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屈燕 徐一競
曹德云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在大金融、大市場、大資管和大數據的時代,面對跨行業經營、跨階段發展和產品混搭的市場,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的目標、方向和路徑到底是什么?
“我從大連回來籌建協會的時候,首先接到的項俊波主席的指示只有一個,就是一定要按照市場化的理念辦好協會。陳文輝副主席也說,一定要把這個協會辦實辦好。當時,有很多領導、同事和公司老總們對我講,各方都對協會寄予厚望,要做好思想準備,將來會面對很大的壓力和挑戰。但是,既然會領導把我放在了這個位置,我當然會竭盡全力把這項工作做實做好。”
一身休閑裝束,斜坐記者對面,笑談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以下簡稱“資管協會”)籌建之初面臨的領導期望高、行業期望大以及由此帶來的壓力的,是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
盡管與曹德云的會面是在一個非正式時間的非正式場合——某個周五在曹德云的臨時辦公室,所聊話題也非常輕松——關于保險資管協會的緣起、歷程,但在一系列舉重若輕的“故事”背后,記者感受到的卻是那些來自大金融、大市場、大資管和大數據時代的風起云涌。
十年蹤跡
2003年對中國保險資管業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年份。為了加大保險資金運用管理工作的力度,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經過將近一年的調查、研究、分析,2003年10月,保監會將原有的資金運用管理處正式提升為資金運用管理部,標志著保險資金運用正式從保險行業的附屬業務部門升級為一個獨立的業務部門。
必須承認,這種制度改革的成效十分顯著。2003年一年間,保險業總資產規模增至9122.83億元,相較2002年同期增長39.01%,投資總額增至3828.87億元,相較2002年同期增長53.87%。同年,全行業還第一次出現了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人壽和人保兩家資產管理公司正式成立。
據曹德云介紹,他就是這一時期從中國人民銀行[微博]總行貨幣政策司調入了保監會資金運用管理部。自彼時起,桃李春風,“江湖”十年。十年,意味著一個行業已從蹣跚學步的幼年時期進入蓬勃生長的青少年時期。十年,也意味著對一個行業來說,盡管已經旺盛成長,但仍未夯實的體質卻導致雖長而未壯。中國保險資管業又來到了抉擇的十字路口。
隨著保險市場規模益愈壯大,保險行業對自身資產管理的要求也日趨精益,保險業資產管理水平快速前行。從2003年至2013年底,保險業投資總額從3828.87億元增至54232.43億元,資金運用余額從8739億元一躍而至76873.41億元,保險資金運用10年累計實現投資收益17967億元,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堪稱幾何級數的增長。業內已成立有18家綜合性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8家專業性的資產管理公司,并在香港設立了10家資產管理子公司。
同一時期,保監會于監管方面進行的市場化改革則更加注重完善監管規則,從市場前端轉向市場后端;更新監管理念、制度和方式,從資本監管轉向風險監管;提升監管有效性,強化對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但具體到保險資管業務方面,在減少監管比例、降低準入門檻,減少行政許可、擴大投資權限,推動保險資管業向市場化轉型的過程中,監管層與市場主體之間仍急需補位一個新的機構,發揮緩沖、穩定、推動、規范的作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保險資管業資產規模擴大,市場主體增多,行業間迫切需要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行業性平臺,引導各市場主體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發展,通過平臺相互學習、討論問題、提出意見、尋求幫助,借助平臺與政府、監管各部門進行溝通。
“可以說,市場化既是目標,也是手段,作為整個經濟金融體制深化改革的大方向,對協會從發起到正式成立起到了較大的催化作用。”曹德云說。
因時隨事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從去年5月開始,保監會正式研究決定成立一個保險資管行業的自律組織。加上去年11月召開的十八大在《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方案》中,明確提出要“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保險資管協會的成立已勢在必行。
順應時代發展,乘著改革風帆,今年9月4日,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專程出席成立大會并指出,保險業改革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保險資產管理面臨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
在曹德云看來,這是因為盡管從保費收入、保險機構數量及其規模看,中國保險業發展正日趨專業化、大型化、集團化和全能化,但從更加專業的保險資金運用與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數量及其規模看,目前整個市場全部只有36家資產管理機構的現狀,不僅與日漸壯大的保險行業不甚相符,各家資管公司的資質差別實際也參差不齊。以保險業平均投資收益率為例,其近年成長堪稱一曲三折,2004年僅為2.87%的投資收益率,在2007年借助股市大牛市逐步上升至12.17%的頂峰,此后如過山車一般下滑至2008年的1.91%最低點,隨后緩慢回升至2009年的6.14%,2012年又下滑至3.39%,2013年底才重新逐步回升至5.04%。
原因何在?
曹德云認為,過去保險資金一直是靠天吃飯,股市、債市好些,投資收益就高些,否則就很低。收益率變化幅度大、不穩定,對資產負債匹配構成不利影響。長期以來在資產配置上被動投資的多,主動管理的少;在市場上做買家的時候多,做賣家的時候少。
未來,國內的金融業競爭將不會局限于規模的競爭或市場份額的競爭,而將逐步轉向效益的競爭、管理的競爭和服務的競爭。讓保險資管機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市場競爭主體,不僅是保監會一直以來的發展思路,也是曹德云的心愿。
“在市場化的進程中,僅靠單個公司自己的力量進行市場化轉型具有很大的操作難度,要依靠監管、公司和協會的共同努力推動。體現在具體事務上,就是監管的要求與市場的需求不可能永遠完全一致,監管會更多從防控風險、維護行業安全和穩健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市場則更多從商業利益和市場機會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如何把雙方有機地連接在一起,需要協會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協會當前和今后最大的任務,就是在與政府部門、監管部門以及市場機構溝通協調的過程中,像挑擔子一樣左右取得平衡,既要服務好監管又要服務好市場,支持監管與市場共同發展。這是協會必須要做好的事情。”曹德云解釋道。
博觀約取
客觀來看,保險業從過去穩坐的國內金融行業第二把交椅,資產規模僅次于“狀元”銀行,到2012年底被“探花”信托超越,如今又被“殿后”的證券與基金緊緊追趕,內力不繼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長期偏安于保險資金,當大資管時代來臨時,要與其他金融行業進行高度市場化的競爭,必然面臨一個漸進的適應期。
在參考了國內多個行業協會的發展歷程后,曹德云認為,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與資管協會在體制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相似之處,都是對市場主體自律行為的監督和管理,都是對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有效補充,都十分注重產品創新和市場培育。除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為監管機構委派外,其他所有職位都從市場化機構中進行專業選聘。如在資管協會中,除身為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的曹本人為保監會委派外,當選首任會長的國壽集團總裁繆建民與首任監事長的平安集團總裁任匯川,均是來自市場中具行業代表性的機構領導。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交易商協會的出現真正令中國債券市場發生了質的變化,在短短五六年時間里,將銀行間債券市場打造成為中國債券市場的主板。”曹德云指出。
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交易商協會做“對”了什么?
正如央行[微博]行長周小川在交易商協會于2012年8月慶祝成立五周年座談會的發言中指出,交易商協會成立后,堅持場外市場發展方向,改審批制為注冊制,做到了該放的堅決放開、該管的切實管住,激發了市場活力,對促進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交易商協會踐行的債務融資工具注冊制度,則給中國債券市場真正帶來了全新的市場化的制度安排,其所主管的債務融資工具更成為中國企業債發行“產品化”的開端。
毫不夸張地說,市場化、產品化、注冊制,加上大力創新,是在交易商協會成功之路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數個關鍵。
也就是說,通過協會這個“大資管”平臺,推動行業實行市場化改革,提供業務創新引導,將有助于保險資產管理業盡快完成向真正的市場化主體的轉型。
據曹德云介紹,隨著保險資產管理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行的所有保險資管產品都將在協會注冊登記。協會成立后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做好保險資管產品的注冊工作,為此要不斷改革完善注冊機制,在已有注冊體系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及監管要求,不斷完善注冊制度、明確注冊標準、規范注冊行為、提高注冊效率。同時,還要積極開發產品注冊發行系統,探索產品的可交易途徑和方式,努力培育保險資管產品市場。
用棋如兵
在曹德云心中,有一盤保險資管業此前幾乎未嘗涉足的更大的棋局。
這就是保險業“新國十條”用兩項條款專門賦予保險投資的新的政策紅利。其中,第十三條指明了保險投資的重點方向,第十四條則著力于完善險資的投資制度。
某種程度上,第十四條更加引人關注,其首次提出要“促進保險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協調發展。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的機構投資者作用,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以及穩步推進保險公司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探索保險機構投資、發起資產證券化產品,探索發展債券信用保險,積極培育另類投資市場。
對此,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強調,按照“新國十條”確定的目標,從2014年到2020年,保險資金可運用規模預計將超過20萬億元。保險資產管理行業要主動作為,加快業務創新,完善專業化管理體制,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探索保險投資管理產品化、投資者機構多元化等新模式和新途徑,提升行業競爭力。
其實,對險資松綁之舉并非“新國十條”首創。在2012~2013年保監會相繼推出的險資“新政13條”中,保險資金投資范圍已經輻射了更大范圍的金融業務領域,有效提高了保險資金運用的市場化程度和效率。但從投資角度看,“新政13條”只打破了保險資金投資以往只在體內循環的封閉狀態,可以與銀行、證券、信托等進行有效對接,未足夠從實質上提升保險資金的投資管理能力。由于缺乏必要的競爭和壓力,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投資管理能力仍有所欠缺,還有較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間。
對此,曹德云表示,“新國十條”中涉及保險資產管理業的內容大致有四個方面:一是深化保險資產管理專業化體制改革,二是放寬投資領域,三是增加投資工具,四是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尤其第四個方面包含了十分重要的信息,即組建全行業的資產托管中心和保險資產交易平臺,預示著保險資產管理業將從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打造全新的保險資產管理市場。
曹德云坦承,“選擇協會與協會具有的職能有很大關系。做了這么多年的資產管理監管,我更希望能夠通過協會這個平臺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與業界同仁一道,共同努力,發揮協會對行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蓄勢而發
誠如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所說,在資產管理行業的大棋盤上,保險資管協會作為保險業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成果,是保險資產管理監管方式轉變的重要體制創新。要做好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的發行注冊工作,建立保險資產管理信息交流渠道,探索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實現流動性的有效路徑,推動、引領、規范市場創新。同時需要全行業深入研究探討和不斷創新實踐。
曹德云認為,這實際上指出了未來保險資管協會發展的目標、方向和路徑。而資管協會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發揮維權、服務、創新和自律的功能作用,積極維護市場秩序,促進行業規范發展,引導年輕的保險資管行業盡快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的同時,近期還面臨四大任務:
一是健全完善行業規范規則標準。
制定行業性標準、規則、流程、規范和公約是協會的重要職能,是協會發揮維權、服務、創新、自律作用的保障。如對從業人員的規范問題,不是要限制更多人進入保險資管行業,而是要吸引更多優秀的人,重點是在進入行業后,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化、規范化的執業資格管理。同時,包括人才庫、專家庫、師資庫、試題庫等,今后也會逐步建立起來。
二是著力加強資管行業基礎設施建設。
大數據和云計算時代,沒有現代化信息系統將寸步難行。為此,協會將根據協會運行和行業發展需要,逐步開發產品注冊發行系統、登記托管系統、項目信息系統、風險監測系統、會員管理系統、教育培訓以及資格認證系統、信息反饋系統等,以更好地服務監管、服務會員、服務市場發展。
三是逐步推動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化發展。
傳統的保險資產管理模式是賬戶化管理,從其長期實行的結果看,弊端顯著。原因是委托人和受托人法律關系和職責定位不清晰,以致常常出現錯位、越位和缺位現象,雙方溝通成本高,市場化程度低。而只有通過推行產品化,才能帶來標準化,提升市場化。因此,協會將逐步推動業內賬戶化的資產管理模式轉向產品化的資產管理模式。
四是積極探索保險資產管理投行化發展。
“新國十條”提出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并購基金等私募基金,為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開展投行業務打開了政策通道。由于夾層投資和并購投資均屬于私募股權投資的一種,其募集對象是資金實力雄厚、資本構成質量較高的機構或個人,因而十分適合保險公司、投資銀行、養老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可以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借船出海”,逐步進入并購領域,形成自己的能力和專長,分享經濟改革、產業調整、技術升級的成果,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談到保險資管行業當前面臨的緊迫問題時,曹德云認為,缺乏高端專業人才仍是重要問題之一。人是生產力中的最關鍵要素,特別是對“電腦加人腦”的資產管理行業而言,電腦可以買,人腦不是僅靠花錢就能買到的。
“按我自己的粗略統計,2003年底,我剛進入保險業時,整個行業的投資人員只有250多人。但到去年底,僅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從業人員已增加至3800多人,加上保險公司資產管理部的從業人員,全行業人數應將近5000人左右。未來隨著行業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推進,人才隊伍還會大規模增加。現在,從資產規模到機構數目到人員數量,我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保險資產管理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業。”曹德云自信地說。
本文原標題為《搭建開放、多元、包容的資管平臺——訪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刊載于《當代金融家》雜志2014年第12期)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