開放型經濟中,要素、商品與服務可以比較自由地跨國界流動,從而實現最優資源配置和最高經濟效率。開放型經濟與外向型經濟的不同在于:外向型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開放型經濟則以提高要素和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為主。在開放型經濟中,出口和進口并重,既吸引外資,也對外投資,同時注重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利用。
加快國際經濟合作正是建設開放型經濟的重要途徑,而“走出去”和“內陸沿邊對外開放”這“兩翼”,則分別體現了我國新時期加快“外向國際化”和“內向國際化”的核心內容。
其次是開放型經濟帶來的金融需求。無論是在“走出去”還是“內陸沿邊對外開放”過程中,從行業、企業、項目的不同角度,都面臨融資、風險控制等亟待滿足的金融需求,這為包括進出口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也為其業務創新與定位提供了著眼點。
最后是進出口政策性金融的介入。提出進出口銀行的“一體兩翼”創新發展戰略,本質上是為了牢牢抓住開放型經濟中最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為了符合“雙向”國際化的大趨勢,也是為了運用政策性金融的獨特優勢,有效滿足開放型經濟發展中最為迫切的融資、風險控制等金融需求。
重點環節
第一,圍繞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戰略需求,著力打造新型政策性金融服務模式。
進出口銀行應該著力發展有針對性的開放型政策性金融服務體系。一是繼續支持國內主體參與對外合作和競爭,推動雙向經濟活動;二是努力進行海外市場制度、環境的開發與完善,為國內主體全面參與全球化打好基礎;三是積極支持全球化開放環境下的國內特定產業和領域發展。
第二,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進一步加大對經濟外交、對外承包工程、境外投資等國際化發展領域的支持力度。
進出口銀行應該在整個外向型國際化的大趨勢中,努力發揮政策性金融的核心作用,加速布局海外分支機構,以自身“走出去”來服務企業“走出去”。同時,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伴隨“走出去”戰略落實的改革重點,對此,進出口銀行也大有可為。一是努力推動人民幣資金的對外援助;二是推動在海外發放人民幣貸款,培育全球經濟主體對于人民幣的中長期需求;三是使用人民幣對外投資,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經之路,是人民幣由國際結算貨幣向國際儲備貨幣過渡的關鍵環節。
第三,促進“內陸沿邊對外開放”,進一步支持推動內陸地區與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貫徹“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發展。
當前,我國對外開放已經進入新的階段,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是新時期中央為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一帶一路”戰略正是“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最為重要的抓手之一。近年來,國家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外貿結構,區域產業布局進一步調整、發達地區“騰籠換鳥”戰略不斷實施,沿海的對外開放已不是開放型經濟的唯一路徑,中西部內陸地區逐漸成為新時期對外開放的重要承載者。同時,內陸向西打通開放渠道具備條件,還可以打破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我國海上通道的約束,拓展國際戰略發展空間,提升戰略安全保障能力,促進區域經濟融合。
在此背景下,進出口銀行除了進行海外機構布局之外,還有必要通過在國內相關區域的合理機構設置、業務產品創新等,有效促進內陸及沿邊重要地區的貿易、產業、交通、基礎設施的綜合發展,要與有效支撐延邊和內陸地區對外開放和國際化發展戰略相統一,從而為形成綜合化、均衡化的對外開放格局而做出貢獻。
總之,在新時期中國加快改革開放的背景下,進出口銀行應致力于成為“走出去”和“內陸沿邊對外開放”的金融引領者,發揮政策性金融對市場的先導作用和風險分擔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現進出口銀行在貫徹國家戰略中不可替代的“開放型金融”主體地位,將進出口銀行的創新發展全面融入國家的戰略藍圖中。
構造健康的外部關系
要充分落實進出口銀行的創新發展戰略,需要為進出口銀行構建更加健康的外部關系與環境,并處理好以下兩方面的關系
處理好進出口銀行與政府的關系
進出口銀行應該是政府聯接開放型市場的紐帶、橋梁,是作為政府核心政策手段之一的經濟金融工具,在政府的開放型經濟金融政策實施過程中,充當三個角色:政策制定的參與者、政策實施的推動者、政策效果的評估和反饋者。為了使進出口銀行的業務發展與創新實踐盡可能準確地體現政府政策意圖,必須建立有效機制保障,使進出口銀行能夠融入和服務于國家戰略規劃。
處理好進出口銀行與商業金融機構的關系
進出口銀行與其他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基本關系,是通過進出口銀行貫徹國家政策,開拓和培育市場,彌補商業金融的不足,為商業金融的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從而取長補短、互利共贏。進出口銀行的創新發展需要順應全球同類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發展趨勢,始終發揮最具行業影響力和市場滲透力的作用,在此過程中充當三個角色:業務方向的引領者、業務實施的合作者、業務風險的分擔者。
創新戰略需體制機制保障
制度層面的保障
進出口銀行創新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需要如下制度層面的保障:第一,盡快推動立法環境的完善,保證政府的監管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業務運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構建差異化的監管模式,進一步完善和理順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微博]、銀監會、財政部等對于進出口銀行的監管職責;第三,爭取更多的外部政策支持,努力把未來國家各層面的經濟金融國際化戰略制定與實施與進出口銀行的功能與職責有效結合;第四,加強進出口銀行董事會制度的建設;第五,建設“國際合作性金融”生態圈,推動跨境信用環境的完善,構建可持續的共贏發展基礎。
銀行層面的保障
在新的創新戰略指引下,進出口銀行應通過優化內部組織架構、加強戰略管理與業務創新、加強內部風險控制、完善激勵約束與人才運用機制等手段,為打造成為支持我國對外開放、促進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核心政策性金融載體保駕護航。
(本文原標題為《政策性金融:進出口銀行的“中國模式”》,刊載于《當代金融家》2015年第7期)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