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
許小萍
記者:當前,各行各業正積極投身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中,請問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全面加強法治建設有哪些重要意義?推進法治建設的著力點在哪里?
洪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戰略部署,開啟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征程。銀行業機構加強法治建設,是貫徹落實我國依法治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保持穩健發展的必然選擇。
首先,商業銀行保持安全穩健運行,離不開法治保障。銀行業服務于社會經濟各個領域,是一個特殊的高風險行業。伴隨經濟新常態下的風險積聚,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浪潮的巨大沖擊,新業態、新模式、新競爭層出不窮,商業銀行能否在法治化軌道上改革創新、轉型發展,是一個事關生死存亡的重大課題。因此,加強法治建設應當成為商業銀行的自覺選擇。
其次,加強法治建設,是商業銀行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的迫切需要。當前,全面依法治國正在深入推進,商業銀行既要將內部治理提升到法治的新高度,又要主動擁抱機遇,積極投身于法治環境下更充分、更有序、更有能動性的競爭中。同時,新常態下金融運行呈現出監管趨嚴的特征,商業銀行必須適應監管新要求,準確把握開展金融創新與遵守監管規則之間的尺度,不斷提升“依法治行”水平。
最后,商業銀行加強法治建設,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近20年來,中國銀行業快速發展,相關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為銀行業穩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經濟金融的快速發展,隨著市場環境日益規范化、法治化,商業銀行必須持續增強法治建設的內在動力,持續提升依法合規經營水平,以法治手段維護、鞏固、深化、擴大業務經營成果,為建設風清氣正的金融法治環境、為建設“法治中國”作出應有貢獻。
商業銀行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擔當者,推進法治建設應首先從自身著力,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具體來說,就是要自上而下地推行依法治行、行法振威,自下而上地推進法治實踐、奉法求強,由內而外地堅持依法守諾、誠信經營。商業銀行的法治建設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從企業文化培育到制度規則設計,從運行流程規制到依法創新精神激發,多層次全方位塑造。
記者:今年年初以來,民生銀行啟動了一系列“法治民生”建設活動,旨在弘揚法治精神。請問貴行為何大力倡導法治精神?
洪崎:倡導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就是要讓全行員工都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這既是民生銀行近20年來改革發展的經驗總結,也是當前順利推進“鳳凰計劃”等一系列改革轉型中心工作的堅實基礎。
近20年來,民生銀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長為在《財富》世界500強中排名第330位、英國《銀行家》全球1000家大銀行中居第47位的一家現代商業銀行。民生銀行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兩個因素:一是市場化的體制與機制。民生銀行以務實的創新精神,向市場、向自己挑戰,勇做金融改革的試驗田,創造了在市場中發展壯大的業界奇跡。二是每次在創業創新的關鍵時刻,都有勇氣把自己清零。成立之初,民生銀行的戰略定位是服務民營、中小、高科技企業,這與民生銀行作為民營銀行的出身和當時的成立背景緊密相關。但后來發現,這一肩負著歷史使命的戰略定位并不具備現實基礎,推行起來力不從心。生存才是第一要務,民生銀行就轉向收益固定、風險低的業務,較好地抓住了機遇,迅速實現了追趕超越。解決生存問題后,民生銀行又回歸服務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使命,并于2007年啟動了公司業務事業部制改革,努力打造“特色銀行”“效益銀行”。到2009年,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金融脫媒進一步加劇、同業競爭日趨激烈,民生銀行率先全面推進轉型提升。
回頭來看,民生銀行總是敢為人先,具有獨特的創業創新精神,奉行了“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的理念,堅持在市場規則下創新發展,在創新發展中依法合規,實現了健康快速發展。新形勢下,民生銀行也必須拿出非凡的勇氣與膽識,努力追求以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實現創業創新。可以說,在全行有效營造“依法治行”的氛圍和機制,是民生銀行當前的一項重大任務。
記者:應該說,民生銀行近20年來取得一系列驕人業績,與貴行持續加強法治建設密不可分。請問在推進全行法治建設的過程中,您有哪些經驗和體會?
洪崎:商業銀行推進法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充分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緊緊圍繞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操作等環節,把法治理念落實到各條線、各部門、各崗位。近年來,民生銀行堅持在改革發展中推進法治建設,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要堅守合規經營之道。民生銀行始終堅守“風險底線不可碰、合規底線不可越、道德底線不可破”的理念,將合規經營建設作為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強勁推力。近20年來,全行上下,各條線、各機構齊抓共管,在創新中堅持合規,在合規中不斷創新,共同鑄就合規經營管理的堅固底線,為民生銀行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要堅持將經營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為了確保依法經營,民生銀行建立了由法規部門牽頭、依流程立規的制度管理機制,強化制度建設和執行,定期組織制度后評價與制度清理,有力保障了全行制度先行、管理統一、流程順暢、運行有據、執行規范,有效降低了經營風險。法治手段已成為民生銀行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主要抓手。
三要堅持將良好的合規文化作為治行之本。先進的文化是法治建設的基石,是依法合規經營的治本之策。民生銀行很早就確立了“規規矩矩辦銀行”的理念,持續推進全體員工學法、守法、用法,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誠信、責任、規則、共享”的合規文化。2013年以來,民生銀行開展了“整頓工作作風,強化廉政建設,狠抓合規經營”等多項風險文化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促進了民生合規文化的深耕厚植,依法行事、照章辦事已成為所有民生人的自覺行動。
四要堅持將法律隊伍建設作為“依法治行”的基礎。擁有一支學養深、業務精、作風正的法律隊伍,是法治建設的可靠保證。民生銀行較早在總行設立了法律合規部,組建了一支優秀的法律專家團隊,同時在各級行設立法律機構,配備專兼職法律人員,協同推進全行法治建設。依托先進的科技手段,搭建專業化學習平臺,大大提升了全行法律人員及廣大員工的法律素養,夯實了“依法治行”的基礎。
記者:在新形勢下,如何將民生銀行創業創新的精神與法治精神有機結合起來?
洪崎:民生銀行從13.8億元資本金起步,到目前資產規模超過4萬億元、核心資本超過2400億元,靠的就是一往無前的創新拼搏精神。這種精神值得全行員工傳承和弘揚,但新形勢下應以不同的方式來體現。創業創新并不是橫沖直撞、野蠻生長,敢打敢拼并不意味著無視規則,狼性文化并不必然無視法紀。近幾年來,我國法治建設快速推進,金融業的法律法規體系日益健全完善,不懂規則、不遵紀守法,就難以創業創新。所以說,創業創新的精神與法治精神并行不悖,在法治的環境下開展創業創新,就會獲得更多的呵護和保障,就更可能取得成功。
記者:民生銀行踐行法治精神的切入點是什么?
洪崎: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主要涉及與外部客戶之間的交易關系、與內部員工之間的勞動關系,這兩種關系從本質上說均為契約關系,其核心都是以信守承諾為根本的契約精神。只有在銀行、客戶、員工都信守契約承諾的條件下,經營管理中的各項法律法規、監管規章和行內管理制度才能得以遵守。因此,契約精神是商業銀行法治精神的內核,信守承諾是法治精神下的根本行為準則。
長期以來,契約精神一直是民生銀行賴以持續發展和保持持久活力的根基。在客戶關系中,民生銀行以誠信為本,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努力為客戶創造價值、積極維護客戶權益,贏得了客戶、贏得了市場;在員工關系中,民生銀行以家園文化為本,尊重員工權益、關心員工成長,創造了良好的員工關系,促成了民生銀行的持續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過往的高速發展中,存在管理規范不能及時同步的隱患,個別機構和員工違反契約精神的行為可能侵害民生銀行長遠發展的根基,未來會成為民生銀行健康發展之大敵。當前,在民生銀行革故鼎新、戰略轉型的重要歷史階段,我們倡導法治精神,建立法治秩序,就是要重塑良好的客戶關系和員工關系,引導客戶誠實守信、共贏發展,促使員工誠實守信、真心投入,助推民生銀行浴火重生、涅騰飛。
記者:當前,民生銀行正在大力推行“依法治行”,請問重點是什么?
洪崎:堅持“依法治行”,就是要多措并舉,重點在提升“奉法求強的能力”和“行法振威的士氣”兩方面下功夫,推動全行法制意識和法治能力提升,引導全行形成“用法求發展、據法守底線”的良好氛圍,切實把法治理念落實到各部門、各崗位、各環節。
古人云,奉法者強則國強。這在銀行業求新求強求發展的過程中同樣適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銀行監管界實施了大量改革,出臺了更加嚴格的監管標準,國外先進銀行也紛紛加強了內控建設和合規管理。合規就是效益,守法就是發展。在經濟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形勢下,商業銀行要想活下去、活得好,不主動研究法律法規,就很難拓寬發展空間。可以說,誰對法律法規研究得透、準備得足,運用得好,誰就能在競爭中贏得先機。基于對一系列經濟金融政策的深入研究分析,民生銀行努力提升“奉法求強的能力”,啟動了“鳳凰計劃”,旨在提升應對利率市場化的能力,制定變革藍圖及實施路徑,用3~5年時間實現全面戰略轉型和經營管理體系再造。
再就是“行法振威”。這是明末理學家王陽明為應對邊寇危機而提出的“邊務八策”之一。這對民生銀行來說,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彼時的邊臣,“朝喪師于東陲,暮調守于西鄙,罰無所加,兵因縱馳”,所以法紀不張、士氣不振。近年來的民生銀行也滋生了類似問題:少數人追求短期目標,突破合規底線,枉顧規則,謀取私利,形成不良資產。現在,民生銀行處在鳳凰涅的關鍵時期,更需要重整法紀、嚴明規則。只有嚴懲違規,嚴守底線,才能振肅精神,形成合力,共克難關。民生銀行近期以很大的力度、很高的透明度,堅決處理了一些違規違紀事件,顯示了總行經營班子“依法治行”的決心和信心。
記者:請問實現“依法治行”,民生銀行有哪些有利條件?
洪崎:應該說,民生銀行在同業中是最有條件實現“依法治行”的,這得益于至少擁有四個有利因素:一是民生銀行帶著與生俱來的良好治理基因,高效透明的公司治理結構確保了董事會戰略決策的高效性。這是民生銀行推進“依法治行”的根本保障。二是民生銀行是一家有勇氣直面問題、在關鍵時刻敢于把自己清零的現代化企業,這決定了民生銀行推進“依法治行”的氣魄和力度。三是民生銀行擁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5萬多名員工都受過良好教育,不僅在業務發展中展現了很強的戰斗力,而且對法律法規具有很強的學習、領悟、運用能力,推進“依法治行”有著很好的土壤和氛圍。四是民生銀行還有過深刻教訓,以前有經營機構因為違規經營損失慘重,一夜回到了開業前。這種切膚之痛,時時敦促我們反省。
記者:請問建設“法治民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洪崎:簡而言之,需要有法治意識,有“長度”“寬度”“高度”的人才。建設“法治民生”,不能只靠學法律的員工或者法規條線的員工。法規條線是建設“法治民生”的重要力量,但更需要深入每位員工骨子里的法治基因來共同發力、共同推動。民生銀行的未來發展,需要有大格局,有“長度”“寬度”“高度”的人才。在建設“法治民生”的過程中,也需要有大格局,有“長度”“寬度”“高度”的法治人才。
“長度”,是說有長遠的謀劃,能持久堅持,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有“長度”的法治人才,能深刻意識到當前“法治民生”建設是民生銀行治理方式的深遠變革,能深刻理解“依法治行”所帶來的穩定預期,從而致力于學法、守法、用法、尊法的文化培育。
“寬度”,是說人的胸懷,也指事業的眼界寬廣。有“寬度”的法治人才,能在法律與業務、發展與風險之間找到平衡。比如,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商業銀行急需一批人才來研究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法治空間與發展路徑。
“高度”,也就是深度,也指速度和角度。特別是在金融新規不斷出臺的形勢下,需要不斷學習,在干中學、學中用,這種本領與能力,體現的就是一個人的“深度”。有“高度”的法治人才,能把產品與業務的法治需求在管理決策中統一起來,把對金融政策走向的預判、對金融新規的理解與應用,迅速落實到經營管理之中。諸如輕資產業務、新資本市場業務等,如何在傳統商業銀行有效落地對接,就是法治人才需要面對的新課題。
時代在變,市場在變,規則在變,民生銀行這家在金融改革實驗田里茁壯成長的商業銀行,因時而變的能力與生俱來。我們相信,憑借獨有的改革創新精神,隨著“法治精神”逐漸內化于全行員工心中,民生銀行一定會在改革轉型的大潮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家適應新常態的新型銀行。
記者手記:2015年,是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踐行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行”,是加快改革轉型、實現穩健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自1996年成立以來,始終將制度創新與守法合規作為發展理念和驅動力,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為推動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創新作出了積極貢獻。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商業銀行如何應對新常態下的風險挑戰,把握新常態下的市場機遇,實現新常態下的新發展?“新形勢下,法治建設在銀行生存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愈加凸顯。”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在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時表示,民生銀行將持續提升“依法治行”水平,全方位推動全行法治意識與法治能力提升,在有力支撐民生銀行變革轉型、涅騰飛的同時,為推動法治金融建設、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