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帆 編輯/孫艷芳
在外部貿易投資規則迅速變化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應當更加具有緊迫感,以二次入世的心態積極梳理相關規則,評估其對我國可能產生的影響,做到未雨綢繆。
近年來,亞太地區的區域貿易談判出現了一輪新的高潮。當前,亞太區域貿易談判中備受關注的是美國主導的TPP談判。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的規模與TPP相當,也備受關注。除此之外,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以及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也在進行之中。
由于中國不在TPP成員國中,那么TPP的成員國可能會因為TPP各國之間的貿易條件更加優厚而減少部分從中國的進口,進而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盡管中國不是TPP成員,但卻是地區另一個重要貿易協定RCEP的重要成員。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如果RCEP談判成功,中國能獲得的經濟效益將遠遠高于被排除在TPP之外所損失的經濟利益。
但在當前亞太區域貿易談判的進程中,各國出現了互不信任、互相猜疑、選擇站隊乃至分裂的傾向,貿易規則也出現了縱橫交錯的“意大利面條碗”現象。這顯然不利于亞太地區的繁榮發展,并會威脅到亞太地區經濟穩定的前景,進而也會對中國產生不利的影響。對此,中國應當始終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積極支持WTO在全球貿易治理中的作用,促使多哈回合及相關貿易規則談判盡快回到正軌。中國是全球化進程的受益者,應當堅持多邊合作,支持WTO進行改革,使得多邊貿易活動仍能在WTO的框架內運行。
第二,在亞太區域內,倡導建立泛區域的超大型自由貿易區。中國在亞太地區應持開放態度,積極促使亞太自由貿易區的最終建立,并將其作為長期目標。在短期內,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存在困難,應主張不同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之間的互聯互通,避免以自由貿易的名義限制貿易的發展和對本地區居民福利的改進。
第三,中國作為明年APEC峰會的主辦國,應進一步深化“亞太互聯互通”這一重要議題,梳理區域內貿易規則的發展前景,探討可行的互聯互通機制,建立貿易規則溢出效應的監督體系,與其他國家一道推動貿易便利化。
與此同時,我們應當審時度勢,并基于國情制定國內經濟改革計劃,以開放促改革。
一方面,應先行先試,發揮以上海自貿區、深圳前海服務貿易試驗區等為代表的國內改革實驗區在新型規則下的職能。一是應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外商投資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這有助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同時也能夠為中美BIT、中歐BIT以及潛在可能的其他貿易規則談判提供重要的經驗基礎。二是應積極擴大服務業的開放。由于服務業貿易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今貿易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同時考慮到貨物貿易的進一步開放空間已經有限,新型貿易規則無不將服務貿易作為規則制定的重要領域。PSA就是專門針對服務貿易規則的談判。當前我國自由貿易區以服務業開放作為實驗重要內容的思路與當今新型貿易規則談判完全相符。三是應加快金融制度創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便利、利率市場化等領域先行先試。跨境融資的自由化是新型投資協定關注的焦點,對資本自由流動的要求在新型投資規則中尤為突出,在這一領域的實驗確有必要。
另一方面,在外部貿易投資規則迅速變化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應當更加具有緊迫感,以二次入世的心態積極梳理相關規則,評估其對我國可能產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做到未雨綢繆。在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一是應充分考慮未來貿易規則對我國不同行業的影響,并研究、制訂相應的應對措施;二是應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切實落實“競爭中性”的原則;三是應積極探索負面清單模式管理,根據行業特征制定符合國情的負面清單和市場準入規則。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