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秀軍
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國家利益往往成為政治家們優先考慮的目標。在加入亞投行問題上的分歧,歸根結底,所反映出來的是西方國家不同的利益考量。而引起這種利益的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源于近年來西方國家內部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日益突出。
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歡迎所有有興趣的國家加入。2014年10月24日,21個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成為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并在北京正式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為“亞投行”)。此后,亞投行收到了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36個國家陸續加入申請,并使意向創始成員國達到57個。
面對亞投行,西方國家現裂痕
自新西蘭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并于2015年1月4日成為亞投行第24個意向創始成員國,成為首個加入亞投行的“西方國家”后,2015年3月12日,英國正式申請加入亞投行,并成為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歐洲國家,也是首個申請加入亞投行的主要西方國家。隨后,法國、意大利、德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紛紛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申請加入亞投行。截至4月底,在5個聯合國[微博]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有4個國家、七國集團(G7)中有4個國家、28個歐盟成員中有14個國家、二十國集團(G20)成員國中有14個國家已成為意向創始成員國;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中,西方國家占據16席(見表1)。而美國和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則選擇遠離亞投行。
由此,在是否加入亞投行的問題上,西方國家被分成了兩派,并且兩派之間還心存芥蒂。對于英國等盟友申請加入亞投行,美國曾公開表示質疑和譴責。早在3月12日,英國宣布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美國官方在第一時間對英國的做法提出批評,美國政府官員抱怨英方作此決定幾乎未與美國磋商,并不是一種“好”的方式。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對于英國在亞投行問題上“遷就”中國,美國認為其沒有征詢美國意見,并對英國對中國的“遷就”表示擔憂,評價英國的決定不是一種理智的方式。另據報道,日本財務省高官對于英國加入亞投行,也予以嚴厲斥責。但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并不認為英國的決定有錯,并表示:“在亞投行的成立階段就加入該行,會為英國和亞洲創造共同投資和增長的舉世無雙的機遇。”美國一直勸說的澳大利亞也宣布加入亞投行。一些西方國家不顧美日等國的勸導陸續申請加入亞投行,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原來對亞投行都保持緘默的西方國家不再是鐵板一塊。
西方國家政策分歧由來已久
在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中,主要西方發達國家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這不僅是因為英國、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在歐洲具有重要影響,更是因為它再次引起人們對發達國家政策協調能力的質疑。就在英國作出申請加入亞投行前,七國集團還在討論如何應對新成立的亞投行。很顯然,這些討論只能是無果而終。
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上,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分歧日盛,其中歐洲和日本非常規擴張性貨幣政策與美國貨幣政策調整方向背道而馳即可見一斑。2014年10月29日,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停止繼續購買長期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這表明自2008年11月以來美國推出的非常規數量寬松貨幣政策(QE)至此結束。隨著美國經濟復蘇得以逐步鞏固,失業率的持續降低,關于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也不斷增強。盡管美聯儲已經啟動退出數量寬松政策,并可能在2015年進入升息通道,但歐元區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卻繼續實施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擴張性貨幣政策。2014年6月和9月,歐洲央行[微博](ECB)兩次宣布下調利率。2015年4月15日,歐洲央行宣布仍維持0.05%的基準利率和-0.2%的銀行隔夜存款利率,均為歷史最低水平。同時,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歐洲央行將持續實行此前推出了規模超過1萬億歐元的量化寬松計劃,直到通脹可持續地回升至目標水平。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也宣布進一步擴大此前實施的寬松貨幣政策,其主要內容包括將基礎貨幣的增加規模從每年的60萬~70萬億日元擴大到約80萬億日元,將國債購買規模從每年的50萬億日元擴大到80萬億日元,同時將增持國債的最長期限從7年延至10年。
在對外經濟政策的協調上,主要發達經濟體也難以達成一致。這可以從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的態度和執行力度上反映出來。2014年3月以來,美歐等主要西方國家啟動了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行動,制裁手段涵蓋了限制貿易往來、特定物資禁運、禁止人員入境以及金融資產凍結等多個方面。但自制裁伊始,美歐即表現出明顯分歧,美國主張加大制裁力度,而英國、法國、德國等與俄羅斯貿易關系較為緊密的歐洲國家對全面制裁措施則持謹慎態度。隨著制裁的不斷升級,分歧也變得更加顯著。這主要表現在美國積極主動加大制裁而歐洲卻顯得十分遲疑。與美國不同,歐盟國家都與俄羅斯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制裁俄羅斯的同時自身經濟也將遭受巨大損失。據測算,僅2014年7月歐盟成員國達成的制裁措施實施后,將導致歐盟當年因此而損失400億歐元,下一年還將因此損失500億歐元。歐洲內部也為此展開內斗。英國政府曾全面叫停對俄羅斯的軍事出口,但根據英國議會報告,在涉及對俄出口的285個許可證上,實際只有34個被暫停或取消,許多禁運物品仍可以合法地獲準輸入俄羅斯。對此,法國批評英國“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西方國家利益分化漸行漸遠
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國家利益往往成為政治家們優先考慮的目標。在加入亞投行問題上的分歧,歸根結底,所反映出來的是西方國家不同的利益考量。而引起這種利益的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源于近年來西方國家內部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日益突出。總體來看,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的不均衡態勢主要表現在:美國經濟強勢回歸,資本和產業逐步“回流”,內生增長機制較為完善,對外部需求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歐元區結構改革效應的釋放依然緩慢,歐元區經濟復蘇動能減弱,日本“安倍經濟學”效能減退,經濟增長缺乏需求強勁的外部市場支持。
具體來說,在經濟增長上,美國表現突出,而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增長表現卻令人堪憂。2015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微博])《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4%,較2013年提高0.2個百分點,預計2015年將達到3.1%;歐元區經濟則在低速徘徊,2013年經濟增長為-0.5%,2014年有所提升,但也只達到0.9%的增長水平;2014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為-0.1%,較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其中,在歐洲內部,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表現也各不相同,意大利經濟甚至連續三年維持負增長。在就業方面,日本、德國失業率較低,而法國和意大利卻仍保持在10%以上。此外,在通脹率、公共債務水平、經常賬戶狀況等方面均表現出較大差異(見表2)。
由于西方國家內部經濟發展格局的變化,各國的利益需求也隨之出現分化,并且在重塑世界經濟秩序方面的立場也不盡相同。相比美國,當前歐洲國家面臨的經濟困難要大得多,對外經濟政策的目標首當其沖是要為其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投資機會,促進經濟增長。正如奧斯本所言,“在亞投行的成立階段就加入該行,會為英國和亞洲創造共同投資和增長的難得機遇。”從全球視角來看,現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存在諸多弊病,而改革進展十分緩慢,業已達成的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因為美國的阻撓而無法落實。一些發達國家的利益訴求也因此得不到滿足,尋找替代方案便成為努力的方向之一。對于一些秉持國際關系民主化的西方國家來說,支持具有包容性、開放性的亞投行,在一定意義上是對這一努力所采取的切實行動。
(徐秀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副研究員,中國新興經濟體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經濟學、新興經濟體與全球治理、亞太區域合作;主持諸多項目,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金融危機后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挑戰及我國對策研究”等。本文刊載于《當代金融家》雜志2015年第5期)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