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俊志
——中國古代最失敗的社會改革運動
▲王莽的第四次貨幣改制廢黜了“寶貨制”,改行 “貨泉”和“貨布”。 “貨泉”圓形方孔,形似五銖,法重五銖,橫文兩字,右“貨”左“泉”。“貨布”的銘文也是橫文兩字,右“貨”,左“布”,法重二十五銖。上圖為 “貨布”,右圖為“貨泉”
西漢后期,皇帝外戚家族紛紛興起,輪番持掌朝政,王莽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隨著權力的不斷膨脹,王莽終于謀國篡位,改朝換代,為后世人所不齒。
公元5年,漢平帝去世,王莽立漢宣帝的曾孫、年僅兩歲的子嬰為皇太子,號曰“孺子”,自己居攝,做了“假皇帝”,篡奪了劉氏的天下。王莽做了假皇帝,開始實施社會改革,首先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貨幣改制。
頻繁的貨幣改制
王莽的第一次貨幣改制發生在居攝二年(公元7年),其改制內容是鑄行了三種虛幣大錢:錯刀一枚法定兌換五千枚五銖錢;契刀一枚法定兌換五百枚五銖錢;大錢一枚法定兌換五十枚五銖錢,三種虛幣大錢與五銖舊錢并行流通。通過鑄行虛幣大錢,王莽很快就將民間的五銖舊錢大量地收斂到朝廷手中。以大錢為例,一枚大錢法定含銅量僅十二銖,卻可以換取五十枚五銖舊錢,其含銅總量為二百五十銖。將這五十枚五銖舊錢熔化,并更造為大錢,可以鑄造二十枚大錢,二十枚大錢又可以換取一千枚五銖舊錢,其含銅總量為五千銖。如此熔銷、更鑄、兌換下去,一而千,千而百萬,朝廷很快就把民間財富洗劫一空。朝廷的財力充裕了,實力增強了,王莽便廢掉皇太子孺子嬰,自己做了真皇帝。
王莽的第二次貨幣改制發生在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這一次貨幣改制的目的是為了鏟除劉漢殘余,令錢幣的名稱及銘文不再有“糂”字中的“金”、“刀”的形跡。所以,王莽廢黜了錯刀、契刀和五銖錢,更鑄“小泉直一”,和“大泉五十”。“小泉直一”法重一銖,“大泉五十”法重十二銖,同為青銅鑄造,而兌換比率則是一枚“大泉五十”可以兌換五十枚“小泉直一”,顯然其兌換比率與其重量比率是不相符的。百姓無法使用這兩種并行的錢幣,就暗地里使用舊朝的五銖錢。王莽發現大家不聽話,就采取了懲治措施,將違禁的人們發配到邊境去。
然后,王莽正式啟動了政治改革大業,打出了復古的大旗。王莽要恢復古代文明,要“抑兼并、齊庶民”,要實施土地國有和禁止奴婢買賣。王莽的觀點與歐洲文藝復興的思想有些接近,既有復興的意識,又有人文主義的味道。要復興古代“國給民富而頌聲作”的局面,就要抑制土地兼并,使耕者有其田,田地均不得買賣;要給人以尊嚴,就要廢棄奴婢制度,奴婢不得買賣。究其根本,土地兼并和奴婢買賣的原因,在于商品交換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貨幣經濟的發展加快了貧富分化的進程。因此,王莽在貨幣改制方面就特別起勁兒。王莽在其“稱帝”前后的七年之內,居然實施了四次貨幣改制,平均不到兩年就搞一次。
王莽的第三次貨幣改制發生在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此時,王莽已經坐穩了真皇帝的位子。這次貨幣改制的內容是實行“寶貨制”,包括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其中金銀銅錢多種多樣,連同各類龜貝總共二十八種,各種貨幣之間比價莫名其妙、矛盾重重,搞得百姓眼花繚亂,無法記憶清楚。奇怪的是,如此煩瑣復雜、比價矛盾的貨幣制度居然還維持了四年之久,直到天鳳元年(公元14年)才被廢黜。這四年期間,民間的商品交換大概只好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了。
王莽的第四次貨幣改制發生在天鳳元年(公元14年),這次貨幣改制廢黜了“寶貨制”,改行 “貨泉”和“貨布”。 “貨泉”圓形方孔,形似五銖,法重五銖,銘文卻不是“五銖”,而是“貨泉”,即橫文兩字,右“貨”左“泉”。“貨泉”與法定兌換五十枚五銖舊錢的“大錢”等值,規定與“大錢”并行六年,六年后既將 “大錢”廢除。“貨布”的銘文也是橫文兩字,右“貨”,左“布”,法重二十五銖,每枚法定兌換二十五枚“貨泉”。“貨布”不是圓形錢幣,而是布形錢幣,形狀與戰國時期的“平首方足布”很相像,方肩方頭兩只方腳,與“平首方足布”最大的區別是:“貨布”的頭中央開了一只圓孔,稱作“圓好”。
至此,王莽的貨幣改制,終于告一段落。
▲王莽的第一次貨幣改制發生在居攝二年,其改制內容是鑄行了三種虛幣大錢:錯刀一枚法定兌換五千枚五銖錢;契刀一枚法定兌換五百枚五銖錢。左圖為契刀,右圖為錯刀
貨幣改制的原因
王莽掌握了國家政權之后,為什么不立刻實施政治改革,而是首先實行貨幣改制?王莽實行貨幣改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當時的情況,西漢后期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原因是社會上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豪強富商占有了社會上大部分貨幣,用來兼并土地、買賣奴婢。小農失去土地,一部分淪為奴婢,嚴重地減少了朝廷的稅收來源;另一部分形成流民,聚集成為盜賊,或起義造反,直接威脅到朝廷政權的穩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漢哀帝時期(公元前6年至公元前1年)就有大臣提出限田限奴婢的建議,還有大臣提出廢黜銅錢改用龜貝為幣的主張。當時朝廷權力掌握在漢哀帝祖母傅氏和母親丁氏家族的手里,王莽賦閑在家,大臣們的建議缺乏強有力的支持,所以都失敗了。漢哀帝去世后,朝廷重新起用王莽,王莽就全面地掌控了朝廷的大權,并開始研究解決社會危機的辦法。解決土地兼并、貧富分化的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富人手中的貨幣收過來。但是,朝廷不是強盜,是有法度的,應該采取貨幣改制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一枚錯刀法定兌換五千枚五銖錢;一個大王八殼兒法定兌換兩千多枚五銖錢,這絕不是一般平民可以換得起的。所以,通過不斷的新舊貨幣更換,朝廷就可以將富人手中的貨幣收斂過來。
王莽實行貨幣改制的原因,除去他所面臨的危急的政治局面需要通過打擊豪強來實現之外,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前朝賈山和晁錯的貨幣王權論思想。賈山強調貨幣的社會財富分配功能應屬王權,不可與民共享。晁錯強調貨幣的儲藏手段職能,他認為貨幣的價值在于皇帝要用它,因為它不同于谷帛實物,相對谷帛實物,它小巧易藏,可以充當儲藏手段,用來濟災濟貧。晁錯對社會豪強占有貨幣,并且使用貨幣來盤剝平民所產生的社會問題,曾進行過猛烈的抨擊。晁錯認識到貨幣經濟發展會加速貧富分化,而商人兼并土地,則是農民流亡的重要原因。王莽可能受到賈山、晁錯的貨幣王權論思想的影響,因此下決心要把天下大部分貨幣拿到自己手中,所以在治理當時的社會危機時,便將貨幣改制放在了各項改革的首位,在禁止土地買賣和奴婢買賣之前,就首先發動了貨幣改制的工作。
注定失敗的下場
從王莽的角度看,天下的貨幣大部分在誰手里?當然是在富人手里。把天下的貨幣收過來,富人自然就沒有貨幣來兼并土地、買賣奴婢、放高利貸了。然而,王莽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政策不是定向打擊,而是打擊了一大片,幾乎無人幸免。在富人的貨幣被收斂的同時,平民的貨幣也被收斂了去。在王莽的貨幣改制行動下,遭受打擊最為沉重的不是富人,而是平民。因為富人在其貨幣財富大部分損失之后,仍然能夠正常地生活;而平民在其貨幣財富大部分損失之后,就無法正常生活了。富人除了貨幣財富之外,擁有更多的土地、房屋、牲畜、工具、作坊等生產資料,他們的貨幣財富在其總財富中占比相對較小;平民的實物資產相對較少,他們的貨幣財富在其總財富中占比相對較大。因此,在通過貨幣改制所進行的社會財富重新分配過程中,平民所掌握的財富價值減少程度相對富人更為嚴重。王莽的貨幣改制打擊了富人,更加打擊了平民。
王莽的每一次貨幣改制,百姓都要破產,并且引發大量的違法案件。王莽把私自鑄錢的人處死,把非議詆毀新貨幣制度的人遷徒到邊遠地區。違法的人太多了,朝廷無力執行懲處,就更改減輕刑法;私自鑄造泉布的,同妻子兒女一同沒收進官府當奴婢,官吏以及左鄰右舍,知情而不舉報,與犯人同罪;非議詆毀新貨幣制度者,百姓罰做一年苦工,官員處罰免職。違法的人越來越多,當王莽下令五人連坐都沒入官府時,無數的罪犯從郡國被囚車鐵鎖押送,浩浩蕩蕩的隊伍千里不絕,待行至長安,其中痛苦而死的人十之六七。由于當時社會各個階層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貨幣在手里,王莽的貨幣改制打擊了所有持有貨幣的人。因此,天下所有的人都要造王莽的反了!
王莽的貨幣改制是失敗的,但其改制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危機,是有著客觀原因的。王莽貨幣改制的方案,并非王莽個人的突發奇想,而是王莽集團謀臣們的策劃,在王莽篡權登基之前就已有提出。然而,王莽貨幣改制的方案,是個很糟糕的方案,它使廣大人民陷入痛苦,使千千萬萬的人民卷入戰爭,許多人被戰爭奪去了生命,王莽自己在這次社會動蕩中,也被起義軍斬殺于漸臺。
(石俊志,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基本建設優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貨幣法制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學博士、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精算統計專業博士,研究領域橫跨金融、法律、歷史。對中國貨幣法制史有深入研究和獨立觀點,著有《中國貨幣法制史話》、《 半兩錢制度研究》、《五銖錢制度研究》、《中國貨幣法制史概論》、《中國銅錢法制史綱要》等;在國際金融、金融資產運作、債權保護等方面亦深有造詣,著有《國際保理》、《現代精算數學原理》、《金融危機生成機理與防范》、《商業性債權轉股權法律研究》等。 本文刊載于《當代金融家》雜志2015年第6期)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