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作為我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民營企業在籌措發展資金方面想了很多辦法和方式,其中多家企業互相擔保從銀行貸款,成為了當地非常普遍的一種融資方式。然而這種看似既方便又快捷的貸款方式,如今卻因為整個擔保過程的過于隨意,而陷入了極大的困境之中,就連一些本來很具發展潛力的好企業也因此而受到了拖累不僅得不到銀行貸款,還要替擔保對象背負巨額的債務。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成立于2010年的溫州中光科技,是一家從事光通信器材生產的企業,因為發展迅速、成長性好,此前獲得銀行貸款一直比較容易。2011年該公司一共獲得銀行貸款1.97億元,而且銀行還同意,今年將貸款額度增加到3.5億至5億元。然而,最終銀行不但沒有追加貸款,反而還減少了一個億。
溫州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順峰告訴記者,總共銀行現在給我貸款現在只有9000多萬。那么這樣對我的企業壓力非常之大。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全是互保貸款惹的禍。去年下半年,溫州的一家企業找到劉順峰,提出以互相擔保的方式從銀行貸款,考慮到自己企業需要貸款時也能得到對方的擔保。劉順峰就在擔保協議上簽了字。然而沒想到后來那家企業的資金鏈出了問題,劉順峰自然也就因為給人擔保而受到了牽連。而這給企業的正常運轉帶了極大影響。
溫州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順峰告訴記者,我們先給他保,我們是追加擔保,保了5800萬,出問題后以后,銀行知道我們給他擔保了,那銀行對我就開始抽資了,對我的影響有多大呢,我的產值直接影響損失大概有5個億,至少。
互保貸款對中光科技的負面影響還不只于此。由于他所擔保的這家企業一共只有約3000萬元的資產,因此那家企業一旦進入破產程序,歸還剩下的2800萬元貸款的責任將不得不由中光科技來承擔。而更令中光科技雪上加霜的是,此前它還在溫州一家汽車配件企業的擔保下從銀行貸款6000萬,商定中光科技使用其中的4000萬、而那家汽車配件企業使用其中的2000萬。不料那家汽車配件企業也因為資金鏈斷裂無法償還貸款,為了維護企業信用,中光科技只好替那家汽車配件企業償還了2000萬的欠款。
目前在溫州,企業互保聯保的情況非常普遍。而整個過程卻非常隨意,有的甚至連被擔保企業的貸款用途都不清楚,就直接作保。直到對方經營出現問題,受到牽連,才意識到其中的風險和責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