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琪茲·阿芒達利茲 喬納森·默多克 羅煜
微型金融是一個改寫我們對銀行業認知的嶄新理念。微型金融的宗旨是為那些缺乏良好金融選擇權利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務。當前,這一理念正在中國興起、傳播。微型金融的終極目標是扶持企業成長、消除貧困和不平等。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新的市場得以開放,企業家們正尋求各種致富機遇。作為一個整體,中國正從巨大的總財富增長中獲益,同時也把注意力轉向了如何在國家內部充分分享這些收益。有一種倡議就是通過發展微型金融,擴充人們獲得資本的渠道,以此降低收入的不平等。
微型金融通過融合市場的力量和金融合約的創新而發揮作用。它既是一種經濟理念,也是一種社會思想。作為經濟理念,微型金融在那些傳統商業蹣跚不前的地方擴大了金融市場的規模。作為社會思想,微型金融服務于那些無法便易地獲得銀行服務的人群,尤其是小商販、小企業主。
微型金融為經濟學中一個古老的難題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如何能給予具備好點子但又缺乏投資所需的足夠資本的企業家更多的資本?當然,大型企業可以訴諸銀行求取資本,但小型企業往往選擇面很窄。銀行通常認為小企業充滿風險、服務成本高,并且認為它們缺乏信息來讓銀行識別它們是否是最好的客戶。
微型金融的成功得益于多種機制。一個重要的機制是,建立起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緊密的關系。最初,借款人獲得一筆小額貸款,如果第一筆貸款被順利償還,出借人再貸出第二筆,這個過程持續進行,貸款規模越來越大,出借人和借款人相互之間逐漸了解,交易成本開始下降。另一個機制是,允許借款人分期還款,一筆貸款可以被分成若干筆小額來償還,有助于降低借款人的負擔,使得出借人能比使用標準的貸款合約更早地發現問題。
微型金融可能更多的是幫助人們應對貧困,而不是脫離貧困,但這仍可謂一個有意義的貢獻。在這個領域,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小心地作出假設。我們確實知道的是,家庭——特別是貧困家庭在尋求更好的方式來儲蓄、借貸和保險。微型金融創造了這個可能性,它也能為中國的家庭和企業創造新的可能性。
微型金融在中國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2614家小額貸款公司,分布于31個省份。早期的小額貸款公司主要是以扶貧為目標的公益性微型金融機構。在中國整體經濟市場化的背景下,這些小額信貸機構中包括了服務于更廣泛市場的商業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僅用了兩年時間,截至2012年末,中國的小額貸款公司就已增長到6080家,當年信貸總量達2000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為5920億元。
這些趨勢也開始被國際組織所重視。2013年5月,位于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微型金融數據組織“混合市場”(The Mix Market)報告說,數據庫中的中國微型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總量達到133億美元(2011年),它們共服務于584554名活躍的借款人和760萬存款人。這些數字在絕對值上很大,但是相對于中國經濟而言還偏小,意味著有相當的增長空間。
從經濟學家的角度看,資本市場的一個中心職能,是將資本從相對充裕的地方移動到相對稀缺的地方。資本的運動使得資源能夠被投入到產生最大利潤的地方。銀行通常起到了這個作用,幫助人們轉移資本到產生最高金融回報的地方。但是,資本并不是容易地從富饒地區到貧窮地區,也不會輕易地從城市到農村。
研究顯示,世界上的成年人只有一半在正規部門的銀行擁有賬戶。另一半基本上是比較窮的人,他們只能依靠自己實現資金融通,或者從社區內部獲得資源,而這通常需要求助于親朋好友。結果,貧窮的家庭缺乏的就不僅是收入,他們還缺乏值得信賴的金融機構,而富裕家庭卻可借助這些金融機構錦上添花。
與微型企業一樣,中小企業也面臨嚴峻的融資約束,這可能阻礙它們的發展。銀行不情愿貸款給中小企業,因為擔心它們可能違約從而導致銀行損失。小企業也很少能提供足夠的資產充當抵押物,銀行傳統的經營方式并不適合于服務小企業。結果,中國的私營企業通常從留存收益中和通過個人的關系網絡來融資。此外還有廣泛運用的和其他公司的貿易信貸。即使這樣,這些資金仍無法充分滿足企業的全部需求。2005年起,中國人民銀行提高了對小企業融資需求的重視,但大銀行尚沒有開發出適用于小企業部門的新的風險分析方法。
微型企業金融和中小企業金融的差異對中國而言是重要的。上文引用的“混合市場”數據顯示中國有133億美元微型金融信貸資產總量及584554名活躍的借款人,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可以得到平均貸款余額為22752美元。這遠遠大于其他國家微型金融平均貸款規模,也遠超過中小企業金融通常的水平。這個未經細分的數據表明,在中國一些機構發放特別小額的貸款(平均在1000美元以下),但另一些則發放更大數額的貸款。由于中小企業金融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新的重視,從中國的經驗中學習將會變得更為重要。
微型金融的利率和商業化
在亞洲其他地區和拉丁美洲同期掀起微型金融運動的時候,它還是一種作為削減貧困的努力,而沒有很強的商業動機。這種情形在中國的上世紀80年代也一樣,但現在許多微型金融機構像商業機構一樣運行,即使它們并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營利機構。
微型金融在世界范圍內流行,一個重要的原因來自于提高貸款利率的決定。一些人認為保持較低的利率是重要的,因為貧困家庭無力承擔高昂的成本。但是,全球的證據并不支持這種觀點。目前的證據表明,貧困的家庭會對很高的利率敏感,但是并不一定需要很低的利率。反之,絕大多數微型金融的利率在扣除通脹因素之后,每年都在10%到30%之間。這些利息能夠讓微型金融機構通過營業收入和收費覆蓋絕大多數的成本。高昂的交易成本是微型金融面對的一個主要挑戰,因而高利率便成為一種對策。利率同樣也充當了一個重要的配給機制。如果利率設定得過低(遠低于其他金融資源),貸款將會非常受歡迎,即便那些沒有能力用好貸款的客戶也愿意貸款。而當利率提高時,只有最需要融資的人才會尋求貸款,這可以提高貸款分配的效率,也使得機構能夠降低對補貼的依賴(不管它們是否愿意完全消除補貼)。
與利率水平同等重要的是收取利息的方式。大多數微型金融機構把還款拆分成一系列小額的分期付款,這樣家庭能夠承擔得起。如果利息是一次性收繳的,家庭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支付困難。
微型金融機構希望盈利的動力有時會讓它們轉向服務于較富裕的客戶,這種轉變通常被稱為“使命漂移”。從跨國數據來看,平均貸款規模增大的趨勢——這與服務較富裕的客戶緊密相關——通常伴隨著對貧困群體提供金融服務關注的下降。
微型金融的目標和發展方向
商業投資目的之外的金融
當人們想到微型金融的時候,通常認為它指的是微型企業的金融。這是一種狹隘的理解微型金融的方式。貧困家庭有許多需求,包括支付消費品購買、醫療和教育,借款人通常也為了這些目的使用微型金融,盡管他們可能告訴信貸員資金將只會被用于商業投資。在未來,微型金融可能會接受這樣一種觀念:貸款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企業家和他們的生意提供資金,也許在幫助家庭管理資金方面更為重要,這些資金可以有多種用途,包括健康、教育和為大宗購買的融資。
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進步。更為重要的是,支持為一般性目的而借貸的觀念將促成微型金融為那些并無生意的客戶貸款。畢竟,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成為企業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必需的技能或稟性去經營企業。在傳統商業中被雇傭的人們也會尋求金融服務來管理他們的財務生活,他們是一個重要的、未被很好服務的人群。
電子創新和支付
微型金融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領域,近年來的一個亮點是它不斷進行的電子創新,特別是移動通訊設備可以自然地用作簡單的金融交易。人們寄希望于未來電子技術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務的質量。新技術也展示了支付方式的重要性。盡管微型金融的先驅者首先關注的是儲蓄存款和貸款,最為常見的一種金融需求是用簡單、廉價和便利的方式來完成基本的金融交易。這些需求包括匯款給遠在外地的親戚,安全地把資金匯到異地的商業合作者手中。在所有的市場中,能夠為購買進行支付是一個基本的要求,而貧困家庭在這方面擁有的簡便易行的機制并不多。關于這方面的創新正在大量研發中。
大銀行還是小銀行
在中國,微型金融的發展還面臨這樣的討論:是拆分大型銀行,還是支持定位于微型金融的小型金融機構?印度尼西亞人民銀行的經驗值得借鑒,特別是關于大型國有銀行如何通過新的治理機制和產品設計設想出新的可能性,同時也能賺取更多的利潤。隨著改革的推進,中國的大型銀行可能也會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新的微型金融模式。
國際經驗已表明,支持私人部門的小型機構有顯著的優點:它們可能更靈活,反應更敏銳,更具創新力。應當通過支持性的監管政策鼓勵小型金融機構的發展。
定位于基本需求
未來最為重要的方向包括在基本理念上的改進:尋找更好的方式幫助人們儲蓄和借貸。從行為經濟學中誕生的新思想引致了新的儲蓄產品,對借貸合約我們現在有了更好的理解。但是,由于世界上還有一半的人游離于正規金融部門之外,創新和改善仍大有空間。微小型金融將關注的重點保持在削減貧困和消除不平等——包括男性和女性在獲得金融服務上的不平等——仍是一個優先考慮。■
作者貝琪茲·阿芒達利茲系哈佛大學經濟系講師、倫敦大學學院高級講師;喬納森·默多克系紐約大學瓦格納公共服務學院的公共政策及經濟學教授;羅煜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博士
(責任編輯 植鳳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