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當前海外經濟與貨幣仍存在著不確定性,為弱復蘇中的中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9月4日,歐央行[微博]在抗通縮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僅決定自10日起將所有利率全部降低10個基點,繼續實行負利率,還承諾從10月開始購買資產擔保債券(ABS),開啟了歐元區量化寬松的大門。與此同時,美聯儲經過幾輪量化放松后,美國經濟率先好轉。如今QE逐步退出已步入正軌,但受制于勞動力市場的隱憂,加息時間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日本二季度經濟增長下降-7.1%,大大低于預期,安倍經濟學正面臨上調消費稅后最大的挑戰。總之,當前海外經濟與貨幣仍存在著不確定性,為弱復蘇中的中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具體來看,歐元區似有步入“日本化”的趨勢。據筆者觀察,當前已有諸多經濟指標顯示歐元區有步入“日本化”的趨勢,包括經濟疲軟,通縮嚴峻等等,但除了周期性原因以外,更多的供給端因素同樣值得擔憂。例如,歐元區國家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人口老齡化曾是日本經濟深陷“失落的十年”的重要原因;歐元區勞動力市場體制僵化,失業率高企與勞動力閑置共存;歐元區的高福利和高稅收毫無疑問也將削弱歐洲的競爭力;此外,許多歐洲國家公共部門龐大而效率低下,對勞動生產效率造成了影響。
而相比于日本,歐元區經濟體受制于區內政治體制、決策環境、財政及貨幣政策的靈活性等因素,政策空間似乎更小。如財政政策方面,歐元區剛剛走出債務危機最差的時刻,且財政聯盟之路仍任重而道遠,短期內政策空間有限。在貨幣政策方面,雖然歐洲央行準備推出量化寬松,但預計在德國央行的阻撓下,此動作也必將小心翼翼。倘若如此,歐洲量化寬松的效果會相當有限。而供給端的瓶頸,需求端刺激又缺乏足夠的手段,歐元區經濟的“日本化”恐難避免。
反觀美國,雖然美國經濟數據近期出現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跡象:二季度修正GDP環比增長4.2%,8月份失業率下降至6.1%。但是實際上,自經濟危機以來,筆者并未看到美國結構性改革的實質進展,相反,美國生產效率提升有限,高消費、低儲蓄并沒有明顯改觀,制造業占GDP比重仍處于下降趨勢,醫療負擔沉重更加惡化等現象與危機前狀況相似。
當前美國經濟的較好態勢主要得益于受量化寬松政策推動的資產價格上漲。對此筆者也不免擔憂,雖然目前量化寬松政策已啟動退出機制,但是僅從增量而言,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依舊維持在QE后的最高水平;而且就未來而言,美聯儲貨幣政策問題仍舊不少,最主要的是耶倫的思路越加向格林斯潘時期靠攏,貨幣政策逐漸與增長相聯系,期望貨幣政策可以改變一切,甚至是勞工市場。筆者認為,這恐怕無益于美國長期增長動力的恢復,反而有重蹈泡沫經濟覆轍的風險。
除此以外,近期日本經濟出現超預期下滑,顯示安倍經濟學帶領經濟復蘇之路并非順暢;地緣政治風險加大,包括蘇格蘭退出英國、烏克蘭危機等等,都讓未來海外經濟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在筆者看來,海外經濟動蕩或許是前一段時期,中資股出現了一輪全球領漲行情的重要原因。毫無疑問,中國應該珍惜這一難得的機遇期,用以提振國內低迷的經濟和資本市場。同時,還要防范海外經濟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外需所面臨的挑戰。
從近期公布的數據來看,雖然8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9.4%,表現良好。但在強勁數據背后,不得不關注以下三個事實:即進口仍然微弱顯示內需疲軟;海外經濟動蕩預示強勁出口或難持續;8月出口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回升,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必將會為此帶來壓力。總之,結合三大隱憂與同期不佳的消費、投資數據,筆者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政策應該更加積極,要關注定向調控的落實范圍,有必要將定向降息范圍擴大至中小企業,甚至首套房的按揭貸款。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