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央行原副行長:利率市場化帶來哪些變化

2014年11月19日 15:16  《當代金融家》  收藏本文     

  文/馬德倫

  馬德倫 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原副行長、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

  在下老馬,馬德倫是也。年初退休,自有許多閑暇,自可享受“石畔坐享無事福,花間補讀未觀書”的樂趣。可偏偏一顆大腦,依舊慣性,依舊目光離不開金融,依舊看著想著金融的發展和變化。是啊,我理解自己,1982年大學畢業,即在人民銀行[微博]工作,從最初的中心支行到1985年調來總行,從辦公廳、條法司、政策研究室,又回到辦公廳,再到會計財務司、國家外匯管理局,又回到總行。三十多年,魂牽夢縈的都是央行[微博]、金融,即使退休,哪能一下子割裂開?好在有了時間,可以把想的說出來,把說的寫出來,和大家交流,也自愜意。——馬德倫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市場化過程中的關鍵一步,是一個復雜而又敏感的政策,應綜合考慮、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慎重推行。同時,對“后利率市場化”問題更需盡早明了和防范。

  1993年11月的十四屆三中全會、12月的《國務院關于金融改革的決定》,最先明確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此后:

  1995年放開外幣存款——大額外幣存款利率。1996年以后放開同業拆借利率,存款利率管上限,貸款利率管下限,允許利率浮動;對人民幣協議存款、同業存款允許協商定價。2007年推出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2012年放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首次允許小銀行在基準存款利率公布后上浮10%。2013年7月完全放開貸款利率,10月發布貸款基礎利率,12月允許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大額可轉讓同業存單。

  這些均是利率市場化的步驟,為最后放開存款利率做準備。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有利條件

  ☆ 經濟持續增長,CPI較低,商品市場價格,勞動力價格已放開。市場深化不斷擴大,金融和公司企業的自我約束(包括財務約束)能力大大加強。

  ☆ 銀行存款占銀行負債的80%,基礎雄厚,特別是成本較低的活期存款占50%。

  ☆ 絕大多數貸款是浮動利率(和美國利率市場化開始時不同,美國大多數貸款是固定利率),很多貸款利率是一年一定。這樣的利率特點,讓銀行承擔的利率風險較小。

  ☆ 我國存貸款利息差基本穩定,過去10年一直在3個百分點以上。與金磚國家平均5個百分點相比,我們不高;與美國相比持平,但我們高于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這是由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的經濟狀況決定的)。

  ☆ 我國16家上市銀行2003~2012年凈利息收益率為2.6%,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84%。

  ☆ 銀行的一些產品已實現了市場化定價,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 金融監管處在不斷改進之中,金融“脫媒”的漸進推進也給銀行留出了緩沖和準備時間(如直接融資、理財產品、互聯網金融等)。

  ☆ 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對利率的引導,發布了Shibor和貸款基礎利率。同時,公開市場操作的報價已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改革尚存的問題

  第一,市場割裂導致利率傳導機制不暢。

  ☆ 在存貸款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由于存款利率的管制,放開的貸款利率還缺少真實的成本基礎,而貨幣市場上同業拆借、債券發行、交易和回購的價格已基本市場化。

  ☆ 在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之間,場外市場相對于銀行間拆借中心或者上海、深圳證交所等場內市場而言,由于拆借中心和交易所對入場交易有較高門檻,大量的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中小企業無法入場交易,這些機構也存在大量的資金供給和需求,并未在場內市場交易價格中反映出來。

  ☆ 場內交易有公開報價,交易中心通過點對點或撮合成交,價格形成透明。場外交易參與者多且分散,信息不對稱較多,價格往往一對一協商,價格形成不透明。

  ☆ 境內市場和境外市場之間,外幣不能自由流動,外幣頭寸受外債指標影響,外幣貸款也被要求基于實際貿易背景。而境外外幣利率跟隨國際市場利率趨勢,參考基準為各貨幣的Libor報價。在人民幣匯率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境內市場外幣利率的決定因素更多受到人民幣幣值的預期。

  第二,基準利率不完備。

  利率市場化改革最重要的目標是發現基準利率或者建立基準利率形成機制。基準利率在整個利率體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影響其他利率。基準利率須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市場化,即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不但反映市場實際供求,還要反映市場對未來的預期。

  二是基礎性,基礎利率在利率體系、金融產品價格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支配和影響金融產品的定價和金融機構間的交易。

  三是傳導性。基準利率所反映的市場信號,或者央行通過基準利率所發出的調控信號,能有效傳導到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上去,而Shibor是由信用級別較高的18家報價行,在每個交易日首先根據自身資金頭寸及對市場預期對從隔夜到一年的8個期限品種進行報價,央行匯總后,剔除最高、次高和最低、次低的四個報價,對剩余14個報價按算術平均計算出當期各品種的Shibor;它不是實時的成交價,是事后的報價;它是各報價行的報價,1個月以內的品種主要參考回購利率,1個月以上的品種參考央票/債券利率報價,因此,參考其他利率使Shibor作為基準利率的有效性難以保證;我國拆借中心的絕大多數交易是短期的,1個月以上的拆借幾無成交,所以,中長期的Shibor缺少交易量的支持。

  第三,定價能力不足。

  特別是商業銀行根據經濟金融情況對利率做出前瞻性的分析、預測的能力不足。在長期的利率管制下,我國商業銀行缺少相關的定價技術、方法和人才。

  利率市場化后,管理當局會有哪些變化

  第一,央行在貨幣政策的傳導和實施上將更多地采用價格型工具。央行也會逐步選擇和公布一個利率基準,從而影響市場利率,影響實體的融資價格,對數量型工具如存款準備金的使用應會逐步減少。

  第二,央行會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市場利率標桿,如Shibor和貸款基礎利率。

  第三,必要時,央行和監管部門會恢復使用行政手段干預利率波動。

  第四,貨幣當局和監管當局對市場利率變動、市場變動、大機構動態的關注更主動、更密切,會更直接聽取市場的看法和意見。

  第五,金融政策更趨向統一性和公平性,監管套利機會會減少,市場分割會改變,不同市場間的聯動和方向會趨同。從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轉化是必然趨勢。

  利率市場化以后,市場會出現什么變化

  第一,競爭加劇,資金價格將成為競爭的重要手段,對于中小銀行而言尤其如此。在我國,人們的風險意識不強,大銀行的國家信用保護的光彩依然存在,“大而不能倒”的認識不僅業界存在,客戶更是如此認為,中小銀行在競爭中不占優勢。這就導致更多的競爭存在于中小銀行之間,而后才影響到大銀行。

  第二,市場份額逐步改變。從美國、日本等國利率市場化經驗看,利率市場化后,大型銀行市場份額將有所下降,中小型銀行將出現分化。部分中小型銀行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將獲取并擴大細分市場,從而不斷壯大;也有部分銀行因競爭力不足而退出市場。

  第三,利率上升趨勢會在一段時間內表現強烈。從國際經驗看,擺脫束縛的利率普遍沖向較高水平。根據世界銀行[微博]的統計:在名義利率資料完整地實行利率市場化的20個國家里,15個國家名義利率上升,有5個國家名義利率下降;在扣除通脹率因素后的11個實際利率資料完整的國家里,只有波蘭出現實際利率下降,其余17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后,擺脫束縛的利率普遍沖向較高水平。那么,在中國,金融市場究竟會發生哪些變化?銀行又將何去何從呢?

  第四,金融脫媒加速,銀行在資產和負債兩端都承受壓力。從資產方看,利率市場化會推動金融工具的市場逐漸成熟和完善,大型機構轉向市場直接融資,分流資產端業務;從負債方看,儲蓄存款向理財產品轉化,同業存款市場化都會加速存款分流,較高成本的存款較多,第三方支付等替代性金融平臺的發展會加速分流銀行資金。

  第五,利率避險工具將應運而生。由于利率風險的現實威脅,各銀行高度重視利率風險的識別、歸集和計量,并希望通過市場對沖風險。因此,國際市場上普遍使用的遠期合約,掉期合約,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會產生,并日趨活躍,為商業銀行對沖風險提供支持。

  第六,客戶的議價能力和選擇性增強。從過去被動接受銀行的報價,到主動詢價、要價、議價,銀行的柜臺人員、客戶經理、管理層都有一個接受和適應的過程。特別是對于一些缺少契約精神的客戶來說,他們只看重利率的高低。但是,究竟在利率上有多少差異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銀行很難把握。

  第七,由于競爭加劇和管理能力的差異,一些國家出現了中小金融機構的經營危機,甚至倒閉。IMF[微博]的幾位專家對全球53個國家在1980~1995年的銀行危機研究后,得出“實施利率市場化的金融體系容易發生危機”的結論。美國、日本在利率市場化后都加大了銀行業的集中程度。

  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業帶來哪些挑戰

  對利差、收益、利潤、資本的挑戰

  從國際和地區經驗看,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利差有較大影響,美國實行利率市場化后,付息存款比重增加,迫使資產配置到更高收益的行業,以保持凈息差穩定。

  東亞經濟體利率市場化以后,凈利息收益率下降較大,比如中國臺灣地區下降了一個百分點。這是因為銀行資產配置不同,美國金融體系是市場主導型,大企業主要從市場直接融資,信貸主要是個人貸款、房地產貸款、零售貸款,零售貸款中信用卡貸款占比很高,因而利差穩定。

  此外,存款準備金率也影響到銀行收益率。我國存款準備金比例較高,這部分收益是負的,需要通過貸款來彌補,西方國家則很少使用這一政策工具。

  非利息收入占比會顯著上升。由于銀行存貸款業務萎縮迫使銀行尋求不受利率波動影響的業務收入,從而催生了大量新金融產品問世。從美國看,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中間業務大力發展,非息收入從20世紀80年代的占比不到20%,到20世紀末達到43%左右。

  在利息收入占比非常高的情況下,息差收窄則收入減少;在支出不變的情況下,利潤減少,資本補充必受影響。

  對資產負債管理能力的挑戰

  利率市場化過程及以后,存款占比會下降,存款結構從低成本存款向高成本存款轉變,短期存款減少,定期存款增加。在資產方,占比最大的貸款類資產可能因利率下降而減少,銀行為穩定收益率,會傾向于提高風險偏好。

  資產管理業務進一步發展,從近年看,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財富管理產品增長迅速,初步統計有11萬億元,相對金融資產規模和GDP占比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同時,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金融資產品種日益豐富,金融資產機構的變化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結果。

  在負債管理上,對于被動負債的影響因素較好把握,受利率、收入、經濟狀況、物價等因素影響較直接,這些因素是公開的、透明的、一致的;而主動負債受市場的影響較直接,如突發事件、金融恐慌的傳染。另外還有,貨幣當局和監管當局的政策調整,同業的信譽和頭寸管理不善,如金融債和公司債的集中發行、同業存款、同業拆借、大額存單等。

  對銀行定價能力的挑戰

  銀行資產負債規模不同,在利率的定價權重上自然不同,大銀行無疑是市場定價的主導者,那么,中小銀行呢?

  ☆ 在定價策略上是跟隨還是主動?

  ☆ 是全行統一定價還是賦予不同地區的分支行一定的自主權?

  ☆ 定價時如何綜合考慮負債成本和收益目標,財務約束是彈性還是剛性?

  ☆ 在市場細分、差異化利率的選擇下,如何把握風險溢價的臨界點?

  ☆ 內部資金的轉移價格如何因利率變化而調整?

  ☆ 短期利率較好把握,但長期利率如何確定?

  對銀行內部管理體系的挑戰

  第一,由于市場被動,流動性管理面對一個易變和復雜的局面,更需精心。

  第二,面對金融脫媒,銀行資產結構的調整會由直接向工商企業發放貸款,轉變為持有企業證券,從而將資金從低收益、低風險的政府類債券,轉向高收益、相對風險也高的公司證券,對各部門、各層次、各產品的風險的識別判斷和把握能力的要求無可避免。

  第三,在固定利率條件下,上級行對下級行的考核指標條件一致、要求一致、標準一致,評判結果依據實際業績可以做出。這是調動方方面面積極性的必然。在利率市場化后,分支機構所在地區不同、利率水平差異不同、息差不同,對不同地域的分支機構業績考評如何科學、準確、公平?

  在對同一機構的業績考評時,即期指標己確定,而對于期限長的資產負債,如一年期以上的存款、貸款,如果偏離未來的市場水平較大,帶來了不應有的高成本或低收益,這些當期無確定的成果,如何考評?

  對銀行業務轉型的挑戰

  不同銀行由于市場定位不同,將向不同領域發展,專業化、特色化是必然選擇,但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發展重點不同,銀行轉型面對的環境不同。

  同時,銀行對客戶群體的選擇有風險和成本的考量,如小企業信貸和消費信貸是許多銀行發展的重點。這兩類業務凈息差會比較高,但這兩類貸款有兩個特點:一是成本收入比比較高;二是信用成本比較高,必須具備相應的風險管控能力,有控制成本的方法,要經過相當的批量數據的積累。

  對銀行風險的挑戰

  在利率市場化后,風險的關聯性顯著提升,銀行應特別重視過去忽略的風險,如利率風險、道德風險、信用風險、期限錯配風險、衍生金融工具風險等。這些風險的共同特點是:隱藏深、短期內難以察覺、具有表面的欺騙性。

  (本文原標題為《利率市場化帶來哪些變化》,刊載于《當代金融家》雜志2014年第10期)

文章關鍵詞: 當代金融家銀行轉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關閉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聞支持占中者撐傘參加畢業禮 校長拒頒證
  • 體育熱身-阿根廷負葡萄牙 德國絕殺西班牙
  • 娛樂高倉健的腦殘粉有誰?張涵予尤勇和胡軍
  • 財經酒企談央視廣告招標:再低調也得上啊
  • 科技蘋果發iOS 8.1.1補丁:改善老設備表現
  • 博客記者調查:地下“陰婚”市場揭秘(圖)
  • 讀書優劣懸殊:抗美援朝敵我裝備差距有多大
  • 教育新浪教育盛典報名 教育APP評測報告
  • 李大霄:中國真實牛市自鉆石底開始
  • 鈕文新:我國能源政策發生重大轉變
  • 張明:一路一帶功夫在錢外
  • 楊紅旭:樓市最糟時點正在過去
  • 朱大鳴:房價泡沫會摧毀兩大利益群體
  • 葉檀:走!到澳新買礦山牧場去
  • 許一力:為何滬股通次日就遇冷
  • 齊俊杰:過去一年買房的全賠了
  • 老羅:中國為啥要向APEC推銷基礎設施
  • 馬光遠:被套牢的中國大媽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