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謀服務業開放
上海自貿區圍繞正在成長的現代服務業,把擴大開放與體制改革相結合、把培育功能與政策創新相結合,正在形成與國際投資、國際貿易的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
文/何曼青 編輯/劉麗娟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將對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領域擴大開放,暫停或取消在這些領域中對投資者的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范圍限制等準入限制措施。圍繞正在成長的現代服務業,把擴大開放與體制改革相結合、把培育功能與政策創新相結合,上海自貿區正在形成與國際投資、國際貿易的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選擇服務業作為上海自貿區改革開放的重點突破領域,有著深刻的國內外背景,對構筑經濟增長新框架具有深遠意義。
應對經貿合作新格局
上海自貿區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是應對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和新格局的戰略舉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一半以上流向服務領域,服務業成為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及各國發展和彼此合作的重點(見表1)。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服務業首當其沖,其中金融業直接外資流量跌幅最大,其他主要服務產業,如商業、運輸、通訊和公用事業的直接外資流量也都在以不同速度下降。經歷了2010年大幅下滑之后,2011年,全球服務業部門直接外資有所反彈,約達5700億美元。發達經濟體在尋求再工業化、再制造化過程中,盡力保持其在服務業的領先優勢;而發展中國家則在推動工業化進程中,努力彌補其服務業發展的不足。當下,服務業已成為各國發展和彼此合作的重點。以研發、信息、網絡、物流等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業在加快發展,傳統服務業在不斷改造提升中繼續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而金融服務業則在經歷沖擊后加快了革新步伐。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貿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WTO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區域性的自由貿易談判發展迅速,尤其是發達國家主導的以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ISA國際服務貿易協定為代表的新一輪貿易合作模式在加速推進。這些更高標準的國際自由貿易協定在框架、內容、要義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與規定,特別是服務貿易,環境保護、勞工標準、政府采購、市場競爭等都被列入議題。
從內容上說,TPP突破了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模式,將達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務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議,從而使現有國際貿易投資體系向具有更高標準的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服務貿易自由化以及更加強調公平競爭和權益保護的方向發展。從規模范圍和標準內容來看,一旦新的貿易規則出臺,必將遏制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爭取國際貿易公平地位的努力,使這些國家不得不面對新的貿易規則壁壘,原有貿易優勢也將大幅喪失,甚至可能在國際貿易體系中被再次邊緣化。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無法置身事外,必然要經受區域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沖擊。從這個角度來看,上海自貿區承載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迎接挑戰、參與新機制下全球分工合作的努力。
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
擴大上海自貿區服務業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戰略的內在要求。當前,服務業依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板”:2012年,國內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4.6%,大大低于發達國家70%以上的份額,也比同等收入水平的發展中國家低10個百分點左右(服務業的就業比重也明顯偏低);同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占全部貿易額的10%左右,同樣明顯低于全球20%左右的平均水平。這意味著,目前中國服務業處于供給不足的狀態。而在服務業當中,附加值更高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落后也是中國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中國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約為40%,低于韓國15個百分點,低于美國30個百分點(見圖1)。差距就是潛力,誠如李克強總理所說:“中國的服務業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并蘊藏著巨大的就業潛力,要發展服務業,還要用開放來倒逼。”這也是上海自貿區將發展服務業作為重點的原因之一。
加入WTO,特別是“十一五”以來,隨著中國服務業外商投資市場準入的不斷放開,外商直接投資加速,規模大幅攀升,已成為當前中國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的重點領域。服務業實際吸收FDI金額和占比分別由2002年的121.02億美元和22.95%上升到2012年的538.36億美元和48.2%。2010年,我國服務業FDI占全國FDI的比重首次超過制造業(見圖2),同時也超過了世界服務業FDI39%的平均水平,并連續四年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領域。
然而,引入外資的服務業結構并沒有因此得到明顯優化。隨著中國服務領域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包括銀行、保險和證券在內的金融業,包括批發、零售、外貿、物流在內的流通業,包括增值電信和基礎電信在內的電信服務業,以及法律、會計、管理、公關等業務在內的專業咨詢業等,開始成為外資進入的新熱點;一些制造業跨國公司也因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遇到服務業瓶頸,客觀上強化了對投資配套服務業項目的需求。“十一五”時期,中國政府也實施了服務業開放帶動戰略,并將現代服務業(以金融保險業、信息傳輸和計算機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研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房地產業及居民社區服務業等為代表,有別于商貿、住宿、餐飲、倉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作為政策引導FDI的主要方向。然而,數據說明的現實卻與此相反:2004~2010年期間,傳統服務業利用外資的項目數占服務業的比重由31.92%增長到52.26%,現代服務業的外資項目數比重反而由68.08%顯著下降到47.74%。傳統服務業與現代服務業的FDI項目數一升一降,說明服務業結構沒有得到明顯優化,效果不甚理想。
服務業是新一屆政府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新引擎。《十一五規劃》出臺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服務業發展空前重視,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發展的政策措施。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2012年12月,國務院印發中國首個服務業發展規劃——《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希望改變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現狀。該《規劃》明確指出,要深化服務業改革,“擴大服務業開放領域,完善服務業外資準入和經營的法律法規,積極探索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凡是法律法規及國家規定沒有明令禁入的服務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進一步放寬服務領域市場準入,建立平等規范、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鼓勵和引導各類資本投向服務業,在投資核準、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對各類投資主體同等對待。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服務業企業,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服務業中的比重”。
2013年5月29日,在第二屆京交會暨全球服務論壇北京峰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演講中明確指出,中國將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打造經濟“升級版”的戰略舉措,作為推進“新四化”的重要方面,作為釋放“改革紅利”的重要突破口;同時,以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為取向,堅持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并舉,堅持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并舉,以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結構優化、水平提升。
服務業發展空間廣闊
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排頭兵。此次上海自貿區建設的重要目標就是促進上海服務業的發展。政府在金融和物流方面提供了很多政策,比如外匯管制的放松,融資租賃、期貨保稅交割業務的開展,保稅倉單的質押融資等,以推動上海朝這一方向發展。此外,上海自貿區還將重點推動國際物流中轉的進一步發展,并要在離岸貿易和在岸貿易的結合、內貿和外貿統籌運作方面逐漸形成明顯優勢,從而帶動上海的生產性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的發展。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掛牌現場獲頒證照的36家中外企業(含11家金融機構)中,11家為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企業,經營范圍涵蓋金融、商貿、文化、通信、跨境電子商務、大宗商品和期貨保稅交割、總部項目、高端消費品展示交易、保險業等多個領域。在上海自貿區已有的服務業基礎上,根據《方案》擴大服務業開放的規定,上海自貿區將著重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國際貿易、金融、物流、航運服務、信息服務和地產六大行業有望在上海自貿區建立或發展的過程中受益。
上海自貿區重在貿易:貨物貿易是基礎,轉口貿易是關鍵,綜合型自貿區是方向。在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選擇方面,上海自貿區發展的基礎應當是貨物貿易的自由化、便利化,特別是轉口貿易可望取得長足的發展。在貨物貿易中,轉口貿易是上海自貿區成敗的關鍵。從自貿區的地理范圍來看,外高橋保稅區等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本身就是為貨物貿易發展而設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如果上海自貿區一開始就是立足于服務貿易和金融業,完全不必設在這四塊遠離市中心的區域,而是應該直接設在市中心地帶。上海自貿區有望成為集轉口、加工和服務貿易和金融于一體的綜合型自貿區。
上海自貿區引起了物流行業的普遍關注。上海自貿區整合的四個保稅區,覆蓋了港口、海運、空運、倉儲等領域的物流市場,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物流特區。其發展會直接影響長江經濟帶的物流業發展。業內人士指出,自貿區不但影響傳統航空、海運等物流業,也將影響國際電子商務及快遞等新興產業。此外,上海自貿區或將延續上海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的政策,繼續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當然,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解決金融體制、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稅收稅制等許多方面的問題,才能夠達到香港等世界級航運中心的水準。
金融創新是重頭戲,離岸金融業務前途廣大。現代金融是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重點,包括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匯兌、金融業的對外開放、產品創新及相關金融離岸業務等;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方面,也將先行推動境內資本的境外投資和境外融資。這些金融領域的政策開放及制度創新,將推動上海自貿區集聚更多的現代金融高級要素,其離岸金融業務將因此有望獲得較大的發展。而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又可望與人民幣國際化等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未來會對上海自貿區服務業的發展方向進行動態調整。按照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發展區域的總體思路,上海自貿區在未來發展中會在現有產業規劃的基礎上,根據新的要求不斷進行調整;同時,也會為原有的倉儲物流業的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就此,《方案》提出,未來將根據試驗的情況和要求,按一定程序擴大試驗空間,逐步拓展實施范圍。
服務業不僅日益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引領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新方向,也是中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與優化升級的新引擎、新動力。中國服務業發展長期滯后,有認識上的問題和結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還是受到體制機制的制約:無論是金融、通信、物流,還是養老、醫療產業、非義務教育,都存在行政性壟斷、審批過多的問題,市場準入的門檻較高甚至很高。而這些產業恰恰是社會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此次上海自貿區政策當中的金融改革和放開外商投資管制,就是要鼓勵外資進入自貿區投資現代服務業,以使中國能在未來國際高端分工中占有較大的優勢。上海自貿區的設立也反映了我國對外開放與經濟發展的新的要求,即加快商貿服務、物流與制造業的有機結合,加快商貿服務業領域中商品貿易、服務貿易與金融服務的有機結合。只有實現這兩個有機結合與聯動機制,才能推動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就服務業而言,上海自貿區的重要意義主要在于簡政放權,改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進而推動服務業發展和中國經濟轉型。
價值(10億美元) | 份額(%) | |||||
年份 | 初級部門 | 制造業 | 服務業 | 初級部門 | 制造業 | 服務業 |
1990 | 50 | |||||
2001~2002 | 500 | 60 | ||||
2004 | 440 | 60 | ||||
2005~2007 平均 | 130 | 670 | 820 | 8 | 41 | 50 |
2008 | 230 | 980 | 1 130 | 10 | 42 | 48 |
2009 | 170 | 510 | 630 | 13 | 39 | 49 |
2010 | 140 | 620 | 490 | 11 | 50 | 39 |
2011 | 200 | 660 | 570 | 14 | 46 | 40 |
2012 |
作者單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