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潤青 史麗慧
編者提示:2008年的金融危機幾乎對世界上的每個國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直到今天,經濟環境依舊沒有完全重新恢復。金融危機對中美兩國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本文將根據宏觀經濟理論對中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真實經濟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并給出相關建議,從而探究其未來經濟發展趨勢。
美國需要一個長期有效的經濟策略
2011年第三季度由于美國的個人儲蓄下降了1%,從而引起消費者支出增加了2.4個百分點,GDP年率增長2.5%。其中投資從10.3%增加到16.3%,消費增加了17.4%,政府支出為2%,凈出口相應的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雖然整個經濟看起來比較樂觀,但是,由于美債危機和高失業率的存在,一些企業、公司會削減他們的庫存來降低風險。無論如何,美國依舊處在困境之中,人們依舊擔心未來的經濟發展。
降低利率可以幫助美國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的科技泡沫破裂和“9·11”恐怖襲擊中恢復過來。利率的降低會使得人們會用更多的錢來進行投資。而投資的增加會提供更多的崗位從而降低失業,增加產出。
政府想要采取增加支出和從其他國家借錢的辦法來供給國內消費者的消費。長期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并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即增加政府支出會增加貨幣供給。公共設施和服務的建設會激勵人們,讓他們看到一個更美好的明天。或許在短期或者中期,使得產出增加,失業率降低,整個經濟會有所改善。雖然在金融危機后美國采取了定向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是在長期中,因為貨幣中性,產量會跌回到自然水平。而這一政策的實施,在長期中僅僅只是提高了物價。
降低稅收,增加支出和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國需要一個長期有效的經濟策略。在降低稅收以刺激內需這一財政政策之后,總有一天會不得不用增加稅收的方式去減少財政赤字。這就使得消費者的預期降低,在現今低稅收的政策下他們并不會去購買房子,車子或者一些大件物品,同樣的,各企業公司也不會增加他們對雇員的需求。
由于寬松的財政政策和定向量化的貨幣政策具有不可持續性和局限性,美國經濟復蘇緩慢。在這一過程中,就業在美國成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的增加使得收入增加減慢。美國經濟也由于現在的消極經濟狀態而喪失信心,投資者也沒那么有信心去投資。
但是足夠的資本積累讓美國可以在這樣的情境中堅持并再一次恢復過來。工業和銀行系統的情況將會有所改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聯儲也許會采取一些措施,繼續去出臺下一個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
中國用財政政策促進發展
在中國,通貨膨脹和失業是最嚴重的問題。在繁榮的背后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危機。比如房價泡沫,越來越高的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以及被放大的貧富差距。
城鎮失業率從2006年到2010年不斷增長。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另一方面也說明經濟增長導致的勞動力需求趕不上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勞動力增加。因為中國對于失業人口統計的制度不完善,其真實的失業人口遠大于那些注冊失業的人口。
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傾向于存錢,即使消費者可使用的收入增加,用于消費的收入也只會增加一小部分。高消費會帶來更多的GDP增長,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需求。由于供給產出總是會隨著需求而變動。所以高需求使得國內產出增加,有利于失業率的降低。所以刺激內需可以有助于GDP的增長,并且有效解決失業問題。
隨著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的惡化,給中國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據此中國政府調整了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由穩定的宏觀政策到寬松的宏觀政策。根據中國財政部的文件(《采取寬松的財政政策 穩定快速的發展經濟和社會》),主要有以下五點:增加投資,改善投資結構。減少稅收。擴大福利規模,尤其是農民和低收入群體。改善財政支出結構,發展社會事業來維護人們的生活。科技創新,保護能源和減少排放,改善經濟結構。
2009年,為了應付金融危機和刺激內需,財政部和商務部就家電下鄉達成共識。這項政策不僅僅對農民是有好處的,而且也減小了電器行業在金融危機中的打擊。農村消費直線上升,農民的MPC有大幅度的提高。政府購買增加,增加了貨幣供給量。這將引起一系列的乘數效應,利率降低,投資增加,產量增加,GDP增長。這些都可以很清晰地從貨品市場上IS曲線的移動體現出來。
隨著“十二五”的開始,政府更進一步的完善教育系統,增加教育支出。經濟和教育其實是緊密相關的,有一個好的教育體制將會提高人口素質,將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變成龐大的人力資源。勞動力將更加多產,這將有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
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中國將國債利率從2007年的5.74%下調到2009年的2.06%,下調了2.68個百分點。到現在為止,國債利率維持在3%左右。因為國債利率的降低,增加了市面上流通的貨幣M2的量,并且利率降低,從2008年7.20%到2010年的5.56%。貨幣供給的增加將貨幣市場上的LM曲線向下移動。這將在市場中注入更多的投資,進而推動產出的增加減小就業壓力。這將會解決08金融危機帶來的國際貿易沖擊。
從2010年10月20日到2011年7月7日,利率增加了1%。這可能是由于房地產市場的過熱使得經濟過熱引起的。通貨膨脹抬高了物價,由于物價的上漲人們要求更多的工資。人們獲得越多的工資,價格將繼續上漲,經濟會越來越熱。同時也伴隨著更高的通貨膨脹。所以利率上漲,投資減少。央行會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來冷卻經濟。
在未來,中國要想加快經濟發展,必須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革命創新。GDP是一個簡單的手段去衡量經濟增長。而改善這個問題的途徑就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科技技術的發展和創新產品的發明。科技技術的發展會向上移動生產函數,增加生產率。
同時科技會創造更多的工作,可以解決部分就業問題。科技改革創新和勞動生產力改善確實會導致更激烈的競爭,一定程度上減少勞動力需求。同時科技會創造更多的事業和行產業來推動整個勞動力市場發展。經濟在發展科技之前,政府首先要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整個勞動力市場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術。這將使整個經濟更加繁榮,增加勞動力生產率會獲得更多的收入。
過快的GDP增長也會產生一些問題:投資的快速增長,資源供給的缺乏,部分行業過熱。經濟將繼續尋找通貨膨脹和失業率、通貨膨脹和GDP之間的平衡。即使金融危機漸漸遠去,宏觀經濟的調控依舊很難,相當復雜且難以控制。在未來一段時間,過熱的經濟發展將會趨于平緩。
結論
中國和美國,不論經濟體制有何不同,在創造GDP和促進GDP的快速增長方面,科技和教育都是很重要的手段。政府的政策是有局限性的,并且政府很難說自己做出的哪個政策是正確的或者錯誤的。在一些復雜的情形中,財政政策不總是有效的。在中國,由于中國并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機制和部分計劃經濟體制,所以一些西方經濟理論并不總是適用。即使在美國現實和理論也并不總是相符的。這都因為消費者行為難以猜測,而經濟理論的進行都是源于消費者行為的猜測,將消費者假設為一個理性的人,但消費者并不總是能像一個理性的經濟學家一樣思考。所以應用理論于現實,除了經濟因素外,我們還要考慮其他方面如:政治、文化、歷史等。
(史潤青為中國人民銀行陽泉市中心支行黨委委員、紀檢書記,史麗慧單位為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