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四大國有銀行開始公布業績,最早公布業績的中國農業銀行顯示,盡管其盈利水平符合預期,但不良貸款及資本質量水平恐遜于其他銀行。
從公布的業績來看,截至2014年底,農業銀行利潤達1794.6億元,同比增長7.9%;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跌,不良貸款及不良貸款率雙升。
筆者認為,以上數據意味著國內銀行業的利潤高速增長時代或已結束,銀行的資產質量正在下降。
在前十年,中國銀行業在政策的呵護下,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黃金發展期,但隨著大勢的變化,這個黃金期已趨于結束。
可以說,在前述黃金發展期內,只要能夠進入國內銀行業,無論經營能力如何,無論資本實力如何,無論機構的人力資本如何,幾乎都可以獲得可觀的利潤,都可以實現利潤的快速增長及信貸規模的擴張。
但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國內銀行業的發展已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表現有三:
一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智能手機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與交流方式,也改變了企業生產方式及營銷模式,這對現代金融業帶來了巨大沖擊。
現代銀行業如果不能從傳統產品、服務、風險管理的模式中走出,并針對互聯網時代的個性化金融消費做出創新,同時全面更新當前的盈利模式及風險管理方式,那么國內銀行業將很難走出當前的困境。諸如存款流失、金融脫媒發展,還可能嚴重侵蝕國內銀行業。
二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在加速推進,它對由計劃經濟轉軌而來的銀行業來說,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
利率市場化要求每一家銀行都是風險定價的主體。銀行不僅要自主地對不同的信用關系進行不同的風險定價,也要為這種風險定價承擔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對銀行業的呵護也面臨退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如果哪家銀行不能在產品、服務、營銷、管理及風險定價等方面進行全面提升與創新,那么就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而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也意味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經營不好的銀行隨時都可能遭遇破產的風險。
三是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與銀行業發展都是伴隨著“房地產化”而成長的。在“房地產化”經濟模式下,過度的信貸擴張是市場發展的主要工具,這雖然能拉高GDP的增長,但同時也把大量信貸資金沉淀在住房市場的資產增值上,并由此吹大房地產的泡沫。在這種情況下,國內銀行業只要通過信貸規模數量的擴張就可一本萬利,既不需要對信貸進行風險定價,也不需要考慮過度擴張帶來的金融風險——因為只要房價在上漲,銀行的信貸資產就是優質資產。
但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市場開始進入周期性調整,以投資為主導的住房市場預期也出現逆轉。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占銀行資產絕對高比重的信貸資產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可能因為房價下跌而造成不良貸款增加,更重要的是,銀行不得不因應房地產市場調整之大勢而改變現有經營模式,以重新培養利潤的增長點。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變化,國內銀行業的風險還可能繼續暴露出來,不良貸款及不良貸款率上升或成為一種趨勢,這將嚴重影響銀行的資產質量,也需要銀行重新給自己定位。
對國內銀行業來說,過去那種利潤高增長的年代已經結束,銀行是否能走出當前的困境,就要看能不能拿出勇氣進行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了。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