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鳴
新任中央委員中行董事長肖鋼直接指認現在的理財產品是“龐氏騙局”,這可能是中央開始關注銀行理財產品的信號。他認為,目前銀行發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產品,由于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
肖鋼直接把理財產品說成龐氏騙局,足以震驚整個銀行界,因為他指出了現代理財產品的致命特征:“發新償舊”,一旦循環破裂,要比股市崩盤影響還要大。美國次貸危機本身就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循環打破后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動蕩和經濟危機令世界顫抖。如果沒有國家的信用注入,這次危機還要嚴重。然而,政府在救助的同時也使自己陷入了泥潭之中,整個國家機器都因為債務危機發生故障。從美國到歐洲和日本,都呈現出這些特征。
那么,龐氏騙局為何如此厲害?主要是因為它的參與鏈條可以遍及全國乃至全球,但人們還覺得這是金融創新。我們必須要理解何為龐氏騙局,所謂龐氏騙局,其顯著特征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其實,在中國,很多投資行為都涉嫌龐氏騙局,比如前些年所謂林權投資、近些年出現的高利貸行為,甚至連我們的股市都出現了龐氏騙局的現象。
此前我們也分析了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指出人們熱衷于銀行理財活動,實質上蘊藏著巨大風險。如今有數據指出,截至今年6月份,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大概6萬億元,而新增信貸也不過5萬億元。而據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統計,中國目前的“影子銀行”規模大概有24萬億元,相當于中國半年的GDP。這些分析可能是一些宏觀上抽象的數據,在現實生活中,就有最近這兩年炒得比較火的房地產投資。這種宣稱能夠反周期獲得超額利潤的行為是值得懷疑的,實質上,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開發商資金鏈斷裂,項目無望。這種所謂的投資理財項目失敗之后,導致了無數的人失去了生活來源,河南、江蘇、浙江、內蒙等都出現了這種局面,還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從這些項目投資崩潰后大量的投資者損失慘重的后果來看,這種騙局應受到嚴格限制。
如果是銀行陷入了這種騙局之中,對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的沖擊將是非常巨大的。人們不僅僅對銀行積累起來的信用徹底喪失信心,國家還需要救助銀行,這不啻于三聚氰胺事件對乳業的影響。如果國家救助這些金融機構,也可能會像歐美那樣,背上一身債,政府信用急劇貶值。其實,股市的龐氏騙局的崩潰給中國股市造成了很大影響,中小股民已經遠離了這個曾經讓他們信任的股市。政府信用受到威脅,所以,我們希望中國金融系統不要在影子銀行這一塊捅出一個大婁子,特別是在當前復雜的政治經濟情形下,這個馬蜂窩是絕對不能捅的,否則,經濟大局會出現什么樣的壞情況都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