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俊志
▲漢武帝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漢匈戰爭。戰爭對漢朝及以后的貨幣制度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圖為敦煌莫高窟壁畫描繪的漢武帝祭拜漢匈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匈奴祭天金人
張湯,皇帝身邊的忠臣,百姓眼中的惡魔。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張湯推動的三項貨幣改制措施是失敗的,其致使國民經濟瀕臨破產邊緣。“張湯死,而民不思”,這是司馬遷對張湯的評價。
張湯在中國歷史上名氣不小,這位被司馬遷記載在《酷吏列傳》中的御史大夫,少年時就顯露出他的司法才干。及至成年,張湯不僅將其司刑苛法的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因其能夠揣摩圣意,甚得漢武帝喜歡,最終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少年刑事審判官
張湯是杜縣(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少兒時,張湯的父親任長安縣丞。有一天,父親出門,令張湯在家里看守。不料,有老鼠偷吃了張湯家里儲藏的肉。父親發現丟失了肉,非常生氣,就用鞭子抽打了張湯。張湯挖開鼠洞,捉住了偷肉的老鼠,找到老鼠吃剩下的肉,就起訴老鼠的罪狀。張湯對老鼠進行拷打審問,記錄供詞反復糾察,追究罪行,上報判決意見。最后,張湯將老鼠和吃剩下的肉擺放堂前,宣布判決,在堂下分尸處死。父親看到張湯寫的法律文書像老練的法官所寫,十分吃驚,就讓他學習刑獄律文。
張湯曾任漢代著名酷吏寧成的屬官,他的司法才干無人能比。靠著鐵面無私和勤勞工作,張湯一步步晉升到御史大夫,成為漢武帝朝廷的重臣。
漢武帝即位初期,好大喜功,野心不斷膨脹,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漢匈戰爭。戰爭不僅改變了以后的政治格局,也對漢朝及以后的貨幣制度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強大繁盛的西漢王朝,經過對匈奴的多年血戰,國庫終于虛空,加之自然災害嚴重,經濟狀況不再能夠支撐這輛巨型戰車的前進。于是,解決財政困難的問題,便成為朝廷最為緊迫的問題。此時,作為御史大夫的張湯,陸續提出三項重大的幣制改革措施,即發行皮幣白金、實施廢兩改銖和鑄行五銖錢。這三項措施的基本思想是通過虛幣斂財的方式,將民間財富集中到朝廷。張湯的建議得到漢武帝的大力支持,被迅速地貫徹實施,并達到了顯著的效果。
發行皮幣白金
張湯提出的第一項幣制改革措施就是發行白鹿皮幣和白金三品,用來收斂貴族和平民手中的半兩錢。
皇家苑囿中養著白鹿,殺鹿取皮,裁成一尺見方,四周繡上水草文,每張皮幣法定兌換40萬枚半兩錢。白鹿皮幣是王侯宗室朝見天子或聘問獻享必須使用的物品,因此是收斂貴族半兩錢的工具。
而收斂百姓手中的半兩錢,主要靠白金三品。“白金”是用皇室庫存的銀和錫合鑄的錢幣。白金的形制為圓、方、橢,應合天、地、人。幣上花文亦分三種,天用文龍,地用文馬,人用文龜。文龍的白金錢幣重量八兩,每枚價值3000枚半兩錢;文馬的白金錢幣重量略低,每枚價值500枚半兩錢;文龜的白金錢幣重量更低,每枚價值300枚半兩錢。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朝廷開始發行白鹿皮幣和白金三品。由于白鹿皮幣和白金三品的材料都出自皇室,屬于皇家財產,而不是出自朝廷財政的 “大農”,通過兌換收斂的半兩錢自然歸皇家所有,而不是歸朝廷財政所有。漢武帝得到這些錢,主要用于賞賜將士,掌控軍隊。而支持戰爭的開支,還要靠朝廷財政和地方財政來解決。因此,張湯提出的這項幣制改革,雖然搜刮了上自王族宗親的私人財產,下至黎民百姓的民脂民膏,仍然沒有能夠有效地解決戰時財政的困難。相反,虛幣斂財的做法,更令民間經濟遭受重創。百姓為謀生計,不得不鋌而走險私鑄“白金”。私鑄“白金”人數多到以百萬計,搞得朝廷殺也殺不過來。白鹿皮幣和白金三品的發行,對當時的半兩錢制度起到了嚴重的破壞作用。因此,白金三品在發行后第五年,終于被廢止了。
▲公元前113年,西漢朝廷下令廢除各種錢幣,朝廷新鑄的上林三官五銖錢被指定為唯一合法流通的錢幣,半兩錢便徹底地退出了流通領域,五銖錢制度從此正式確立。圖為漢五銖錢
實施廢兩改銖
張湯一計未成,又生二計--提議廢兩改銖。
公元前119年,即發行白鹿皮幣和白金三品的同年,朝廷頒布了廢兩改銖的法令。漢代的重量單位是一斤折合十六兩,一兩折合二十四銖。當時流通的錢幣是半兩錢,半兩錢應重十二銖,實際上早已大幅度減重,漢文帝時期鑄行的銘文“半兩”的錢幣,已經是法定四銖了。廢兩改銖在中國貨幣史上是件大事情,從此中國古代紀重銅錢從“半兩錢”逐步轉為“五銖錢”,完成了紀重銅錢兩大體系之間的轉化。
漢武帝時期發生的廢兩改銖并不是從“半兩錢”一下子改到“五銖錢”的,而是經歷了一個逐步改變的過程。
最初出現的銖錢是“三銖錢”,即銘文“三銖”的銅錢。張湯推行的廢兩改銖,是將過去銘文“半兩”法定四銖的錢幣更鑄為銘文“三銖”實重三銖的錢幣。熔毀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每枚錢可以漁利一銖。但是,更鑄三銖的實施主體不是朝廷,而是地方官府,朝廷只是采取了給政策的方式。戰爭造成朝廷財政匱乏,也造成地方財政匱乏。朝廷發行白鹿皮幣和白金三品,雖然發行利益落在皇帝自家的腰包,但仍可用于賞賜戰士,控制局勢。然而,許多軍事開支需要由地方官府支付,造成地方財政枯竭。所以,朝廷命令地方官府銷毀半兩錢,更鑄三銖錢,從中漁利以減輕地方財政壓力。但是,由于朝廷并沒有從更鑄三銖錢的措施中得到直接的經濟利益,所以戰爭結束后不久,更鑄三銖錢的法令就被廢止了。
鑄行五銖錢
張湯提出的第三項幣制改革措施是鑄行五銖錢。
公元前118年,戰爭已經結束,西漢王朝經濟千創百孔,三銖錢的鑄行引發民間盜鑄,致使錢幣流通濫惡,三銖錢與半兩錢并行流通更使錢幣流通與兌換出現了混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張湯奏請朝廷命令郡國鑄造五銖錢。但是,五銖錢的鑄行是在三銖錢和實重四銖的半兩錢并行流通的基礎上進行的,更鑄較重的錢幣需要加重成本,朝廷自然不愿承擔這種成本,便將這種成本轉嫁到郡國身上,命令郡國鑄造五銖錢。此時,郡國的財政也十分困難,被逼無奈只得粗制濫造,所以郡國鑄造的五鑄錢質量非常糟糕。到了公元前116年,漢武帝謀財工商的政策取得了驚人的成果,朝廷財政狀況出現了明顯的好轉,張湯奏請朝廷命令京師鑄造鐘官赤側五銖錢。由于國庫變得充盈,京師鑄造的赤側五銖錢質量精良。
不過,朝廷不會讓自己吃虧,赤側五銖錢法定以一當五,即一枚赤側五銖錢可以換取五枚郡國五銖錢或五枚半兩錢。通過鑄行赤側五銖錢,朝廷又發了一筆橫財。為了保證一枚赤側五銖錢可以換得五枚舊錢,朝廷規定赤側五銖錢為唯一的法定納稅貨幣。
從發行皮幣白金,到廢兩改銖,再到銖行五銖錢,由張湯推動的這三項貨幣改革,將自秦以來的半兩錢制度最終推向了墳墓,代之而起的是五銖錢制度。
半兩錢制度是一個劃時代的制度。半兩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的貨幣形態,是戰國時期秦國以至秦代和西漢初期社會經濟生活、商品交換活動最核心的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特別是在漢文帝及漢景帝時期,半兩錢在當時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公元前113年,西漢朝廷下令廢除各種錢幣,朝廷新鑄的上林三官五銖錢被指定為唯一合法流通的錢幣,半兩錢便徹底地退出了流通領域,五銖錢制度從此正式確立。
張湯死,而民不思
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來看,張湯推動的三項貨幣改制措施是成功的,它們達到了為漢武帝斂財以支持戰爭的目的;但是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張湯推動的三項貨幣改制措施卻是失敗的,它們致使國民經濟瀕臨破產邊緣。
自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6年,短短的三年時間里,張湯密集地推出這三項幣制改革,無不是為皇家和朝廷斂財,為此目的,不惜盤剝百姓,掠奪貴族,克扣地方。
張湯的這些做法,得罪了百姓,得罪了群臣,也得罪了郡國貴族。于是,幾個大臣聯手誣陷張湯,決心置張湯于死地。大臣們報告漢武帝說,張湯有個朋友名叫田信,是個不法商人。張湯每次奏請皇上什么事情,田信立刻能夠知道,因而囤積居奇發了財,利益與張湯平分。正在這個時候,趙王也上書告發,說張湯有個下級官吏名叫魯謁居,張湯去魯謁居家中探病,為魯謁居按摩腿腳,大臣為下級官吏按摩腿腳,兩人必定做了不可告人的壞事。漢武帝派酷吏趙禹來審訊張湯,酷吏遇見酷吏,其中事情不說也明白,張湯只好自殺了。
張湯死后,家里財產不過五百金,都是所得俸祿和皇帝的賞賜,沒有別的產業。張湯的兄弟和孩子們想隆重地安葬張湯。張湯的母親說:“張湯擔任天子的大臣,被惡言誣陷而死,落個這樣的下場,還厚葬什么?”于是,張湯的尸體被牛車裝載,下葬只用了棺材,沒有用外槨。漢武帝聽說這事,下令窮究此案,誅殺了誣陷張湯的三個長史,釋放了田信。追查此案過程中,丞相莊青翟自殺了。漢武帝憐惜張湯,逐漸提拔張湯的兒子張安世為尚書令、光祿大夫。后來,張安世官居大司馬、封富平侯。張安世的子孫八代封侯,其家族墓地位于長安(今西安市長安區),于2008年開始被考古挖掘。
張湯是個清廉的官吏,他死的時候家境貧乏,無錢厚葬,有棺無槨。張湯是個殘暴的官吏,他幫助漢武帝虛幣斂財,造成數十萬百姓違法致刑,死于非命。張湯不得民心,“張湯死,而民不思”,這就是司馬遷對張湯的評價。
(石俊志,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貨幣法制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學博士、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精算統計專業博士,研究領域橫跨金融、法律、歷史。對中國貨幣法制史有深入研究和獨立觀點,著有《中國貨幣法制史話》、《 半兩錢制度研究》、《五銖錢制度研究》、《中國貨幣法制史概論》等;在國際金融、金融資產運作、債權保護等方面亦深有造詣,著有《國際保理》、《現代精算數學原理》、《金融危機生成機理與防范》、《商業性債權轉股權法律研究》等。 本文刊載于《當代金融家》雜志2015年第4期)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