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 本刊編輯部
1.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明金融改革方向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指出“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決定》關于金融改革的內容十分豐富,涵蓋民營銀行準入、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保險制度、普惠金融、金融創新、利率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監管、存款保險制度、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十多個重大金融領域。
點評:金融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中重要的一項內容,也可視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與其他領域的改革方案相比,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金融改革并未超出市場預期,但對各項改革的推進進度,尤其是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開放等重大領域有了更加明確的表述,充分顯示了實施改革的決心。
2. 利率市場化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3年7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一是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二是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三是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四是為繼續嚴格執行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暫不作調整。10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起建立的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正式運行。12月8日,人民銀行公布《同業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同業存單由10家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成員單位發行,并選擇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核心成員擔任做市商。截至12月13日,工商銀行等10家銀行首批同業存單已在全國銀行間市場上公開發行,進入交易流通階段。
點評:利率是金融市場的基礎價格,實現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利率市場化就是把利率決定權交給市場,由市場資金供求狀況決定市場利率。2013年,利率市場化在健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范圍方面取得新進展。
3. 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
2013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復建立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外匯局參加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主要職責和任務包括: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政策之間的協調;金融監管政策、法律法規之間的協調;維護金融穩定和防范化解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協調;交叉性金融產品、跨市場金融創新的協調;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業綜合統計體系的協調;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聯席會議由人民銀行牽頭,成員單位包括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必要時可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參加。
點評: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昭示了完善金融監管協調的重要性,同時,伴隨著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的蓬勃發展,監管沖突與監管真空已經成為阻礙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確立是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措施,跨行業、跨金融市場的創新或監管套利等行為有望在此框架下得到解決。
4. 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
2013年8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會議確定,要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穩步推進試點工作。一要在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二要在資產證券化的基礎上,將有效信貸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傾斜;三要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作用,加強證券化業務各環節的審慎監管,及時消除各類風險隱患。11月18日,國家開發銀行成功發行了首單80億元的“2013年第一期開元鐵路專項信貸資產支持證券”。
點評:信貸資產證券化是金融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品,有利于促進貨幣市場、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市場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也是鼓勵金融創新、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改革舉措。
5. 銀監會進一步規范銀行理財產品
2013年3月25日,中國銀監會公布了《關于規范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監發[2013]8號,下稱“8號文”)。“8號文”主要規范的是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理財業務,強調銀行應實現理財產品與所投資產一一對應,并對每個理財產品進行獨立的投資管理。同時,還要求銀行必須明確披露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理財產品的具體信息,包括交易對手和項目名稱、剩余融資期限、到期收益分配等,并對產品存續期內的風險揭示提出時限要求。9月末,中國銀監會批準國內11家商業銀行開展理財資產管理業務試點和債權直接融資工具的試點(之后擴大到14家),各家銀行的試點額度在5億~10億元之間。
點評:近年來,受資金供需緊張、吸儲壓力、金融創新及監管套利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獲得蓬勃發展。但是,針對銀行理財產品的監管體系尚未建立健全,市場透明度不夠,產品魚龍混雜,金融風險不斷聚集。有鑒于此,監管部門立即出臺一系列專門規范條例,加強對理財產品的監管,這既有利于銀行系統的健康發展,也有利于保護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6. 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啟動
2013年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新一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大幕開啟。《意見》明確指出,將在堅持市場化、法制化的基本原則下,進一步理順發行、定價、配售等環節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加快實現監管轉型,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強化市場約束,維護市場公平,促進市場參與各方歸位盡責,為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奠定基礎。
點評:此次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逐步推進股票發行由核準制向注冊制過渡的重要一環,是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一個重要亮點是將市場資源配置從基礎性作用提升到決定性作用,而此次《意見》中明確提出將“進一步理順發行、定價、配售等環節的運行機制,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其改革設計也與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保持一致。
7. 新《證券投資基金法》實施
經過長達八年的醞釀,修訂后的《證券投資基金法》(以下簡稱新《基金法》)于2013年6月1日正式實施。新《基金法》在四個方面實現了突破:適當擴大調整范圍,構建了非公開募集基金的基本法律框架;對公募基金松綁的同時,發揮市場內在約束功能,提高基金業核心競爭力;改變了“基金公司強勢、投資者弱勢”的狀況,強調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突破了“監管滯后”的弊病,實現了政府、行業、市場三位一體的監管。
點評:該法規的實施標志著私募基金被納入監管范圍。新《基金法》在加大基金持有人保護力度的同時,首次將非公開募集基金納入調整范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獲得合法地位。同時,新《基金法》也更加重視投資者利益。不過,一直備受爭議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PE/VC)并未納入新法規。
8. 保監會打造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
2013年5月14日,中國保監會發布了《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整體框架》(下稱《整體框架》)。《整體框架》作為“償二代”建設的頂層設計,是指導“償二代”建設的基礎性文件,其明確了“償二代”的總體目標,確立了“三支柱”框架體系,制定了“償二代”建設的若干基本技術原則。同時,2013年也啟動了“償二代”全部10多個具體技術標準的研制項目,加緊開展定量測試等技術攻堅工作,確保“償二代”建設能夠如期高質量完成。
點評:與第一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相比,“償二代”增加了公司內部償付能力管理,引入了宏觀審慎監管資本要求和調控性資本要求,并建立了資產負債評估原則及風險綜合評級制度。同時,與歐美國家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相比,中國版“償二代”框架更加注重保險公司的資本成本和使用效益,更加注重定性監管對定量監管的協同作用。
9. 上海自貿區建設推動金融改革與創新
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9月27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在金融改革方面,方案明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進行先行先試。同時,推動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支持在試驗區內設立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
點評:上海自貿區的建立除了實現其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之外,其試驗區內的制度體制創新與金融改革創新也是核心內容。市場化機制的確立及金融服務的創新將為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支持,同時,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試點也具有向全國推廣的借鑒意義。
10. 互聯網金融獲得蓬勃發展
2013年,互聯網企業大舉進軍金融業。6月,阿里巴巴[微博]集團支付寶[微博]與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互聯網基金產品——“余額寶”。10月28日,“百度[微博]金融中心——理財”平臺正式上線,目標是與各金融機構共同定制具有高吸引力的金融產品。面對這一挑戰,在銀行領域,一些大型銀行紛紛推出或計劃推出電商平臺;民生銀行、北京銀行相繼啟動直銷銀行業務。在證券行業,國泰君安證券[微博]設立了網絡金融部,撤銷零售客戶部;中信證券、長城證券、平安證券[微博]等也著手布局互聯網金融。在保險行業,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已經獲得保監會的批文,進入正式籌建期,突破國內現有保險營銷模式,不設分支機構,完全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和理賠。
點評:互聯網金融事實上是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服務的結合品,包括傳統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技術提供金融服務及互聯網科技企業提供部分類金融業務。與傳統金融業務相比,其高科技屬性和金融創新的特點更為清晰,在提供了更加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對其風險防范與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