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石貝貝 ○編輯 孫忠
由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由此引發的對銀行資產的滯性效應,從年初至今,銀行業資產質量受影響日益明顯,多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比例出現“雙升”。為應對此影響,銀行也加大了清收核銷力度,并通過動態調整信貸政策、構建抗周期的信貸結構。
不良貸款階段性壓力上升
持續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不利影響,2013年國內銀行業面臨不良貸款階段性的上升壓力。
上證報資訊統計發現,截至9月末,工、農、中、建、交等五家國有大行不良貸款余額均出現上升。其中,工商銀行不良余額增幅較大,不良貸款余額為873.6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27.86億元。與此同時,盡管五大行撥備覆蓋率仍維持在217%至347%的較高水平,但多家銀行較上年年末仍普遍下降。
在股份制銀行中,中信、民生、光大、興業、招行等多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出現“雙升”,其中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31億元至54億元。與五大行類似,股份行撥備覆蓋率亦維持在較高水平,但較上年年末亦普遍下降。
對現存不良清收力度加大
就銀行不良貸款爆發的地域、行業特點而言,新發不良主要集中于江浙,以及低端制造業、批發貿易類等行業領域。
農業銀行稱,新發生不良貸款主要是部分沿海地區的一些低端制造業、批發零售業的中小企業。從區域上而言,交行新發不良亦集中于江浙地帶,行業集中于批發貿易類。從個貸而言,由于中小企業應對經濟下行風險能力較弱,不良貸款主要集中于中小企業經營類相關貸款。
興業銀行表示,三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84.40億元,較期初增加31.54億元,不良貸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企業受宏觀經濟影響或自身經營管理不善導致償債能力下降。
然而,記者從三季報也發現,上市銀行普遍加大了不良貸款的清收核銷力度,并對信貸結構進行調整。
建行、交行、浦發、興業等多家銀行普遍表示,將繼續深入推動信貸結構調整,優化信貸結構調整。同時,各家銀行對于現存不良貸款的清收力度也加大。
“我們的策略是‘徹底暴露不良貸款風險、加快處理’,這是我們業務策略的主動選擇,才能更好地實現轉型發展。”某上市銀行高層表示,未來銀行轉型發展必須注重于提升降低資本消耗的業務比重,增強成本管控能力,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