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鐘 偉 《中國外匯》副主編
自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以來,全球似乎陷入了對經濟增長信心不足的悲觀情緒之中。進入2013年以來,不僅美國、歐元區和日本陸續出現了擺脫衰退、步入復蘇的跡象,中國經濟也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中不斷前行。新近IMF等國際組織對2014年的全球增長,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那么世界經濟重拾信心了嗎?
嘉 賓:程漫江 中銀國際控股董事總經理、研究主管
張 明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
鐘偉:歡迎兩位參與本期的“圓桌”討論。盡管美國近期受到量化寬松政策如何退出,政府停擺和債務上限如何調整等問題,但美國經濟仍將維持2%以上的增長。目前,美國在能源、互聯網、生物工程等多個領域出現了創新浪潮,資產價格也強勁回升。美國經濟已重回增長軌道了嗎?
張明:是的。目前美國國內的經濟復蘇是確定且真實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正處于醞釀的過程中。美國的經濟狀況,依然是三大發達經濟體中最好的。
目前困擾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周期性的財政爭端與國債上限問題。盡管短期內美國國債出現技術性違約依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不能排除周期性財政扯皮可能對市場信心造成長期不良影響。二是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這使得這輪復蘇具有典型的“無就業增長”的特征,而美國經濟重振制造業的努力似乎也并未能很好地改善就業狀況。三是美聯儲退出量寬的預期導致國債收益率上揚,進而造成美國長期利率上升,并已經影響到了房地產市場的復蘇進程。
盡管依然存在上述問題,但考慮到美國經濟應對危機的彈性、美國在研究開發方面的實力、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以及美國金融市場的寬度和深度,美國經濟在未來三至五年內重整旗鼓的可能性相當大。
程漫江:從經濟周期的角度來看,美國經濟已經邁進了新一輪經濟周期中的上升階段,只是目前仍處于上升階段的初期,增長的動力相對較弱。美國的房地產早在2005年后期即開始進入調整,2007年后價格開始明顯下滑,至今已經過了一輪相對充分的收縮階段;金融體系有毒資產則經過了暴露、剝離和處置;實體經濟的產能也進行了明顯調整。目前來看,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的低融資成本支撐了房地產市場復蘇,新一輪技術革命及其產業化正在起步,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得到修復。可以說,美國經濟整體已進入了新一輪增長周期,但目前尚處于增長動力相對較弱的初期階段。
鐘偉:大多數預測認為,今年歐元區的增長可能略高于零,違約風險似乎逐漸遠離重債國家。日本經濟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也明顯復蘇,盡管人們對安倍經濟學既有期待也有懷疑,但時至今日,日本經濟大致仍運行在持續刺激、結構改革加速和復蘇的軌道上。歐、日目前已擺脫危機陰影,重拾增長信心了嗎?
張明:歐洲經濟盡管目前已經出現復蘇跡象,但其可持續性值得懷疑。關鍵在于主權債務風險尚未完全消除。歐洲經濟的未來走向,仍取決于以何種方式解決目前的債務存量問題。最徹底的方案仍在于債務重組,但核心國家商業銀行不會支持此方案。銀行聯盟的構建目前看來也障礙重重。歸根結底,歐洲經濟能否持續增長取決于如何徹底解決歐債問題。而歐債危機的徹底解決由于是一個政治問題而非經濟問題,因此演進過程必然是錯綜復雜、一波三折。歐洲經濟的可持續復蘇仍有待時日。
安倍經濟學的前兩支箭——即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目前收效顯著。但經濟增長的成果能否保持,最終取決于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即能否通過增稅、勞動力市場改革等結構性調整措施來重塑日本經濟的真實增長動力。未來半年內安倍政府能否推動消費稅改革則是一個試金石。目前,安倍政府的民意支持率較高,是推動結構性改革很好的時間窗口。如果安倍政府錯過這一時機,那么日本經濟很可能將會步入第三個失落的十年。
程漫江:歐債危機帶來的種種威脅迫使歐元區各個國家加快了政策協調。在歐洲央行寬松貨幣政策和部分結構化改革的支持下,歐元區金融體系初步企穩,經濟在衰退邊緣看到些許曙光。但未來要完全擺脫危機陰影,仍需要結構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日本經濟在積極財政政策、寬松貨幣政策和結構改革支撐下,出現了明顯復蘇,但目前這種復蘇很大程度上依賴寬松政策下資產價格上揚帶來的財富效應和匯率貶值推動的出口增長。未來,隨著美國QE逐步淡出,全球利率水平將步入上升通道,寬松流動性對日本經濟的刺激作用將逐步遞減,其更長期而持續的增長將取決于“日本再興戰略”和系列結構化改革實施的情況。
鐘偉:在發達國家逐漸出現復蘇曙光的同時,新興市場經濟體和金磚國家的增長出現明顯分化。尤其引人矚目的有兩點:一是除中國之外,其他金磚國家的增長差強人意;二是中國經濟在悲觀情緒中維持了增長和改革的平衡推進。全球增長的重心重新回到西方了嗎?新興經濟體承受了怎樣的挑戰?
張明:增長的重心是否會重回西方,現在做出判斷可能還為時尚早。不過,目前的確出現了發達經濟體增長率上升而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率下降導致的兩大陣營增長率差距收窄的趨勢。
新興市場經濟體目前主要面臨兩大沖擊:一是全球經濟增長低迷與中國進口需求下降對新興市場經濟體出口增速的影響;二是美聯儲退出量寬的預期對短期資本流動的影響。對那些在過去的好時光中沒有抓住機會進行結構調整的經濟體而言,上述沖擊尤為顯著。值得慶幸的是,美聯儲可能將退出量寬的時間整體性延后半年左右。這在客觀上為新興市場國家提供了一個喘息與調整的機會。新興市場國家是否會爆發新的金融危機,關鍵取決于這些國家能否利用這一機會進行必要的結構調整。
程漫江:危機以后,各國普遍推出強力的刺激政策。新興市場地區由于得益于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且自身刺激力度較大,經濟快速強力回升。但這并不能消除全球不平衡背景下其自身的經濟結構問題。新興市場地區由于改革相對滯后,許多結構化問題伴隨著刺激政策退出和全球流動性環境改變而逐漸暴露,2012年以來經濟普遍快速下滑。印度、俄羅斯、巴西、印尼等國家,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較2011年增速分別下降2.86、2.83、0.16和0.59個百分點。由于發達國家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導致貨幣“潮水”退去,原來被流動性充裕和信用膨脹所掩蓋的結構性問題開始顯現,新興市場經濟或進入一段調整期。對此,新興市場經濟體需要加快國內結構化改革進程,推動國內經濟的再平衡。
鐘偉:2014年,發達國家可能仍將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而新興經濟體則可能繼續面對結構改革和升級的困擾。那么2014年能否成為世界經濟重拾增長信心的一年?又有哪些風險因素可能使全球信心受挫?
張明:2014年既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重拾增長信心的一年,也有可能再度淪為矛盾重重的低增長之年。
困擾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美國財政問題與國債問題的周期性爆發。這不僅會影響到美國經濟的可持續復蘇,而且會造成對全球金融市場與全球信心的沖擊。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過去半年的現實情況表明,盡管美聯儲自身退出量寬的決策可能是確定與有序的,但市場對于美聯儲退出量寬的反應與預測則可能是混亂與無序的。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將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擾動源。三是歐債危機的演進前景以及日本結構改革的前景,也會影響世界經濟的走向。四是中國經濟能否保持較高水平的增長,也會影響到世界經濟,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體與資源出口型經濟體的增長態勢。
盡管中國經濟面臨著地方政府債務高企、企業部門杠桿率過高、影子銀行體系風險上行等挑戰,但預計2014年中國經濟仍能保持7%以上的增速。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下行對世界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沖擊至少在短期內是可控的。
程漫江:2014年,全球經濟將面臨如何加快結構化改革以重建增長動力的關鍵問題。未來影響全球經濟的主要風險因素有三:一是美國經濟復蘇是否仍會一波三折,尤其是美國政府債務問題解決路徑和量化寬松政策退出時點的不清晰,會給短期經濟增長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二是歐洲結構化改革進程仍障礙重重,能否順利推進這一改革從而提高歐元區長期生產率和債務可持續性,是市場關注的重點;三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改革與升級面臨體制剛性和外部流動性環境趨緊等因素的挑戰。
鐘偉:謝謝兩位。目前來看,美國經濟仍將持續復蘇,新興國家結構性問題則依然沉重。全球經濟增長重心呈現出某種重向西方回歸的跡象。而2014年能否成為全球經濟重拾增長信心的一年,仍然需要謹慎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