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蔡愷
隨著江浙一帶銀行不良貸款風險的積累,一些地區正醞釀成立地方版國有資產管理公司(AMC)。
近日江蘇無錫就成立了全國首家地方版國有AMC,第二家或有望花落溫州。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在私營經濟高度發達的溫州市,當地對是否以國有資本處置銀行壞賬存有爭議,令國有AMC的落地存有變數。
溫州版AMC胎動
隨著全國首家地方版AMC——江蘇資產管理公司在無錫落地,華東另一不良風險的集中地——溫州也準備成立政府控股的國有資產管理公司。5月底,有媒體援引溫州銀監局表述稱,該單位將協調溫州市金投集團加快籌建區域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提高本地政府在不良貸款處置工作中的參與度。
溫州市金投集團全稱為溫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溫州市為推進溫州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在2012年由溫州市國資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更名成立,注冊資金12億元。作為溫州金改的主要實施平臺,其三大業務領域中的一塊,就是負責搭建所屬企事業不良資產處置平臺,盤活國有不良資產,提高資產營運效率。
之前有市場消息稱,溫州地方版AMC的成立以及運作模式很可能與無錫類似,即由當地政府控股和發起成立,業務模式則參考信達、華融等四大全國性AMC。無錫的AMC是由無錫市國有投資企業無錫國聯牽頭成立的,因此溫州金投的一舉一動也惹人關注。
記者從溫州金投網站了解到,由該企業負責實施的“溫州十大金融改革創新類項目”的其中一項就是“組建資產管理公司”,并稱,“根據市委、市政府領導有關批示精神,目前就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資產處理已與相關機構達成合作協議,按照上級部門要求積極推進,爭取在二季度完成組建(資產管理公司)。”
現在距離二季度末僅余1個月時間,市場對溫州AMC的關注更為升溫。記者日前從一位接近溫州銀監局的人士了解到,組建AMC一事現由溫州市金融辦牽頭。
記者隨后采訪溫州金融辦副主任馬興得知,溫州金融辦去年就已提出由溫州金投組建AMC的方案,溫州金投對此也意愿頗高。但馬興同時強調,成立溫州市AMC并非板上釘釘的事情。馬興解釋稱,成立溫州市AMC的方案仍要提交溫州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而且目前溫州各界對于該方案的意見仍不統一,主要爭論焦點在于,是否有必要以政府出資收購企業不良資產?
業界傾向民資主導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參與溫州AMC方案設計的馬興雖認可這種政府平臺的設計,認為其具有政策可控性高等優點,但出于他的過往經驗以及對溫州金改的認識,馬興又對以民資為主導的不良資產處理機制更情有獨鐘。
時間可追溯至今年1月份。當時在溫州金融辦等單位牽頭下,溫州瑞安華峰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向工行溫州分行打包收購2.7億元不良資產,開創了民資處理不良資產的先河。在首單業務的示范效應下,溫州本地多家銀行與溫州的幾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陸續達成了收購不良資產意向。
據了解,由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處置銀行不良資產的具體操作方式是:在法院認可的前提下,將銀行的債權轉移至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待法院對抵押物拍賣處置后,拍賣款直接支付給后者。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為溫州首創,以私募方式向特定對象募集資金,開展投資咨詢、資本管理、項目投資等業務。自金改開始以來,溫州已成立了超過3家此類公司,目前仍有增加趨勢。
馬興彼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由民資處置銀行不良資產有兩個好處:民資能直接從資產處置中獲利,為母公司或股東贏得信貸支持及利率優惠;銀行則置換了不良貸款,改善了資產結構。
至于組建溫州AMC,馬興對記者表示,模仿四大國有AMC的組建模式,雖然操作比較簡便,但當前環境與當初已有大不同:當初由財政出資收購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是為國有銀行改制上市鋪路,而國有資產的流轉并沒有脫離國有平臺的控制,也有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馬興認為,以財政資金為依托的國有平臺組建AMC,應注重財政資金的公共性和民生性,要考慮資金所投向目標所產生的惠普[微博]性和公平性,而溫州的經濟結構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私人投資為主導,如果將財政資金用于私營企業的解困,可能存在公平性和處置效益的甄別問題。
“國有AMC由于機制限制,很難以市場化的經營模式甄選項目,在資金效用方面也很難進行價值管理。” 馬興說。
另外,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微博]也表示,在市場經濟已確立地位的今天,不良貸款的處置本來就是應該通過訴訟、拍賣等市場化手段進行,如果由政府財政兜底處置不良貸款,則容易滋生銀行和借款企業的道德風險。
“如果銀行不想通過核銷等方式自我消化不良貸款,那么就應該交由一些市場化機構去處置。”趙慶明說。
民資的正向作用
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溫州市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出現“雙降”,那些與銀行合作處置不良資產的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獲得的一份溫州銀監局監管統計月報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溫州銀行業本外幣不良貸款余額比3月末減少6.85億元;不良率比3月末下降0.09個百分點至3.92%。據了解,這是20個月內溫州市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首次“雙降”。
數據顯示,溫州五大國有銀行中,建行的不良余額實現了0.04億元的環比“單降”;股份制銀行中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則實現“雙降”,其中浦發銀行雙降幅度最為顯著。
“民資的(不良貸款)處置當然有正向性的作用,但各家銀行自己重視和努力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一位不愿具名的溫州本地銀行高管對記者表示。
另外,被喻為“溫州金改智囊”的溫州大學商學院常務副院長張一力也承認民資處理不良貸款具有一定積極作用,但他同時指出,單憑月度資產質量改善并不足以支撐“溫州不良貸款拐點”的判斷。
張一力稱,由于民間借貸風波造成的溫州企業資金鏈斷裂問題至今仍時有發生,企業擴大再生產意愿仍不高;今年溫州經濟仍處于爬坡過程,完全走出谷底仍有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