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維江 編輯/孫艷芳
無論是會晤的地點還是會議的主題,都在向世界宣示,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大國與非洲的密切合作根深葉茂、漸入佳境,并將開花結果。
大約六年多以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刊載了一篇名為“錯誤的模式,正常的非洲”(Wrong model, right continent)的文章,文章以一種自以為是的說教口吻,提醒非洲要對中國的投資保持警惕,指責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只是為了當地的石油、礦產與木材,中國在非洲從事的基礎設施建設只會滋生腐敗、破壞環境、抵消西方國家“改善非洲人權”的努力,并奉勸非洲對學習中國的發展模式更要三思而后行。文章甚至在開篇就耍了個花槍,將“非洲”在中文里的含義曲解為“錯誤的大陸”,以此為噱頭,挑撥離間之態溢于言表。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時間已進入2013年,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于3月26~27日在南非德班如期舉行。會晤的主題是“金磚國家與非洲:致力于發展、一體化和工業化的伙伴關系”。無論是會晤的地點還是會議的主題,都在向世界宣示,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大國與非洲的密切合作根深葉茂、漸入佳境,并將開花結果。幾聲挑撥和恐嚇,猶如些許雜音,早已被淹沒在洶涌澎湃的發展浪潮之中。
發展是重要訴求與核心價值之一
無論對金磚國家還是非洲,發展都是重要訴求與核心價值之一。圍繞發展來開展合作,是金磚國家與非洲加強交流與協調的應有之義。與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中由自由市場驅動的發展相比,金磚國家與非洲共謀的發展應有其獨特之處。筆者訪問南非國際問題研究所時,該所學者曾談及他們對金磚合作的理解,認為這是有別于布雷頓森林機構等西方國家所掌控的國際治理體系之外的新機制。根本性的區別在于,西方國家主導的治理體系是在殖民主義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在非洲眼中,自詡民主自由的主流國際治理體系卻有著先天的合法性短缺。由此也可看出,非洲對金磚國家伸出的合作之手,抱有更高的期待。
金磚國家應如何來回應這種期待呢?首先,包容性發展可能是一個好的選項。在國際金融危機洗禮后的當今世界,面對公平正義與自由平等之間的緊張,人們權衡和取舍的天平開始倒向前者。金磚國家有必要順應這一趨勢,在國際社會中堅持以公平正義作為規范各國行為主體行動的重要的戰略目標。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新的增長觀,一種以公平正義為約束條件的競爭觀,其核心價值就是包容性發展。與自由競爭驅動的發展相比,包容性發展有兩大特點:第一,包容性發展不僅重視自身的發展,同時也重視將這種發展惠及合作伙伴;第二,包容性發展追求比形式上的平等更具實質意義的公平性,即按照矯正正義(Rectificatory Justice)的原則對弱小伙伴給予制度化的照顧。
其次,金磚國家可以充當非洲國家向更高水平躍進的“能力階梯”。美國經濟學家庇古在其《福利經濟學》中曾經將中小企業對于勞動者的作用歸納為,向普通勞動者提供了發掘和提升自身才能的階梯。金磚國家的發展水平低于發達國家,但高于多數非洲國家。其與非洲的合作,就像是在國際社會中,為欠發達國家邁向發達國家的成長提供了中間的“能力階梯”,以使它們不至于因無力一步躍上發達國家的船舷而絕望。
將非洲一體化推到更高水平
會議議題中的一體化,按照筆者的理解至少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希望金磚國家通過制造業離岸外包、直接投資、轉移技術和產能等方式,加深與非洲的經濟一體化。從發展的愿景來看,非洲希望實現的與金磚國家之間的一體化,并非僅僅是通過降低關稅或共同市場來促進的雙邊貿易(因為簡單貿易只是偶然的、容易拆散的經濟聯系,一有風吹草動,這種脆弱的聯系就有可能斷裂),而是能成為金磚國家生產網絡或產業鏈條上的環節之一,并因此期待金磚國家更具戰略性的對非投資。也只有這樣,金磚國家才有動力對非洲的長期安全、穩定和繁榮負擔起更大的責任。
另一層,也是被寄予更高期待的一層,就是通過與金磚的合作,將非洲自身的一體化推進到更高水平。南非的一位朋友告訴筆者,她的國家是代表非洲加入金磚機制的。南非希望通過加入金磚機制,起到宣傳非洲、幫助非洲的目的。顯然,南非也有意通過加入金磚機制來凸顯自身對于非洲的代表性。南非多次強調,金磚國家可以通過加強對非洲大陸的基礎設施投資,幫助非洲實現互聯互通。由于自身缺乏資金,再加上外部投資不足,大多數非洲國家無力改善和興建適合當前經濟發展的地區和洲際交通運輸網,非洲大陸上現有自由貿易區的經貿活動因而受到嚴重制約。作為非洲大陸最大的經濟體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南非的GDP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占整個非洲20%以上。盡管與其他金磚國家相比,南非的經濟規模相對較小,但在非洲一隅,南非卻是不折不扣的區域性大國,甚至有學者稱之為本地區的仁慈霸權(benevolent regional hegemon)。
然而,擁有同樣雄心壯志的非洲國家并不止南非一家,至少蘇丹的朋友就不無自豪地告訴筆者,分裂之前,以國土論,蘇丹是非洲的第一大國。即便現在南蘇丹兄弟已經分家單過,蘇丹仍不失非洲大國的身份,并且作為溝通南部非洲與北部非洲的中樞、連通東部非洲與西部非洲的紐帶,蘇丹具有高度的地緣重要性。蘇丹的朋友也強調,金磚國家與非洲的經貿投資合作,不應僅僅囿于與非洲特定國家之間的雙邊合作,而應是面向對走向一體化的非洲聯盟整體之間的合作。蘇丹方面對非洲一體化之重要性的強調與南非如出一轍。蘇丹的朋友還直接提出非洲應當建設共同市場,甚至走向共同貨幣,并最終組建高水平的非洲聯盟,因此希望金磚國家與非洲的合作能夠促進統一非洲的早日出現。
就非洲自身的一體化來說,也存在與東亞類似的困境,即不存在歐洲那樣為其他國家所公認的德法核心來推進區域一體化。不僅如此,局部的大規模內戰阻礙了非洲統一市場的形成,反倒是涌現出薩赫勒-撒哈拉國家共同體、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東非共同體、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等大小十幾個區域性經濟共同體。一些國家還同時參加了若干個區域共同體。這些區域共同體內部,有的還有更為緊密的關稅或者貨幣同盟作為小團體存在。身份重疊問題也影響了非洲一體化的進展,不僅造成政策制定和執行的不連貫,導致“面條碗效應”而影響效率,而且還會造成資源浪費、惡性競爭甚至沖突。
總的來說,非洲對金磚國家在促進非洲一體化方面的期待非常之高,除了基礎設施投入之外,還希望金磚國家能憑借其中立的、與各方都友好的關系,在調解各國關系、促進政策協調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互利共贏的工業化
一體化可以為非洲經濟起飛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而工業化則是非洲經濟起飛的重要動力。由于歷史的原因,歐洲的宗主國對非洲實行單一經濟政策,把非洲當作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南非在種族隔離時期甚至禁止黑人學習數學,以此來限制當地人在智力上的成長。這些歷史上的負債,迄今仍影響著非洲的發展。因此,盡管非洲自然資源豐富,但工業化基礎十分薄弱,工業化水平也一直處于落后地位。金磚國家,特別是中國,本身也是從農業國起步開始經濟起飛的,許多經驗和知識可以與非洲伙伴分享。
而就金磚國家而言,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上的戰略自由度會有所降低,特別是面臨著發達國家貿易投資保護主義越來越大的壓力。而通過產業鏈延伸,將生產網絡擴散到更加接近歐洲市場的非洲大陸,是金磚國家規避歐美保護主義的可行途徑。事實上,非洲國家是非常歡迎這種產業鏈延伸的。蘇丹的朋友曾開玩笑說,愿意將本國的太陽無償借給我們來發展太陽能產業。非洲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如果能通過金磚銀行等機制對教育等基礎領域加大投資,憑借非洲年輕的人口結構,工業化將為當地及合作方帶來巨大的人口紅利。
當然,金磚國家的發展模式本身也有差異性,更不可能完全照搬或復制到非洲。但是,通過雙方坦誠的合作,完全有可能共同開創出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金磚峰會在非洲召開,為新興經濟體在非洲的合作提供了契機。假以時日,一定可以在金磚崛起之外,創造出更多的非洲奇跡。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