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記者 張莉/文
2007年3月底,第一批外資行在上海取得轉制資格證書,拉開了外資行在華法人化的序幕。
如今,時間過去了整整5年,其間有喜也有悲,有生亦有滅。
本周,理財周報記者深入調查外資行在中國的5年發展路徑,通過一系列評級體系,交出一份20家外資行的5年答卷。
適者生存
根據銀監會的官網統計,目前國內有40余家法人化外資行,所占市場份額仍不足2%。即便如此,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上,他們也展開了瘋狂的你追我逐。
過去的五年,各家外資行都在馬不停蹄地跑馬圈地,其中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是各路兵家的必爭之地。在業務層面,由以前連人民幣業務都不能做的他們,現在除了第三方存管、代銷基金等業務尚未獲批外,幾乎已經爭取到了跟國內商業銀行沒什么差別的程度。
2011年12月21日,上海銀監局在召開的入世十周年在滬外資銀行發展座談會上稱:“上海外資法人銀行中涌現出匯豐、東亞、渣打、花旗和東京三菱日聯中國5家資產規模超過千億元的外資法人銀行,而匯豐中國資產總額已超過2700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已達到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水平。”
即便如此,提及在華業績,一直都是外資行心中痛,前幾年一律都是避而不談。今年,少數幾家開始慢慢直視并透露。
匯豐集團2011年的年報顯示,匯豐去年在中國大陸的稅前利潤為36.8億美元。其他幾家的2011年報分別透露,渣打集團在中國內地的收入增加17%至8.25億美元,盈利增長一倍至2.2億美元。恒生中國除稅前溢利為4.82億港元、星展凈利潤也首次超越5億元人民幣。華僑也呈現飛躍增長,稅前利潤約為4.5億元人民幣,增長幅度超過3倍,凈利首次突破億元,約為3.4億元人民幣,利潤創五年里之最。
南商中國行政總裁曾小平在接受理財周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去年該行的凈利潤也超過2億元。“為了使貸存比達到監管要求,我們犧牲了貸款的利息指標,去年底終于降到了70.1并維持,另外5%的指標一直不敢用。”
值得提出的是,在理財周報此次調查的多家銀行中,只有南商的凈利潤是南商在華純商業銀行的利潤。其他多數銀行,除了商業銀行外還賺取到了股權投資的利潤。比如匯豐的36.8億美元,就涵蓋19.9%持股平安保險、19.9%交行、49%匯豐晉信基金(微博)公司,并擁有匯豐保險、恒生銀行等多個機構一起貢獻的利潤。
“監管層在開會的時候曾透露過,匯豐在中國的盈利是外資行中最高的,但商業銀行這一塊最多也不足7億美元。”一家外資行的高層向理財周報記者透露。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觀點同樣適用于金融行業。金融危機一聲獅吼,嚇退了不少銀行。有的退出業務,如荷蘭銀行、蘇皇零售業務的退出,有的退出股權投資,如瑞銀退出中行、花旗退出浦發。尤其是摩根大通,去年連續4次減持,其頻繁退股套現使得業內不得不懷疑它“病情的惡化”。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
經過5年的努力,外資行終于贏得了中國商業銀行所具備的一切營業資格。即便如此,由于資產規模和商業利益的前提,各家銀行在華的主營業務也有所不同。
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等依然停留在只做企業銀行業務的狀態,法興、澳新雖有零售業務,但借記卡到現在仍未獲得單獨發行資格,更別提信用卡。就連資產規模最大的匯豐,對于中小企業務到現在一直遲遲未有動作。
業務種類最齊全、市場活躍度最高的莫過于渣打。中小企、個人消費信貸、手機電子銀行、零門檻理財等等,在渣打的業務模塊里都能有相應的對照,就連很多銀行“敬而遠之”的私人銀行,渣打在全國已經設立3個私行中心,另加7個支行提供該項服務。用渣打內部人員的一句話概括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與此同時,渣打遭到的投訴也是外資行中之最。“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或許是對渣打最好的詮釋。
當然,在華版圖最大的莫過于匯豐,坐擁116家網點的它早已跨越開疆拓土的階段,其次是有100家網點的東亞、84家的渣打。花旗雖有47家,但投入并不比其他3家銀行少。2010年8月開始,隨著上海人民廣場支行的成立,花旗拉開了在華建立智能型網點的序幕,迄今為止對外營業的已經有19家。
談及智能型網點消耗大成本的問題,花旗中國副行長、消費金融業務總裁周永贊不否認,且表示這是花旗日后網點的發展趨勢。“每個網點的投資期需要2-3年,不過我要說我們的智能型網點收支達標。”
“自我審查”,高層遺憾
遺憾永遠伴隨著成就。環看過去五年的發展歷程,外資行高層提及頻率最高的詞語就是“自我審查”。
對于外資行,監管層有著嚴格的條文限制,一旦不符要求就要受到嚴格的控制,故此外資行一直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最致命的,就是2011年底貸存比要降到75%以下。
為了達到這個監管指標,每家外資行的策略亦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我們一直在追貸存比,2009年底我們是210%,2010年底113%,去年底降到70%。2012年起,我們開始進入了正常的工作軌道。調整內部結構、加快產品研發、優化業務流程都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南商行政總裁曾小平說。
小行為達標而努力,早已達標的大行,心中則另有遺憾。
“由于早前對市場的不了解,造成了個別網點和ATM自動柜員機選址出現了錯誤判斷,以后會適當作出調整。加上部分系統也存在差距,也是日后要努力完善的方向。”花旗中國副行長兼消費金融業務總裁周永贊說。
匯豐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黃碧娟認為,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吸引、培養和保留本地人才是包括匯豐在內的外資銀行都需要面對和需要克服的挑戰。
“在宏觀調控前景還不明朗的前提下,希望我們以后的資產、負債結構更健康,收入、成本結構更合理,產品結構、客戶結構更加全面,實現風險可控前提下的穩健增長。”東亞常務副行長林志民(微博)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