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利率市場化邁大步 銀行定價期待形成有序結構

  14、15日,民生、光大、中信三家銀行先后宣布上調一年期存款利率至3.575%,此時距離他們上一次上調存款利率僅短短的五、六日。從央行宣布調整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為基準利率的1.1倍至今不過十日,已有多家銀行先后兩次甚至三次改變其存款利率。這在中國銀行業來說可謂史無前例。

  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給我國實體經濟、銀行業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中小銀行追隨大銀行的存款定價會否給自身帶來沖擊?下一步利率市場化應該如何推進?這一連串的問題,是此次意料之外的擴大利率浮動區間帶給我們的新的問題。

  接受本報采訪的專家認為,此次央行提出擴大存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時機選擇比較恰當,一則配合貨幣政策,穩經濟增長,二則壓縮銀行利差,促銀行改革。而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整個銀行業的定價會遵循一種相對穩定的原則,進而形成有序結構。

  ⊙記者 李丹丹 苗燕 ⊙編輯 鄒靚

  嘉賓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向松祚(微博)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 宗良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

  反哺實體經濟

  上海證券報: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調整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為基準利率的1.1倍,這被認為是利率市場化突破性的一步。您認為,利率市場化選擇在此時推進是何原因?利率市場化邁出這一步對實體經濟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郭田勇:長期以來,我國銀行業存在“懸空式”發展現象。2007年之后,雖然我國實體經濟呈現放緩趨勢,但銀行業卻一枝獨秀,始終保持高盈利,銀行業與實體經濟形成了一個利厚一個利薄的局面。

  降息導致的利差收窄首先能夠壓縮銀行由高利差而取得的高盈利,從而將更多資金釋放給實體經濟,凸顯金融業反哺實體經濟的原則。盈利減少和利率市場化的雙重壓力也將促使銀行進行經營改革,改變高度依賴信貸投放的單一盈利模式,實現多元化經營。貸款利息打折范圍擴大,貸款利率下降有利于增加企業貸款需求,降低企業貸款成本,對經濟穩定增長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

  宗良:此次降息的同時,央行提出擴大存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時機選擇是比較恰當的。這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標志著通行多年的“官定利率”向真正意義上的“基準利率”開始過渡。

  近年來,由于金融組織體系不完備和產品創新不足等原因,導致存在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相關領域脫節的狀況,金融對資源的配置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此次降息和擴大浮動區間,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傳遞“穩增長”信號,刺激市場信心,增加信貸需求。本次降息是在宏觀經濟“外患內憂”、超預期減速的大背景所提出的。此時通過降息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能向市場傳遞出更加清晰、明確的“穩增長”信號,從而改善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息,刺激企業投資和增加信貸需求,穩定宏觀經濟增長。

  二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解中小企業“融資貴”問題。貸款利率的下浮將有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進而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一方面,降息能降低即期利率,這樣可以直接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初步測算,不對稱降低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將至少為企業減少1450億元的利息支出。另一方面,降息也能降低遠期利率,從而有助于增強企業投資意愿,擴大投資。這兩方面都將進一步增大企業貸款需求。

  三是優化銀行貸款結構,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之前,銀行有限的信貸資源往往通過降低貸款利率貸給大型企業、國有企業,以至于中小企業或民營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本次擴大存貸款浮動區間后,一年期存貸款之間的利差收窄,將從3.06%變成了可浮動的1.473%-3.06%。銀行為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不得不轉變其放貸對象、提高其風險偏好,這就會刺激銀行向實體經濟,特別是能承受較高貸款利率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放貸,資金投向優化。

  曾剛:在一些人看來,這次的利率調整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我的看法是,這次調整有很積極的意義,但并非突破性或跳躍式的,并未改變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漸進的步調。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已經在利率市場化工作上做出多方面推進,且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若我們可以將利率市場化的程度用0到100之間的指數來衡量,我國目前的利率市場化水平恐怕應該是及格以上的分數,將存款利率上限提高到基準利率的1.1倍,只是在既有的利率市場化的道路上往前又邁出了一步而已。從這個角度理解,我們認為該政策的推出并不會對市場產生過大的沖擊,也不意味著利率市場化(特別是存款利率市場化)就此加速,還需跟蹤、觀察。

  至于為何選擇這個時點,總體來說,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各方的共識,但是在何時推進的時機上很難把握。而目前的情況,正好為央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將宏觀調控的要求連同利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二者巧妙地結合了起來。

  一方面,配合貨幣政策調整。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貨幣政策需要降息,增加貸款,刺激社會需求。但是如果對稱性地降息,可能會達不到預期效果,因為目前銀行攬儲壓力很大,存款利率下降可能導致存款理財化的現象更嚴重,存貸比壓力會嚴重制約銀行的貸款能力。所以必須要有機制上的改變。

  而另一方面,這一做法有利于壓縮存貸款利差。目前存款比較緊缺,央行規定了存款利率上浮的機制,基本上銀行存款利率都會上浮到頂,所以存款利率是明降暗升,這個過程中就壓縮了銀行的利差。同時,蘊含利率形成機制改革。

  至于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短期內是配合貨幣政策,疏導今年以來的經濟活力下降、貸款下滑;從長期看更有積極意義,理順市場體系,讓價格體制、資源配置更有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壓縮銀行利潤,使之前實體經濟與金融失衡的結構得以修正、優化。

  向松祚:我國銀行金融體系經過3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已經具備進一步推進和完成利率市場化的條件。我國利率市場化并不是今天才開始的,實際上從1996年正式放開同業拆借利率,我們就已經開啟了利率市場化步伐。從1998年開始,貸款利率和貼現利率開始逐步市場化。1999年開始啟動存款利率市場化。2008年開始,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和貸款利率下限管制。同時外幣利率市場化取得很大進展。此外,我國多層次金融市場和多元化金融機構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有了豐富的金融市場主體來創造利率的市場化機制。

  所以,時至今日,我國進一步實施和完善利率市場化,已經具備很好的條件。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的快速推進也要求我國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

  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深化和擴展,對居民個人、企業和銀行都將產生重要影響。首先,居民個人和企業對金融產品的議價能力會增強,銀行和金融機構必須千方百計進行金融創新,以便穩定存款來源和留住優質貸款客戶。其次,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競爭將日益激烈,最終的受益者當然是廣大客戶。

  定價的有序結構

  上海證券報:在存款利率可以上浮至基準利率的1.1倍以后,多家銀行宣布提高存款利率,有的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提至3.5%,有的銀行則提至1.1倍上限,達到3.575%。您認為,以目前銀行的存貸款結構、風險管理能力,是否每一家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都適合把存款利率提至這么高的位置?小銀行是在盲目跟進,還是經過了理性判斷的?未來,存款利率是否會出現更大的分化?激烈的利率競爭是否會加劇資金錯配風險,導致銀行利潤驟滑?

  郭田勇:我覺得對于小銀行來說,首先要考慮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利差縮小,風險管理的壓力增大。如果沒有存款的話,這才是銀行最大的風險。生存是第一位的,生存不下去,怎么發展?小銀行面臨的生存環境非常復雜,如果在競爭中落后,本來競爭能力就不強,在利率上再沒有競爭優勢,則很可能導致大量的客戶和存款流失,會出很大的問題。

  央行也不是一步調整到位,存款利率10%的上浮空間,對銀行來說風險還是可控的,不會有銀行在短時間內出問題。所以這次也是先讓銀行試水,讓銀行提升風險定價能力,與利率市場化的方向相適應。

  即便是在利率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可能從理論上說,利率的差異化會比較大。但是從實際上說,銀行的存貸款的利率水平大致會收斂到一個區間,利率不會相差太大。如果大行都定4%,小銀行也不可能都沖到6%去,因為高一點,優勢已經能夠體現出來了。再高,一方面是成本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風險管理的要求。

  我們初步匡算了一下,利率市場化會導致今年銀行的利率減少上千億,較去年下滑10%。但是到底能減少多少很難講。從存貸差簡單算,能夠有一個數據,但是從全面看,國債、理財產品等的收益也會下降,銀行的投資收益率可能也在降低。

  宗良:銀行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在參考同業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存款人利益、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等因素后,綜合確定各自的存貸款利率水平。首先,規模不同的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選擇不同的策略。在本次調息之后,由于存款成本的上升,中小銀行所面臨的壓力可能更大,同時貸款也相對更為稀缺和昂貴,貸款增長受到限制,風險偏好提升;而大型銀行存款資源相對豐富,存款成本壓力相對較小,貸款投放的能力反而可能更強。

  其次,搶占市場和成本控制。如果銀行認為目前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較大,把搶占市場作為目標,就會把利率上浮到頂,通過利率上浮,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從而有更大的放貸額度,這樣增加的利率成本可以得以抵消。但是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銀行來說,可能會優先考慮成本控制。

  曾剛:從全球范圍看,由于聲譽相對較弱、風險相對較高,小銀行的存款價格普遍高于大銀行,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國家,這種現象尤其明顯。也正因為此,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的過程,往往也會伴隨著大規模的小銀行破產倒閉。所以,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必須要深入考慮小銀行的承受能力,不能調整過于猛烈。目前央行將上限提高到1.1倍,仍算比較謹慎的調整,小銀行是否能承受,是否能由此培育出相應的風險管理能力,我們還有待觀察。

  在很多人的感覺中,利率市場化可能意味著利率的頻繁劇烈波動,銀行與銀行之間的惡性競爭。但事實并非如此。真正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市場中,利率并非無序競爭,整個銀行業的定價會遵循一種相對穩定的原則,進而形成有序的結構。當然,不同的國家,由于市場競爭狀態和監管環境的不同,其定價規則會存在差異,但整體上都會形成比較穩定且有序調整的利率機制。比如美國和日本,盡管銀行定價體系有差異,但是兩國的總體存款利率比較穩定。美國的競爭性稍強,有幾十家銀行是主要銀行,他們的報價就是主利率,主利率出現變動的話,其他小型銀行會跟進。日本則是央行制定指導價,所有銀行跟進指導價,結構比美國更穩定。從這個意義上說,小銀行跟進大銀行的存款利率,是理性選擇后的結果。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市場和銀行需要培育定價體制。好的定價體制,既要體現定價的靈活性,也要考慮市場的穩定性。對于居民講,其追求存款的低風險和安全性,而非高收益,因此穩定的市場體制比較好。同時,報價的過程中需要法律規范,把握邊界,組織有序,避免價格串謀壟斷,提高市場穩定。

  存款利率市場化導致銀行利潤收窄是必然的,其主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壓縮銀行的利潤空間,實現最有效的資源配置。當然銀行不能坐以待斃,要積極應對,比如主動調整負債期限結構、資產結構,拉高收益水平。

  向松祚:各家銀行應該根據自己的資產負債結構、網點分布和結構布局、業務和盈利模式、客戶特點等等具體情況,來具體制定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經營策略。不能盲目跟風或者為了競爭客戶而隨意提高利率,各家銀行應該更多依賴改善服務和產品創新來吸引和穩定客戶,而不是依靠價格競爭和“價格大戰”。

  從存款和負債業務來看,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同業內部競爭已經非常激烈,負債業務競爭尤其呈現白熱化狀態。“存款大戰”愈演愈烈,存款指標愈來愈高,吸存手段和營銷方法不斷創新,季末、年末的“沖時點”現象幾乎成為常態,客觀上造成我國存款負債的大起大落。

  銀行負債業務大起大落,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我國金融業快速發展,多層次金融市場日新月異,利率市場化基礎逐漸完善,迫使銀行必須加速業務創新,拓展新的業務渠道,探索新的業務模式,開辟新的收入來源。金融競爭日趨激烈,最終受益者是實體經濟和普通消費者。

  憂的是銀行組織資金之方式、負債成本之控制、流動性之管理,都將面臨嚴峻挑戰,銀行收入、利潤的增速和穩定性都會受到很大影響,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風險也會有所上升。

  利率市場化的漸進模式

  上海證券報:您認為利率市場化下一步應該如何走?存款利率上限、貸款利率下限進一步放開的時間表、步驟如何安排比較合理?在這個過程中,金融機構和金融基礎制度建設應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

  郭田勇:利率市場化還是會采取漸進式的路徑,首先制度建設要跟上,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另一方面,做好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要跟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資金定價能力的提升相適應。同時,也要跟中央銀行宏觀調控的能力相匹配。央行的機制選擇也面臨著一個探索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未來不會在這次10%的基礎上一步放開,而是仍然會采取積極穩妥的方式,逐漸擴大浮動的空間。

  在時間表的選擇上,這次提高完了之后會再觀察,觀察期半年左右,會繼續提升,按照10%的節奏繼續放開。至于何時能夠完全放開,要看這個過程中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如果各方面大家的適應能力都比較強,可能會快一點兒,如果中間出現一些問題,可能會有一些調整。總體來看我覺得完全放開不會太遠,按照目前的節奏,3年左右的時間是有可能的。

  宗良:我認為,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遵循的是漸進模式,其進程可概括為“謹慎設計,穩步推進”,基本上按“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大額長期、后小額短期”的步驟穩步推進。最終目標是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形成央行調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基準利率,基準利率引導各市場利率的基本格局,逐步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未來幾年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推進,首先,將繼續擴大央行存貸款利率的浮動幅度;其次,以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為基礎,建立起一套高度關聯的利率體系,為貨幣政策操作提供條件;第三,形成統一的基準利率并完善傳導機制,特別是進一步強化SHIBOR的作用,并積極推進和完善SHIBOR運行機制、理順利率的傳導機制,推進統一基準利率的形成。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發展金融市場的必然選擇,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而言,利率市場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從多方面努力為利率市場化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是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減少對利差收入的過度依賴;二是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采用各種科學方法動態衡量利率風險,提高利率風險的管理能力;三是逐步提高商業銀行定價能力,建立科學合理的貸款定價機制,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用風險;四是不同類型銀行走差異化道路。

  曾剛:利率市場化的方向很清楚,簡單說就是貸款下限逐步放低,存款上限逐漸放開。

  目前看,貸款利率放開比較容易,對市場沖擊更小。因為,一方面,目前貸款利率市場化程度很高,浮動空間比較大;另一方面,貸款的替代產品多,這意味著市場的供求關系反應比較清楚。因此,相比存款,貸款利率市場化應該能夠較快地實現。

  利率市場化的最后一步是存款利率市場化,這條路還很遠。中國的存款利率是管理浮動,即使不放開上浮區間,也可以通過存款基準利率的調整來達到目的。因此在很大程度,目前管制利率承受沖擊的能力很強,這一制度也可以維持很久。我認為,在這條路上,一方面要逐步、緩慢地擴大定價區間,觀察對銀行的影響如何,另一方面要發展存款替代品市場,推出可交易的存款產品比如CDS(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大到整個宏觀體制、定價機制,小到銀行自身,再微至產品培育、專業性的金融機構出現。

  首先,定價規則。例如哪些銀行定價、是不是做市商的方式等等,我國需要考慮以何種形式統一,這樣有利于價格有序變動。其次,相關的法律和法規。要避免出現市場價格合謀行為,保持市場穩定,提高市場效率。再次,銀行內部要創新風險管理能力和產品。例如開發存款代替產品,提高存款可替代性。再例如利率衍生產品,規避利率風險,甚至由此可以產生專業的機構幫助小銀行規避風險。

  這種種因素與利率市場化進程相輔相成,也決定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驟一定是緩慢、漸進的。

  向松祚: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就已經確立了利率市場化的基本思路,即: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款、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存款、貸款利率市場化按照“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這個次序是正確的,我國實際上也是按照這個步驟來推進的。

  銀行如何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根本趨勢呢?其一、未來銀行業務必須多元化,尤其是要大力拓展包括財富管理、資產證券化、不良資產處理(保理)、信用卡、托管、電子銀行、投資銀行等等在內的中間業務,努力降低銀行收入、利潤過度依賴存貸款業務的局面。

  其二、監管部門必須盡快明確我國銀行業未來發展模式。到底是堅持分業銀行模式,還是要采取全能銀行模式?我個人以為應該是全能銀行模式。采取全能銀行模式,銀行的業務模式、收入利潤渠道就可以盡量多元化。

  其三、必須大力發展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為銀行業創造更多的負債業務管理工具。未來銀行負債管理的主要工具就是利用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邁大步銀行定價期待形成有序結構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