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俊志
——南宋初期四川的紙幣流通
張浚發行的四川錢引,百姓可以用來向官府購買銀絹,也可以用來向官府交納各項稅賦,所以價值穩定,盡管發行數量巨大,超過原先流通總量的十幾倍,卻沒有發生通貨膨脹,堪稱中國古代各類紙幣中的一枝奇葩。
張浚是南宋初期的抗金統帥、著名的民族英雄,做過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的右丞相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統管過南宋王朝創建時期的行政及軍政大權。
北宋末年,金國的軍隊攻占了大宋中原的國土,俘獲了宋徽宗。宋徽宗的兒子趙構逃往江南,建立了南宋王朝。南宋朝中的文武百官可以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張浚便是主戰派的領袖,他領導了韓世忠、張俊、岳飛、劉光世、吳玠、劉錡、王彥等著名將領率軍與金軍展開了浴血奮戰,擋住了金軍的南下,由此開創了南宋朝廷控制秦嶺、淮河以南地區的局面。
張浚以知樞密院事宣撫川陜時期,任用理財高手趙開總管四川財賦,大量增發紙幣“錢引”,用于支持軍事開支。張浚發行的四川錢引,百姓可以用來向官府購買銀絹,也可以用來向官府交納各項稅賦,所以價值穩定,盡管發行數量巨大,超過原先流通總量的十幾倍,卻沒有發生通貨膨脹,堪稱中國古代各類紙幣中的一枝奇葩。
川陜戰略意義重大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南宋朝廷的御營前軍統制苗傅、副統制劉正彥發動了一場兵變,趙構被迫退位。當時的御營參贊軍事張浚聯合文臣呂頤浩、武將張俊、韓世忠、劉光世等,率軍討伐苗傅、劉正彥。趙構親筆授任張浚為知樞密院事,統管軍事。不久,韓世忠的部隊擊敗了叛軍,苗傅、劉正彥逃往閩中。張浚命令韓世忠追捕苗劉二人,獻給朝廷,與他們的死黨一起處死。
張浚提出川陜戰略,即經營川陜軍事區,作為南宋內地領土的屏障。張浚認為,金國軍隊南下攻宋,必先攻入陜西和四川。如果陜西和四川丟失,趙構政權擁有的中國東南地區就失去了屏障,終將不保。趙構采納了張浚的川陜戰略,并任命張浚以知樞密院事的身份,出任川陜宣撫處置使,便宜行事,有權自行處理川陜官員的升降。張浚將自己的幕府設在秦州,命令韓世忠鎮守淮東,命令呂頤浩護衛趙構去武昌,命令張俊、劉光世分兵駐扎,與秦州形成首尾呼應之勢。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的元帥金兀朮兵入淮西,張浚擔心他侵擾東南。為了牽制金兀朮的軍隊,張浚率領五路軍隊收復了永興。金國人知道張浚率軍攻來,十分恐慌,急調金兀朮率軍前來援救。宋金兩軍激戰于富平,張浚兵敗,退守興州,命令吳玠憑據天險堅守大散關東南的和尚原。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金國將領烏魯進攻和尚原,吳玠據險還擊,金軍大敗而逃。金兀朮又合兵來攻,吳玠阻擊金兵,金兵又遭大敗,金兀朮僅以身免,剪掉胡須逃歸。
張浚在川陜三年,訓練新招募的士兵,抵擋金國的軍隊,重用謀臣劉子羽,任命趙開為都轉運使,提升吳玠為大將駐守鳳翔。劉子羽慷慨有謀略,趙開善于理財,吳玠每戰必勝。于是,川陜地區百姓歸附者日益增多。張浚坐鎮川陜,有效地牽制了金國的軍隊,使南宋朝廷統治的東南大部地區得以安全,與金國形成了南北對峙局面。
選用趙開增發錢引
趙開是讀書人,宋哲宗時考取進士,做過鄔陵縣知縣。趙開向朝廷提出官營賣茶、買馬的五大弊病,很得朝廷的賞識,于是被任命為都大提舉川陜茶馬事。
張浚以知樞密院事宣撫川陜,早知道趙開善于理財,就承旨任命趙開兼宣撫處置使司隨軍轉運使,專門總管四川財賦。趙開見張浚說:“四川的民力已盡,稅賦是一點兒也不能加了。官營專賣還有一些盈利空間,只要不怕商人們的怨罵,就可以獲得這部分利益,用來解救當前之急。”于是,張浚改變買賣酒法,與商人爭利。此后,張浚又改變買賣鹽法,從中所得的利潤都用于軍費的開支。
張浚肩負天下重任,在秦州練兵,對士兵們十天犒勞,每月獎賞,希望他們以死盡力,所費錢財不計其數,全部取自趙開。趙開以鹽酒專營獲利有限,自然不敷開支,只好造幣鑄錢。趙開在秦州設置了錢引務,在興州鼓鑄銅錢。張浚使用趙開印制的紙幣和鑄造的銅錢,開付軍費獎賞及財政開支,居然綽綽有余。
張浚宣撫川陜之前,四川的錢引兩界只有250萬緍,即25億文。趙開增發之后,錢引發行總量達到4190萬緍,即419億文,相當于過去的16倍。增發了這么多的紙幣,竟然沒有發生通貨膨脹,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趙開使錢引具備了法償地位,所以價值穩定。趙開規定百姓可以用錢引繳納官府的各項稅賦,百姓還可以用錢引向官府購買銀絹。趙開的這項規定,使四川錢引具備了法償地位。按照規定的錢引數額來繳納稅賦,以及按照官方制定的價格向官府購買銀絹,就能夠使錢引保持穩定的官方法定價值;
二是四川錢引與鐵錢并行,劣幣驅逐良幣效應不顯著,所以錢引價值穩定。
錢引在四川流通的時候,東南地區流通會子。會子與銅錢并行,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十分明顯。銅錢自身價值遠遠高于紙幣,且容易保存,所以人們普遍藏銅錢而支出會子,會子成為人們到手即花掉的“快錢”。這種情況加劇了會子的通貨膨脹程度。錢引與鐵錢并行,鐵是賤金屬,容易生銹,且攜帶出行更為沉重困難,所以人們一般不存鐵錢。四川錢引與鐵錢并行,劣幣驅逐良幣效應不明顯,人們并不急于將錢引換成鐵錢。結果是,大量的錢引沉淀在百姓手中,抑制了錢引增發過多產生通貨膨脹的傾向。
錢引可以用來購買銀絹,又可以用來交納官府的各項賦稅,自然價值穩定。但是,錢引制造成本低廉,所以制造錢引利潤巨大。不久之后,市場上出現了百姓偽造錢引的情況。地方官府抓到違法制造錢引的盜徒50人,并繳獲假錢引30萬,張浚打算聽從有關官員的建議處死他們。趙開說:“相公錯了,假使錢引是假的,在上面加蓋宣撫使印章就是真的了。把這些人處以黥刑,然后讓他們制造錢引,相公每天就可以得到30萬錢引,又免除了這50人的死刑。”張浚稱贊,接受了趙開的建議。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正月,趙開去世。自從金人侵犯陜西、四川以來,趙開負責籌集軍費軍餉有十年之久,軍用不缺。后來,趙開所任都轉運使這個職務多次換人,繼任者對于趙開所經營籌劃的事項皆未敢有所改變。但是,茶、鹽、酒官方專營,以及關于織造綢絹的征稅,從那時以后就成為四川的正稅,雖然多次減免,而弊病終難根除,議論者不能不怪趙開首創惡例。
錢引流通制度的終結
張浚鎮守川陜三年,即被罷免。吳玠任四川宣撫副使,專門負責作戰和防守之事。吳玠與趙開關系搞不好,就上書彈劾趙開軍餉供應不濟。趙開自己也上書彈劾自己,說自己年老無用。朝廷沒有接受他們兩人的奏請,只是派前任參知政事席益赴四川任安撫制置大使,以利于協調吳玠和趙開的關系。趙開與席益也搞不到一起,朝廷就罷免了趙開,派李迨接替趙開總管四川的財賦。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張浚被重新起用,出任右宰相兼知樞密院事都督諸路軍馬,統管朝廷行政和軍事兩方面的文武大權,已經顧不上四川錢引的事情。
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張浚反對趙構和秦檜與金國議和,被排擠出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趙構退位。此時,張浚貶官已經20多年,但是他的名聲卻越來越大,搞得天下之士“莫不傾心慕之”。趙眘即位,是為宋孝宗。趙眘即位后立刻起用張浚為江淮宣撫使,進封為魏國公,經略中原。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張浚奉命督師北伐。由于戰爭準備不足,出兵只有6萬人,再加上主要將領意見不合,張浚兵敗符離(今安徽宿州市)。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張浚受到主和派的強烈抨擊,于是再次貶官,當年病死。
數十年后,南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韓侘胄指揮宋軍大規模出師北伐,宋軍大敗。為了軍備和戰爭消費,南宋王朝大量發行紙幣,紙幣進入惡性通貨膨脹期。當時南宋統治地區流通的紙幣,主要是東南地區流通的會子,及四川地區流通的錢引,兩者都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
韓侘胄專權兵敗,朝野怨恨。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史彌遠在楊皇后的指使下發動政變,將韓侘胄處死。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南宋王朝再演宋徽宗聯金滅遼故事,但這次是聯蒙滅金,金國果然被宋蒙聯合擊滅。第二年,宋蒙戰爭全面爆發,此后數十年戰火不息,錢引的問題也就愈加嚴重。
宋理宗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四川制臣余玠奏請將錢引三年期滿的制度改為十年期滿。此項建議獲得了朝廷的批準。錢引多界并行,流通中的數量便更加增多,錢引的通貨膨脹便更加嚴重。宋理宗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四川宣撫使李伯曾上《救蜀楮密奏》,指出四川錢引存在的問題,建議將四川發行紙幣的權利上繳朝廷。當年,朝廷下令使用封椿庫新造的四川會子,收兌錢引。
自宋徽宗趙構改交子為錢引,至宋理宗趙昀詔令使用會子收兌錢引,錢引共流通約150年,至此終于完成了歷史使命,退出了流通領域。
(石俊志,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貨幣法制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學博士、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精算統計專業博士,研究領域橫跨金融、法律、歷史。對中國貨幣法制史有深入研究和獨立觀點,著有《中國貨幣法制史話》、《 半兩錢制度研究》、《五銖錢制度研究》、《中國貨幣法制史概論》等;在國際金融、金融資產運作、債權保護等方面亦深有造詣,著有《國際保理》、《現代精算數學原理》、《金融危機生成機理與防范》、《商業性債權轉股權法律研究》等。本文刊載于《當代金融家》雜志2015年第1期)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