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不會破產已經成為歷史。日前,河北省肅寧縣尚村農信社正式進入破產司法程序,成為全國首家被批準破產的農村信用社。
這在業內被視為金融機構退出市場的標本,并對進行多年的農信社改革進程來說意義深遠。
退出
在尚村街頭再也找不到尚村農信社的蹤跡,當地人對其回憶也大多在10年前。這家曾經作為服務尚村“三農”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以“破產”的姿態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在尚村村民史文軍的印象中,尚村農信社停業最少有5年了。
他至今還清晰地記得與尚村農信社之間的接觸。
“大約10年前,記得當時農信社到我們村里宣傳,希望大家能夠把存款放進去,美其名曰融資。存1500元到農信社,才能獲得貸款5000元的名額,如果不存,就沒法貸款! 彼時他存錢進去以后,卻發現跟大多數人一樣,無法貸出款來,他方才明白這只是尚村農信社吸收存款的伎倆。
后來,他將自己的存款取出,再后來,該農信社便停止營業了。
事實上,在尚村皮草交易市場旁邊,仍然有河北省農村信用社的營業點,但據其工作人員介紹,該網點并非尚村農信社,而是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冉村分社,跟尚村農信社并非同一個機構,彼此之間也沒有關系。
“當地現有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及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尚村分社,F在人們存、貸款都去這些地方,”該工作人員對新金融記者說道。
近日新華社報道,河北省肅寧縣尚村農信社正式進入破產司法程序,成為全國首家被批準破產的農村信用社。
據報道,尚村信用社債權債務關系較為簡單,債權人中不存在存款戶,職工的勞動關系問題也已經妥善解決。但與中國農業銀行吳橋縣支行、北京銀行綠港國際中心支行等債權人的債務情況尚在處理之中。
7月18日新金融記者走訪了解到,數年前多數村民均在該農信社有過存貸記錄,并在其破產之前及時將存款取出。
事實上,這家全國首例破產的農信社破產道路也并非一番坦途。
據河北銀監局介紹,由于經營不善,尚村農信社已經停業5年,并在三四年前低調完成了債權債務的處理,目前只不過是履行法律程序。由于行業破產法律的缺失,這家農信社的破產工作只能依據《公司法》和《商業銀行法》的相關零散法條來開展。
早在2010年,銀監會便已批準肅寧縣尚村農信社實施破產,并督促指導河北省政府對尚村農信社履行破產程序。
而就在同一年,銀監會出臺《關于高風險農村信用社并購重組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允許各地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優質企業作為并購方,對于監管評級為六級以及監管評級為五B級且主要監管指標呈下行惡化趨勢的農村信用社實施并購,加快化解農村信用社風險,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
彼時,全國統一法人農村信用社共有2023家,占比10%的高風險農信社的不良貸款率超過30%,嚴重資不抵債,面臨關門的局面。
2011年8月,尚村農信社向法院遞交了破產申請材料。在破產進入司法程序后,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又在前些天主持召開了尚村農信社第一次債權人會議。
改革
“農信社在內控管理、后續考核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很多基層信用社壞賬驚人,甚至資不抵債,”有業內人士認為。
新金融記者了解到,尚村農信社也存在上述問題。不少村民反映,只要有關系,就能很輕松地在信用社貸款,并且有些貸款人未還款,信用社有很多壞賬。
“尚村農信社破產意味著,農信社加快改革發展的步伐箭已在弦,”河南新鄭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一位管理人員告訴新金融記者。
“就拿我們來說吧,2008年由信用社變身為農村合作銀行,并于今年元旦實現股份制改革,成為農村商業銀行,不改革,就會退出,”她認為。
2003年,《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文件正式發布,由此正式拉開我國農信社全面整改的序幕,此時的要求是“在國家適當支持,地方政府負責下,首先在江西等8省啟動試點,直接走向農商行為目標的改革,另一部分縣城里的農村合作銀行,繼而改為農商行模式”。
并且從2011年起,銀監會要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高風險機構全面處置,歷史虧損掛賬全面消化,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建立基本的現代農村銀行制度。此外,將全面取消農信社資格股,鼓勵符合條件的農信社改制組建為農村商業銀行,并不再組建新的農村合作銀行,現有農村合作銀行將全面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
然而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權威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仍超過4000億元,不良率超過7%,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不到90%,歷年虧損掛賬超過500億元。中西部、東北地區農信社不良率整體偏高,農信社改革雖然取得重大進展,但仍步履沉重。
不僅如此,尚村農信社的破產引出一個法律空白。據了解,我國的銀行破產專門立法還在謀劃之中,去年銀監會再次啟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破產條例》的起草工作,目前監管層正參照其他國家的銀行破產情況以及相關先進法律制度,做前期研究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