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累平安、浦發、交行,關注類貸款如隱藏地雷
不良貸款增量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制造業、零售貿易、商業等傳統行業中招。
理財周報記者 鐘輝/深圳報道
4078億,4279億,4382億,4564億,4810億。
2011年三季度以來,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連續4個季度環比上升。過去一年,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增加近750億,僅2012年第三季度就增加近250億,其中還不包括核銷的不良貸款。
經濟下行,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如期上升。2012年3季度,16家上市銀行中,僅農行、工行、中行和中信4家銀行不良貸款率環比下降,建行與華夏與第二季度末持平,其余10家上市銀行均未能逃脫“不良雙升”困境。
更為嚴重的是,僅2012年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便增加1257.87億逾期貸款,“在逾期貸款往下遷徙的過程中,不良貸款會逐步反彈。”
申銀萬國[微博]銀行業分析師倪軍預計,銀行不良貸款將在2013年二季度或三季度達到頂峰,從目前的1%左右反彈至1.5%-1.6%。
另據記者了解,銀監會已開始重視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房地產貸款以及江浙等區域性貸款的風險預警。同時,許多銀行都紛紛加大計提不良貸款撥備,提高撥備覆蓋率。
10銀行“不良雙升”
銀行的業績與宏觀經濟周期的相關性非常高,對于經濟下行中的銀行不良貸款增加,市場早有預期。
此前,中金公司曾預測,2012年三季度不良貸款略有加速,預計全行業三季度新增不良貸款300億左右。申銀萬國也預測,三季度上市銀行不良率將達到1.12%,環比上半年上升18個基點,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仍是不良貸款的主要來源。
截至2012年10月31日,16家上市銀行三季報悉數亮相。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僅農行、工行、中行和中信4家銀行不良貸款率環比下降。其中,截至第三季度末,農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839.51億,較年初減少額34.07億;不良率為1.34%,環比下降5個基本點,較年初下降21個基本點。其余三家銀行不良率只有小幅下降。
2012年第三季度末,建行、華夏兩家銀行不良率分別為1%和0.85%,與第二季度末持平。更普遍的趨勢則是不良率上升。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除上述6家銀行外,另外10家上市銀行都是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環比第二季度雙雙上升。
其中,平安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56.6億,不良率達0.8%,較年初增加27個基本點,較去年三季度的0.43%更是增加37個基本點。
不良率一直保持行業最低水平的興業銀行,三季度末的不良率也達到0.45%,環比二季度末上升5個基本點,較年初上升11個基本點。
“興業銀行的不良率一直是行業最低的,控制不良率就意味著要放棄一些機會,這些年興業銀行內部也在討論這個問題,現在的策略是稍微放寬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多抓住一些機會,把原來不能做的一些客戶重新納入業務范圍,在做好中型企業客戶的同時,重點關注小微企業客戶。”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向理財周報記者稱,興業銀行不良率的上升主要是內部策略調整。
長江證券某分析師表示,“不良率上升在預期之內,上升幅度也沒有超預期,目前1%以下的不良率并不是很高,仍在可控范圍內,只不過過去幾年大家習慣了‘不良雙降’,所以現在對不良率上升會比較敏感。”
更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已經進入不良率上升的周期。
禍起江浙重災區
事實上,就目前而言,不良貸款普遍增加的情況并未出現,主要集中在江浙等東部地區和制造業、零售貿易等傳統行業。
“全行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主要由于溫州地區不良貸款顯現。”平安銀行稱,“2011年9月以來,受宏觀經濟金融形勢以及民間借貸危機影響,江浙地區尤其是溫州部分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和企業主出走現象,導致溫州分行資產質量惡化,對本行資產質量造成了較大壓力。”
據記者了解,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平安銀行32%的不良貸款來自溫州分行,剔除溫州分行的影響,該行不良貸款率為0.56%。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浦發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87.22億,較年初上升28.95億;不良貸款率為0.58%,比年初上升14個基本點。對于“不良雙升”,浦發銀行副行長劉信義解釋,“今年前三季度,溫州分行不良貸款增量占全行不良貸款增量的70%,而溫州、寧波和杭州3家浙江地區分行的不良資產暴露占比則在94%,顯示明顯的區域特征。”
截至9月末,浦發銀行溫州分行不良貸款余額27.28億,較年初增加20.24億元,不良貸款增量占全行不良貸款增量的70%;不良率為5.42%、較年初上升3.94個百分點,其中中小企業不良率達7.19%、較年初上升4.68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首席風險官楊東平在三季報發布會上也表示,該行前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為248億元,不良貸款率 0.87%,呈現“雙升”態勢。“從地區看,主要集中于華東地區,尤其是江浙兩省。”
“從區域上來講,尤其是對區域性銀行來講,不良貸款增量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但隨著經濟下行不斷探底,這種趨勢將會延續到中西部地區。”上述長江證券分析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從行業上來講,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零售貿易、商業等傳統行業中,中西部的鋼貿行業肯定會出問題。”
以平安銀行為例,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該行貸款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商業,貸款余額分別是1512.42億和1247.39億,占各項貸款比例分別為21.45%和17.69%;其中不良貸款率分別高達1.53%和1.49%,而其他行業不良率均低于0.6%。
楊東平也表示,“從行業看,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批發業和零售業。”
在2012年7月銀監會年中監管會議上,銀監會便把“防范重點風險,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作為“重中之重”。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工行、中行、交行、浦發等部分銀行對制造業、房地產等行業的貸款占總貸款投放的比重進行了調整,但是目前行業貸款集中度較高的依然涵蓋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等行業,且行業不良貸款率的上升趨勢尚未扭轉,尤其是制造業不良貸款率平均可達2%左右。
據記者了解,四季度以來,商業銀行對制造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電力燃氣及水供應生產業等重點行業進行集中摸底,以應對不良貸款上升的風險。
年末突破1%可能性很大
雖然不良貸款率已經進入上升周期,但是,目前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的水平只是小幅上升,整體并未出現巨幅上升,甚至低于市場預期。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9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97%,與年初基本持平,遠低于申銀萬國此前預測的1.12%。
然而,銀行業不良貸款狀況遠不止0.97%的不良率表面這般平靜,背后是大量的關注類貸款。
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僅2012年上半年,16家上市銀行新增逾期貸款達1257.87億,其中新增關注類貸款就達289.42億;2012年三季度,披露關注類貸款的平安銀行、寧波銀行和華夏銀行關注類貸款余額均上升,其中,平安銀行第三季度關注類貸款就從49.24億增加到60.74億。這都是銀行不良貸款的隱患。按照銀行資產五級分類法,如果關注類貸款繼續惡化,將直接轉化為不良貸款。
申銀萬國銀行業分析師倪軍表示,在逾期貸款往下遷徙的過程中,不良貸款會逐步反彈。按照不良貸款反彈滯后于經濟探底的規律,若宏觀經濟增速于今年年底見底,預計明年年中或者明年第三季度銀行不良貸款會達到一個頂峰,屆時銀行業平均不良貸款率將從目前的1%左右反彈至1.5%-1.6%。
不良資產專業處置機構東方資產10月31日發布的《2012: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稱,2012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將小幅“雙升”,關注類貸款賬面風險與實際風險偏差最大,信貸風險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上述報告顯示,2012年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規模將同比增長10%以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將達到1%-2%。
“關注類貸款大幅增加確實是個隱患,按照目前的狀況和經濟下行的預期,年末銀行業不良率突破1%的可能性很大。”某銀行業分析師稱。
加大計提、核銷
面對不良貸款率上升的風險,商業銀行應對的措施無非兩種,一是加大催收力度,增加核銷總量;二是增加不良貸款計提準備金,提高撥備覆蓋率。
2012年第三季度,中信銀行凈利潤為78.53億,同比下降14.66%,是唯一一家凈利潤下降的上市銀行。原建行分管風控的副行長朱小黃,上任中信銀行行長的第一件事便是增加計提撥備。第三季度,中信銀行計提40億貸款減值準備,期末撥備覆蓋率達305.54%,撥貸比為1.92%。
事實上,從2011年年底開始,許多銀行就開始未雨綢繆,增加計提撥備。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2011年第四季度,浦發銀行、北京銀行分別增加計提貸款減值準備金44.28億、19.69億,期末撥備覆蓋率分別高達499.6%和446.39%,居上市銀行前兩位。
2012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貸款減值準備金總額從9853.06億增長至11179.55億,增加1326.49億。
此外,許多銀行也加大了不良貸款的催收和核銷力度。上述東方資產不良資產報告顯示,在經歷重組初期的剝離不良資產階段后,大多數銀行處置不良資產主要以清收為主,“考慮到今年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力度加大,預計2012年四家資產公司處置不良資產可能將會出現小幅度的增加。”
報告同時指出,2012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置的緊迫性增強,資產類別以損失類、可疑類為主,推出不良資產的預期價格會略微下降。
各大銀行近期也紛紛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加強合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據記者了解,2012年9月以來,江蘇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微博]分別與東方資產簽訂相關協議,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其中就包括不良資產的交易和處置。同樣,2012年9月,浦發銀行、徽商銀行、中信銀行也分別與長城資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012年前9個月,由于稅收等法規的問題,銀行并沒有進行大規模核銷,但清收不良貸款75億。”交通銀行首席風險官楊東平表示,“在符合國家監管政策的條件下,交通銀行第四季度將會加大對不良貸款核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