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韓松 閔文文 駱露
—訪秉鴻資本創始合伙人孔強
要想在這個行業踏踏實實地做,取得長遠發展,PE機構就必須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資金規模、團隊實力做合理準確的定位,實行更加精細化的分工。
作為清科PE機構排名2011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30強(本土)和投中PE機構排名2013年度中國最佳產業投資機構TOP5-農業,秉鴻資本團隊在私募行業的地位和業績讓你無法不去注意他。
秉鴻資本管理團隊的投資十分“接地氣”。從2008年管理團隊投資好想你棗業,并在短短的三年內助其成功上市,這支專業投資團隊便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在業界獲得了不小的名氣。此后,公司一路穩扎穩打,奉行精準的投資理念,管理團隊先后投資了易世達(已于2010年10月在創業板上市)、煙臺萬潤(已于2011年11月在中小板上市)、溫州宏豐(已于2012年1月在創業板上市)、太空板業(已于2012年8月在創業板上市)等企業,投資領域也從農業擴展到了現代農業新消費、節能環保、生物技術、移動醫療、先進制造以及新材料等方面。到目前為止,管理團隊已投資了40多個項目,其中有6家企業成功上市,管理7支基金,資金規模總額近30億元人民幣。
在中關村PE大廈的辦公室,我們見到了秉鴻資本的創始合伙人孔強。出身于山東,又是孔姓,記者難免好奇地問,是否是圣裔,孔強笑著告訴記者,依照孔子后裔“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的排行,自己是第74代“繁”字輩的,在家譜上有記載。
我們的采訪由2012年孔強接受東方財富網采訪的視頻開始,當時孔強在談到投資環境時說道“宏觀經濟形勢目前不會有明顯的好轉,PE投資機構要做好過冬的準備”。兩年過去了,中國經濟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有了一些新的特點,用習主席在APEC上的發言來講,就是中國經濟步入了“新常態”。那么,孔強對PE機構要準備過冬的判斷是否依舊如此呢?
“我不是經濟學家,很難論斷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勢,我只能從一些微觀的層面來談一點感受”,孔強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感覺中國整體的經濟還處在緩慢恢復和發展過程中,中央在各方面的改革力度還是很不錯的,包括反腐,其實也是在促進改革,我們拭目以待改革措施在各行各業的落地。”
出于這一判斷,孔強認為,PE投資管理人現在要做的是在經濟中找到一些有潛力的亮點進行布局:
“現在微觀方面的亮點還是挺多的,如互聯網、健康醫療、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人工智能等科技域和創新領域的發展,而且還出現了O2O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商業亮點。”孔強說。
總之,對于PE機構而言,“這是一個難得的階段,一個可以創新發展我們業務的歷史時期。”
從“守株待兔”到主動出擊 行業生態圈逐步建立
2014年8月22日,證監會[微博]正式發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五項監管原則:一是明確了全口徑備案制度;二是確立了合格投資者制度;三是明確了私募基金的募資規則;四是提出了規范投資運作行為的有關規則;五是確立了對不同類別私募基金進行差異化的監管安排。
對此,孔強認為,“加強監管是好事。一旦沒有監管,這個行業就會亂象從生。現在PE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一遇到看似好的項目,就都蜂擁而上,最終往往是把市場搞亂了。通過監管設置一定的門檻,屏蔽掉一些不是真正做事的人,對凈化行業環境是有好處的。”
孔強介紹說,PE行業的生態圈正處于不斷演化的過程中,最開始是全民PE、瘋狂PE,只要錢多,不管項目好壞,大家都往里鉆,結果不僅傷害了出資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損害了整個PE行業的聲譽。現在經過市場的一番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機構都更趨于理性,開始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定位,走差異化路線,每家機構根據自己的情況理性選擇投資項目。
“起初,PE行業是‘守株待兔’,基本上坐在那里項目就會自動送上門來。后來是‘摟草打兔子’。而現在則必須要研究兔子的運動軌跡,弄清楚兔子到底生長在什么環境,得分析地形、地勢,然后再在中間設套,這對精細化的要求就提高了。”孔強打了個形象的比方。
孔強指出,要想在這個行業踏踏實實地做,取得長遠發展,就必須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資金規模、團隊實力做合理準確的定位,實行更加精細化的分工。在這個過程中,PE行業的生態圈也就逐漸建立起來,其中有專門做天使基金的,有做VC的,有做PE的,也有做一級半市場的,當然還有專門在新三板投資的,還有一些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做二級市場的。
“我們就像傳接力棒一樣,一棒接一棒地往后傳,只要你投的項目好,在任何一棒上都會有退出的機會。”
對于LP(有限合伙人)來說,這意味著,只要其投得機構比較專業,能很好的把握項目,那么在整個過程中是有很多退出機會的,不一定要等到企業IPO,這就縮短了LP的資金周轉周期。當然,現在要完全實現自由退出還沒那么容易,因為企業在未上市之前,信息不是很公開,信息的獲取不對稱,還沒有一個公共平臺來實時發布信息,讓項目方和機構隨時溝通交流。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孔強認為,這樣的公共平臺肯定會很快出現。
布局移動醫療 “時尚”但不盲從
移動醫療正在成為國內資本方以及移動應用APP創業者發力的一個重要方向。一份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布的2013年國內醫藥互聯網報告顯示, 2013年中國移動[微博]醫療市場規模或達到23.4億元,之前一年市場規模為18.6億元,增長了26%。
秉鴻資本對移動醫療的關注兩三年前就開始了,經過兩年的觀察,看準了方向,終于開始“下手”。2014年3月,秉鴻資本完成了對37健康的領投,后者是一家專注于慢性病數據管理的創業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主要產品是一款名為“血壓管家”的手機應用,通過對使用血壓儀的用戶進行血壓數據管理,完成慢性疾病的檢測,目前這款手機應用已登錄iPhone和Android平臺,用戶量超過了100萬。2014年8月,秉鴻資本又對安華億能,一家專門從事醫學影像高端技術研究及相關設備制造的高科技公司,投資了數千萬的資金,再次加大了在數字移動醫療領域的布局。
“布局移動醫療,是順應經濟形勢變化的一種理性選擇”,孔強說。從2013年開始,公司就一直在分析該朝哪個方向走?市場有這么多機會,應該從什么地方切入?哪個領域更適合自己?“因為一家投資公司的資金、人力、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面開花,全面布局,只能尋找自己最適合、最擅長的項目去做”,孔強說。基于這個原則,秉鴻資本選擇了移動醫療、健康服務產業、健康醫療產業與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相結合的細分領域作為未來幾年主要的投資方向之一。
品牌構建:全球資源 中國市場
秉鴻最早進入的領域是農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經驗積累,投資農業項目早已是游刃有余。2012年,秉鴻團隊被清科PE機構排名評為中國新農業領域投資機構5強,在行業里獲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團隊對農業的投資策略和切入點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一直處于不斷地變化和調整中。
孔強說,六年前投資農業時候是有點“機會主義”傾向的,“看到大家都去投一些高技術、互聯網類的企業,我們就想另辟蹊徑,找一些相對不是很熱的領域,這樣就能避開與那些大的成熟的同行競爭”。
這么多年下來,秉鴻在農業領域已經漸入佳境,思路也日益清晰。
在孔強看來,雖然農業投資項目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周期比較長,風險相對較高,但是其市場也很大,以中國的人口基數,農業產業的市場應該是無限廣闊的。加之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現,消費大眾對吃的東西特別關注,政府也出臺了各種各樣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食品行業,這些都給農業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會。
孔強認為,中國農業實現現代化和“走出去”的一個很大障礙還是沒有解決,那就是缺乏品牌。至于農業品牌如何建立,孔強給出了八個字,“全球資源,中國市場”。所謂全球資源,就是放眼全球,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種植經驗,包括國外的土地、環境等。比如有企業從荷蘭引入了大棚技術,無土栽培技術,以及營養液、玻璃大棚等各個種植環節的技術,種出來的番茄成本就是比其他企業的低,而且味道也更好,很快就占領了市場。
因此,一旦整合全球資源,產品的質量、成本、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就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市場問題,也就是如何做好品牌、讓消費者接受這個產品。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不對稱和傳送效率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微信、微博等各種基于社交網絡的營銷手段和移動互聯網解決方案也是花樣翻新,營銷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和精準度大大提升,只要產品好,就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基于上述判斷,孔強介紹,秉鴻在農業領域當前的投資重點是農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細分領域中成長性好的科技類項目,而不再做種植、養殖,以及上游的飼料等需要拼資本的“大農業”了。目前秉鴻大概有2億元的資金投向了農業科技、新消費,或者是互聯網與農業相結合的一些新成長點。
孔強舉了一個水果微店的例子,比如在北京等大城市,消費者能吃到的水果品種特別多,質量也很好,但是到了三、四線城市,水果種類就沒那么多了,可能品質也不好,當地的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而水果微店的興起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從微信上下單,各種各樣的水果就會送貨上門,并且價格還非常便宜,因為省去了門店、終端以及中間批發商的成本。就連較麻煩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目前也有了一些解決辦法,如通過一些社區店以及物業公司的自提、自取等社區合作模式來解決。
“過去,農業產業的從業者缺乏市場營銷的經驗,沒有品牌運作、市場需求、以及對消費者的心理把控意識。還好現在工業已經開始反哺農業了,工業培養起來的人才,創造的資金、技術現在都逐漸回歸到農業,這必定能促進農業的發展,也必定為創業者和創投機構帶來機遇。”孔強說。
并購重組 “優中差等生”的博弈
2014年以來,IPO重啟,股市整體成上漲態勢,并購重組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突飛猛進,監管松綁、產業轉型的壓力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共同成就了2014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井噴態勢,2014年前10個月,A股市場有1545家上市公司發生了3200起并購,并購數量創歷史新高。而2011年這一數據是1087起,2012年的并購增至1814起,2013年猛增至2523起。在2014年的A股市場中,平均每天有12起并購發生。新三板掛牌企業由于相較其他中小微企業具有更規范和更透明的特點,儼然已成為上市公司收購的標的池,新三板企業之間出于做大企業規模,為未來轉板做準備的考慮,也有很多同業整合的案例。
對本次并購熱潮,孔強認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并購與被并購也是PE機構為企業做投后管理時一項經常用到的“策略”:“我們投的項目有些是優秀的企業,但也會有一些發展不起來的企業,就像一個班里的學生,有優等生,中等生,還有差等生。市場就這么大,不可能容納幾個龐然大物,如果我們投資的企業是優等生,上市以后我們會鼓勵其去并購,去不斷地向外延發展,以快速獲取在某個行業的壟斷地位,提高其他企業的競爭門檻。”孔強說。
至于“中等生”水平的項目,孔強說,“我們會幫助他發展,看能不能變成優等生”。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孔強指出,即使是優等生,也可以考慮被并購,因為被并購后,并購方很多時候還是會留住以前的團隊來繼續管理這家企業,不會讓其掃地出門,而且由于被并購方能獲得并購方的股權,也就相當于變相上市了,這樣被并購企業不僅能夠維持原來的經營,而且依托上市公司的優勢,還有機會把原來的蛋糕做得更大。
“至于差等生,如果還有存在的價值,那被優等生并購更是一種生存下去的理想方式。”孔強笑道。
投資是一門藝術
沒有標準 但有理念
“投資是一門藝術。”
談話中,有好幾次,孔強在不經意間說出了這句話。
投資的藝術風韻在于,雖沒什么固定標準,卻有自己的理念。
“投資理念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沒有什么標準,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擅長和側重的領域”,孔強解釋說。“比如巴菲特,只投一些傳統消費類的項目,不去做高科技的東西,而有的人就愿意投高科技,這就是不同的投資理念。因此,團隊在一起磨合非常重要,否則大家就會有沖突,容易造成內耗,影響正常業務。過去我們也有投資理念不一致的時候,但經過這么多年的磨合,在大的方向上已經基本一致了。當然仍然會有一些碰撞,但碰撞也有好處,能夠不斷激發想法和靈感,從不同維度去看待問題。”
秉鴻資本的投資理念,孔強說,就是:精準、高效、穩健、中庸。
不像有些公司一年可能投上百個項目,秉鴻團隊一年可能就投十幾個項目。“但我們會盡量把每個項目都做精。我們追求的是提高成功率。如果項目本身我們翻來覆去研究了很久,覺得它有很多問題,那么我們寧可選擇放棄,而不會因為它的某些優點,而選擇進入。”孔強說。
“可能這種風格有時也會讓人很苦惱。”作為老總的孔強當然體會到了團隊成員有時可能會流露出的“挫折感”:有些項目出于各種考慮沒有投,最后卻被同行做成功了,賺了很多錢。
不過,孔強堅持認為,“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理念,要換個角度想:雖然這個項目我們沒投,錯過了,但正因為我們堅持了自己的理念,也規避了很多風險,因為很多我們沒投的項目最后確實是失敗了,不能因為我們規避的十個項目中有一個被其他機構做成功了,就否定自己的投資理念,這肯定是不對的。選擇自己擅長的東西發展,既是對出資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本文原標題為《穩健精準 玩轉投資藝術—訪秉鴻資本創始合伙人孔強》,刊載于《當代金融家》雜志2015年第2期)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