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萍
過去十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銀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近年來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商業銀行所處的經營環境也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如何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是商業銀行必須思考的重大問題。
準確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
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對銀行風險防控帶來的挑戰
當前和今后時期,世界經濟環境仍然較為復雜,機遇和挑戰并存。從外部發展環境看,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美國加息和希臘債務談判依然是影響全球經濟的兩大不確定因素,希臘債務談判一旦破裂,或將形成蝴蝶效應,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從國內經濟形勢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前景廣闊,但面臨的調結構、轉方式、促創新的任務仍然艱巨。目前,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正處在接續的關鍵期,部分行業和地區持續承壓,信用風險蔓延擴散趨勢明顯,不良貸款逐步暴露。同時,當前處置不良資產和問題貸款的難度將增大,風險防控形勢比較嚴峻。在這樣的形勢下,商業銀行更要加強形勢預判,要有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意識,要把困難和形勢的復雜性估計得更充分一些,要把各方面情況考慮得更周全一些。
國家區域和產業重大戰略對銀行業務發展帶來的機遇
當前,一系列國家重大區域和產業戰略不斷出臺,為銀行業務拓展打開了新的空間。一是“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自貿區戰略,由頂層設計轉向具體實施,將顯著帶動區域內投融資服務需求,在基礎設施、貿易投資、跨境服務等多個領域的金融合作潛力巨大。二是“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我國制造業發展方向,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前景廣闊,這不僅有利于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也為銀行業務結構調整帶來了機遇。三是“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應用向金融體系滲透,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理財、P2P網貸平臺迅速發展,正改變著金融體系的業務渠道、資產定價、風險管理、資源配置以及支付清算模式。未來,商業銀行將加快探索“互聯網+銀行”的創新發展模式,積極利用互聯網思維拓展客戶,提高服務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金融改革和監管政策調整對銀行經營轉型帶來的變化
當前,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向縱深發展,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步伐加快。一是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已于2015年5月實施,市場化定價的大額存單也于6月份推出,目前存款利率上限已擴大到基準利率的1.5倍,未來完全放開是大概率事件。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速,將顯著增加銀行的負債成本,導致利差收窄,銀行經營轉型的壓力也將越來越大。二是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匯率浮動區間已由1%擴大到2%,未來可能還將進一步擴大。同時,資本項目管制逐步放開,滬港通、深港通、QFII、QDII等進一步豐富了跨境投資方式,提高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為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帶來重要機遇。此外,監管政策也在發生變化,6月份國務院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取消存貸比監管,這將有利于銀行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但同時也對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監管部門在資本、杠桿率、流動性等領域制定了更嚴格的監管標準,“寬管制、嚴監管”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要求銀行進一步強化守法合規經營,加強內部管控,促進各項業務健康發展。
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對銀行業務創新帶來的契機
隨著金融改革的推進,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脫媒趨勢已經確立。同時,隨著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市場之間的藩籬被打破,金融創新步伐將顯著加快,信用創新、股權創新等產品層出不窮,金融機構也將邁入綜合化經營的新階段。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從信用中介向金融服務中介轉變,加快搭建開放性、跨市場的產品平臺,提高跨市場資源整合能力,提高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尤其是要抓住資本市場的發展機遇,把握住企業融資、居民資產配置轉向資本市場的大趨勢,進一步加快投資銀行、財富管理、資產托管業務的發展。但同時,創新必須以有效的風險控制為前提,必須做好壓力測試,做好風險監測和預警,確保不出現重大風險。
人民幣國際化對銀行國際化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
中國經濟的崛起必然伴隨國內銀行走向世界,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出,將帶動我國跨國貿易和跨國投資快速增長,國內企業和居民“走出去”的步伐也將加快。目前,全球已建立15個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我國已與32個國家或地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與189個國家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據預測,2020年之前,人民幣將有望成為僅次于美元、歐元之后的第三大國際貨幣。這為國內銀行延伸海外網絡布局、拓展國際金融業務創造了條件。因此,國內銀行國際化進程將明顯加快,越來越多地在國際金融中心、新興市場及中資企業分布較多的國家建立分支機構。同時,國內銀行也將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幣、貿易融資、國際結算、清算及離岸金融業務,加快本外幣業務一體化發展和在岸、離岸業務聯動。
努力建設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
明確戰略愿景,打造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
目前,企業融資呈現脫媒化趨勢,單一銀行貸款的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弱,為客戶提供跨市場的綜合融資解決方案將成為新的趨勢。因此,中信銀行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建設“最佳綜合融資服務銀行”,希望充分發揮中信集團金融與實業并舉的獨特競爭優勢,以“大協同、大資管、大交易”為驅動,構建綜合化服務平臺,全方位滿足客戶綜合金融服務需求。中信綜合平臺具有解決客戶各種復雜需求的能力,金融與實業構成的經營體系可以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支持組合出無窮無盡的產品和服務,對于客戶的綜合化、多元化的個性需求,完全有能力提出系統性的綜合解決方案。
同時,中信銀行將創新客戶服務模式,從信用中介向金融服務中介轉變,盡快搭建開放性、跨市場的產品平臺,提高跨市場資源整合能力,提高綜合融資服務能力。中信銀行將建立以直接融資為主、銀行信貸為輔,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相結合,傳統結算與現金管理、資產托管等產品相配套的服務模式,實現綜合回報的最大化。
堅持價值創造,突出輕型發展導向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傳統粗放型擴張模式已經不適應金融市場化改革的要求,未來將向“資本管理”甚至更高層次的“市值管理”轉變。基于此,中信銀行提出了“兩大導向”,即以“價值創造”和“輕型發展”為導向,這是當前資本約束和利率市場化下的現實選擇,也是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價值創造”強調的是轉變發展方式,即從規模粗放擴張向效益導向的集約化發展方式轉變,加強精細化管理,提升價值創造能力。中信銀行提出“價值創造”就是立足自身發展,謀勢創新,提升業績水平,保持可持續的增值和股本回報,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實現銀行市值的穩定增長。
“輕型發展”強調的是轉變經營模式,向輕資本、輕資產的經營模式轉變,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其中,輕資本是要強化資本約束,優化業務結構和風險資產結構,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本,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輕資產是要充分運用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轉讓、不良資產處置等手段,讓存量資產轉起來、活起來,以轉速替代增速,從“存量經營”向“流量經營”轉變,用更大的流量來擴大銀行收入來源。
堅持“一體兩翼”,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
加快推進商業銀行經營轉型是大勢所趨,但是具體朝哪個方向轉,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則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和特點進行取舍。對公業務是中信銀行的傳統基因和比較優勢,所以在新三年規劃中中信銀行提出了“一體兩翼”的業務定位,就是要秉承傳統基因和比較優勢,鞏固公司銀行主體地位,同時加快實現零售銀行和金融市場的兩翼齊飛。
圍繞這個定位,中信銀行重新整合業務條線,形成了公司銀行、零售銀行和金融市場三大業務板塊。首先,公司銀行板塊的重點是鞏固傳統優勢,加強客戶經營體系、產品體系、營銷管理體系建設,努力成為最佳融資服務銀行。目前,公司銀行板塊是中信銀行收入和利潤的最大來源,這決定了中信銀行將以公司銀行作為戰略轉型的重要支撐點。其次,零售銀行板塊的重點是要加快二次轉型,強化客戶經營,提高管理效率,努力成為客戶最佳體驗銀行。“無零售不穩,得零售者,得天下、得未來”,零售業務將是未來可持續發展、基業長青的基礎。最后,金融市場要成為新興增長點,重點是加強產品創新,提高盈利能力,培育差異化競爭能力。金融市場板塊業務具有資本占用少、風險分散、收益穩定、成長性高等特征,這將是中信銀行輕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應對利率市場化和加強金融創新的主要突破口。
緊跟國家區域戰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國家提出要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深化促進“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的有機結合,積極推動自貿區建設等重點領域改革。這為商業銀行優化區域布局打開了新的空間,為挖掘區域金融發展特色、加強金融創新營造了有利環境。基于此,中信銀行提出了堅持聚焦京津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以及北上廣深的區域定位。重點突出三個方面:一是加大對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的戰略支持;二是堅持差異化和特色化發展,加大對北上廣深等重點城市的資源投入,加快經濟發達縣域地區的布局;三是以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區建設為突破口,加強金融業務創新,打造區域創新平臺。
為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2015年6月中信銀行聯合多家中信集團下屬公司共同宣布,投融資7000多億元。同時,設立“一帶一路”基金,力爭5年內基金規模達到1000億元,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達到5000億元,為區域內重點項目拉動1萬億元融資。此外,為支持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信銀行專門成立了工作小組,建立了綠色審批通道,配置100億元專項信貸規模支持京津冀重大項目。
堅持嚴守底線,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
在當前嚴峻的經濟金融形勢下,中信銀行將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加快建立“全方位、全流程、全員”的風險管理體系,將風險管理理念融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全方位”就是要加強對本外幣和表內外全口徑業務的管理,加強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等各類風險的全面管控。“全流程”就是要實現業務從發起到終結的全流程監控,特別是信貸業務的貸前、貸中、貸后的全流程管理。“全員”意味著全行共同承擔風險管理責任,上自董事會下至每一名員工都要承擔相應的風險管理職責。中信銀行將增強風險防控的前瞻性和敏感性,堅守風險底線,嚴格落實風險責任,全面加強內部控制,為業務發展保駕護航。
堅持深化改革,轉變資產負債管理模式
隨著存貸比的取消和利率市場化的實現,商業銀行將從傳統的“以存定貸”管理模式逐步向“以貸定存”“資產決定負債”的管理模式轉變,資產運用和管理能力將至關重要。利率市場化后,一般是先有資產運用,再有負債匹配。中信銀行未雨綢繆,積極轉變資產負債管理模式,按照“資產決定負債”和“負債支撐資產”相結合的策略,加強表內外資產負債組合管理。一方面,提高資產經營能力,以大資產管理的思路統籌協調信貸、類信貸、債券投資、同業業務、理財業務等各類表內外資產業務發展。另一方面,從以核心存款為中心的負債管理轉變為覆蓋核心存款、大額存單、同業存款等多渠道負債統籌管理。總體上,要通過深化改革,從經營理念、定價機制、流動性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加快適應新的管理模式,加強與市場、客戶、前臺部門的溝通,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效率。
全力打造戰略轉型六大支點
以中信平臺為依托,實施綜合化經營戰略
中信集團是一家金融與實業并舉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下屬子公司眾多,涉及行業眾多。其中,金融業涉及銀行、證券、信托、保險、基金、資產管理等領域;實業涉及房地產、工程承包、資源能源、基礎設施、機械制造、信息產業等領域,具有強大的綜合競爭優勢。中信銀行發展到今天,正是依托中信集團金融與實業并舉的獨特競爭優勢,協同發展仍將是中信銀行的戰略著力點。
未來,中信銀行將繼續以中信平臺為依托,實施綜合化經營戰略。一方面,充分發揮集團綜合化平臺優勢,加強與集團的協同建設。一是產融協同,服務集團實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二是融融協同,實施金融綜合化經營,為客戶提供“一攬子”金融產品和“一站式”金融服務;三是對外協同,與外部市場相關利益主體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提高外部合作中的主動性和話語權。另一方面,探索銀行綜合化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金融子公司的建設。目前,中信銀行子公司中信金融租賃公司已經正式開業,振華國際財務公司成功收購巖石亞洲資本,力爭打造成為中信銀行海外投行平臺。同時,中信銀行董事會已經同意開展信用卡業務公司化改制,由中信銀行及子公司出資共同設立中信信用卡公司。
以“大單品”為龍頭,實施特色化經營戰略
產品是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重要抓手。新戰略中,中信銀行提出構建“大單品”發展模式,就是要將獲客能力強、品牌效應好、易于復制推廣的重點產品塑造成拳頭產品,強化資源支持和創新力度,打造具有中信特色的市場品牌。近年來,中信銀行在業內率先推出了出國金融、薪金煲、電商供應鏈等大單品,這些都是在創新領域的有益嘗試,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主動求變、培育特色的重要突破。
“薪金煲”是中信銀行聯合基金公司開發的針對個人客戶的現金管理產品。該產品具有余額理財、T+0申購份額確認、T+0贖回和每日收益結轉四大功能。與貨幣基金最大的不同是,該產品不用申請贖回就可以在ATM上直接取現或是刷卡消費。客戶通過簽約“薪金煲”,實現簽約借記卡活期資金與選擇的貨幣基金自動關聯,提高了閑置資金收益。未來,中信銀行還將開發“智慧投資賬戶”功能,把“薪金煲”功能延展至貨幣基金、基金組合、保險、理財等產品的任意組合,將原有單一產品銷售模式轉變為對客戶全面資產配置的模式,提高客戶體驗,為客戶創造價值。
以大資管為抓手,實施中間業務發展戰略
目前,資產管理行業進入了競爭、創新、混業經營的大資管時代。大力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不僅有利于銀行緩解資本金約束,而且有利于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提高中間業務收入。進入大資管時代,銀行將從單一的資金中介向綜合化金融服務轉變,從重資產經營向輕資產經營轉變,從資產持有型向資產交易型轉變,從主要依賴貨幣市場向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并重轉變,從融資為主向融資和融智相結合轉變,這將是銀行資產業務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這樣的趨勢下,為了滿足客戶多元化投融資需求,中信銀行將以大資管為抓手,搭建開放性、跨市場的平臺,打通銀行表內、表外業務,打通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未來,中信銀行將重點打造基于大中型企業并購需求的并購融資類產品,基于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市值管理類產品,基于國際化企業的跨境融資類產品,基于政府客戶的PPP融資類產品,為客戶提供多維度大資管解決方案。同時,中信銀行還將推動理財業務回歸資產管理,將理財投資品種逐步拓展至并購、夾層融資、PE基金、對沖基金等資本市場領域,豐富理財產品的投資品種體系。通過理財功能優化完善大資管平臺,開發理財產品的消費支付、質押、轉讓等功能。
以互聯網金融為突破口,實施渠道一體化戰略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金融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互聯網+”帶動了新的投融資服務模式。站在互聯網時代的風口,商業銀行必須抓住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以互聯網思維優化經營模式,對網絡金融服務產品和渠道進行整合升級,以適應客戶需求和消費模式的變化。
未來,中信銀行將以互聯網金融為突破口,實施渠道一體化戰略。一是搭建電子渠道“高速公路”。加強電子渠道整合,為客戶提供線上化的“金融+非金融”產品和服務,實現基礎服務類、支付體系類、生活服務類、特色服務類等產品和功能在電子渠道的上線。突出移動互聯網產品開發和服務,強化手機銀行應用開發,打造領先的渠道平臺。二是搭建金融互聯網“跨界之橋”。搭建直銷銀行等開放式獲客平臺,實現高效批量客戶獲取和經營。拓展第三方渠道資源,延伸客戶營銷和服務的觸角。推動移動支付創新,打造包括跨境外匯支付、跨境人民幣支付、跨境匯款、跨境支付收單和跨境學費代繳的全方面跨境支付結算體系。三是打造O2O的客戶服務體系。利用互聯網營銷工具和手段,引導線上中高端客戶至線下網點獲取特色金融服務。在線下網點建立標準客戶營銷模式,引導線下大眾客戶至線上經營。建設智慧社區O2O平臺,以社區生活服務為切入點,開展線上獲客,線下服務,雙向引流,相互轉化。四是強化大數據平臺建設,支持渠道互通互融。加強大數據應用,整合柜員、客戶經理、智能設備、客服中心、網銀、手機或移動終端等各類渠道,提供一點接入、全程響應的智能化渠道服務。
以人民幣國際化為契機,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
近年來,中信銀行國際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已通過中信銀行(國際)在香港、澳門、紐約、洛杉磯、新加坡等地設有40多家網點。今年,中信銀行倫敦代表處已正式成立,開始著手設立倫敦分行和悉尼分行,這標志著中信銀行新一輪國際化戰略的正式啟動。同時,中信銀行還入股臺灣中國信托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大陸首家赴臺投資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未來,中信銀行將以人民幣國際化為契機,加快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一是加快全球金融交易平臺建設。設立境內外交易中心,以交易為基礎,發揮面向“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基礎平臺功能。二是穩步構建國際化服務網絡。加強信銀國際在新加坡、美國、中國香港和澳門等地的國際化經營平臺作用,擇機在主要國際金融中心、新興市場國家及中資企業分布較多的國家建立總行直屬分行、子行。加強國際結算平臺搭建,以電子信息化手段在更多的國家構建服務網絡。三是加強境內外業務聯動。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幣業務,重點發展本外幣貿易融資、國際結算與資金清算及離岸金融業務,實現本外幣業務一體化發展和在岸、離岸業務聯動。進一步拓寬同業合作渠道,有效提升境內外分支機構的聯動效率,推進對跨境企業客戶的全球授信。
以創新體制改革為重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是銀行健康發展的基石,是保持生命力的動力之源。隨著金融改革的全面推進,中國銀行業必將在產品服務、渠道拓展、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等方面加快變革和創新步伐。
2014年,中信銀行設立了產品創新管理委員會,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對創新體制進行改革,重點圍繞明晰創新方向、優化創新流程和激發創新活力開展工作。未來,中信銀行將進一步加快培育創新文化,加大金融創新力度,跟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步伐,讓創新成為驅動中信銀行發展的新引擎,讓創新成為深植中信銀行文化的新基因。同時,中信銀行將積極把握國家戰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帶來的新空間和新機遇,充分借鑒互聯網思維、技術和商業模式,大力開拓新市場、開發新產品、開創新業務,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
作者系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信銀行行長
(責任編輯 張曉哲)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