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革軍
這些年,一些地方的民間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活動十分活躍,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正規金融體系的不足,滿足了多樣化金融需求,但由于缺乏規范和透明,也隱含著較大風險。
過度金融活動造成的風險案例時有發生。一些人為了追求高額利息,把錢放在不規范的中介機構或投資于高風險的金融工具,導致本息兩空;一些民營企業,有了一定積累后放棄主業,轉向金融和房地產,攤子鋪得很大,出現資金鏈條斷裂;有些地方不切實際造新城,搞所謂區域經濟金融中心,而產生的新價值微乎其微;等等。這些情況雖然是個別的、局部的,但也值得思考。
對金融抱有不切實際的愿望在社會上具有普遍性,也是長期存在的現象。過度依賴金融、濫用金融,希望短期內找到致富的捷徑,自然人有之,企業有之,地方政府亦有之。熱衷于倒騰資金、進行高風險投資、企業辦金融、地方爭辦金融中心等,便是這種思想的突出表現。
問題是最好的教科書。在逆境、風險、危機中,往往能看清更多的東西。
金融的確很重要,也很誘人。有效利用金融資源和金融市場是金融意識提升的標志,但應遵循經濟金融發展規律和基本的經濟原理。一些本原性的東西不應遺忘,比如經濟決定金融、金融發展和創新受制于實體經濟的發展、社會資本的平均利潤率決定利率整體水平、金融市場具有統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利率終究是未來不確定的反映,等等。資本的本質就是不斷在運動中實現保值增值。追逐利息、利潤無可厚非,但如果不考慮客觀規律、不把握風險與收益之間的平衡,就只能適得其反。
從長期看和總體看,最終起作用的還是規律。對地方來說,無論建多少金融街、金融中心,如果不深化改革,不下工夫改善經濟結構、提質增效和改善環境,就難以形成資本和資金洼地;對于企業來講,如果不致力于品牌的持續性建設,脫實向虛,丟掉自身的比較優勢,就難以基業長青;對于自然人而言,如果不靠智慧和誠實勞動,指望一夜暴富,就只能事與愿違。歷史一再證明,脫離客觀現實的金融活動終究是靠不住的,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
利率是資金或資本的價格,是對未來風險的溢價。一些類金融活動充滿誘惑,利率高出正常利率好幾倍,嚴重偏離平均利率水平,嚴重脫離實體經濟增長,其中的風險不言自明。一有風吹草動,必然會以各種劇烈方式進行調整,要么有本無息,要么血本無歸,要么本息折損。因此,從全社會看,無論資金成本多么五花八門,最終社會資金平均利率不會與社會正常利率出入太多。這就是規律。
因此,有必要通過廣泛的公共金融教育,使每一位市場參與者都認識到經濟金融發展中那些規律性的東西,進行理性的決策和選擇。一些規律雖然會隨著實踐的發展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本質的東西最終會發揮作用。經濟的發展和財富的積累需要有效利用金融,但沒有捷徑和偏方,也沒有免費的午餐。
從制度上看,我們需要以包容的態度對待社會金融活動,使之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有益補充,但也應倡導社會理性參與金融活動,以防范各種風險。從管理當局角度,應通過改善金融基礎設施,減少信息不對稱性,加強行為監管,減少欺詐,同時加快改革,減少管制,不斷釋放體制活力,豐富金融市場,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有深刻的教訓,但危機后許多問題很快又被淡忘,利益與人性的弱點會驅使非理性重新占據上風,并最終引發新的潛在危機。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引導社會公眾抑制沖動和貪婪,適應規律,走向更多的理性。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