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華夏銀行與投資者的談判尚沒結果,但員工私買私募產品至客戶損失事件對銀行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截至12月7日9點,新浪財經發起的調查顯示,超八成網友認為,華夏銀行一味的推卸責任,使得聲譽嚴重受損。
@銀行微博大觀[微博]12月5日發起了“華夏銀行此次危機公關效果如何?”微博投票。截至7日9點,81.2%的網友認為,華夏銀行危機公關非常失敗,聲譽嚴重受損;14.5%的網友認為危機公關馬馬虎虎,華夏銀行處處被動。
網友“財富密鑰”發微博稱:“華夏銀行的危機公關太差了。圍堵多一天,華夏銀行的商譽就減一點。銀行是金融機構,誠信大于天,局部問題蔓延到對全局的,甚至對中國銀行業沖擊時,那代價就大了。”網友“曼妙小喬”微博更吐槽稱:“由此事件可看出華夏銀行多么的不靠譜。連個能應付危機公關經理都沒有。出事找員工來頂。”
據了解,員工私買私募產品至客戶損失一事被曝光后,也引發嘉定支行其他理財客戶的擔憂。部分客戶也趕赴該行了解相關情況,嘉定支行一度暫停營業一天。由此可見,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講,危機公關非常重要,如果處理不當,引發的后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2011年2月19日,韓國監管機構勒令4家儲蓄銀行暫停營業6個月,結果引發銀行擠兌風潮。而2008年9月23日,東亞銀行在香港48小時危機公關應對擠兌風潮,則是最成功的典型。
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講,將危機意識及危機公關貫穿于日常經營管理中,是風控工作的重要內容。危機事件發生后,一味的把責任推卸給基層員工,不但讓基層員工沒有安全感,也讓客戶對銀行失去信心,無法贏得持久而且長遠的客戶資源。(杜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