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汐 李曉曄 秦麗萍
民間借貸危機已在金融體系外圍引發連鎖反應,隨著銀行業收緊“銀擔合作”閘門,中小企業貸款違約增加,擔保行業資金鏈面臨巨大壓力。
《第一財經日報(微博)》獲悉,受廣東乃至全國民營擔保業內重要人物——陳奕標“跑路”傳聞影響,不僅其任董事長的華鼎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下稱“華鼎”)和實際控制的中擔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下稱“中擔”)正處于困境之中,而且廣東、北京兩地擔保行業暗涌已久的危機也浮出水面。
中擔、華鼎資金鏈告急
北京信用擔保業協會網站披露,2012年1月30日,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處長劉軍、北京信用擔保業協會會長李世奇、北京中小企業再擔保公司總經理秦愷、北京市金屬商會,會同18家同中擔有合作關系銀行的負責人,與中擔公司全體高管舉行了一次“政、銀、企、擔溝通交流會”。
中擔公司總經理劉輝在會議上表示,陳奕標“跑路”之說純屬誤傳,他只是因心臟病去香港治療,但同時也證實:“目前中擔的流動性出現了一些問題,遇到了一些困難。”
2月7日晚間,中擔辦公室工作人員張磊對本報表示,目前,中擔公司正在積極處理此次的資金流動性問題,中擔公司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中小企業再擔保公司的領導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組。
“中擔公司相關人員近期已經與公司開展合作的中信、光大、農業銀行做了專門溝通,并計劃2月8日去拜訪北京銀行進行溝通,希望能夠得到銀行的支持,讓中擔度過危機,不要給行業帶來過于負面的影響。”中擔相關人士表示。
記者發現,在中擔的官方網站上,已然找不到任何有關陳奕標的信息。在公司領導人介紹的部分,排在首位的是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劉輝的簡介。
根據北京市工商局的資料,“中擔投資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系2003年10月由“中融信用擔保(北京)有限公司”更名而來,后者注冊于2003年8月,注冊資本金為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是陳奕標;陳奕標創立的“廣東國訊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出資4000萬元,另一家企業北京神州在線電信有限公司出資1000萬元。
2006年6月,中擔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劉建京,陳奕標僅留下董事的身份。
但事實上,卸任了董事長一職的陳奕標其實并未退出中擔的運作。接下來幾年的股東大會紀要表明,陳奕標一直都是股東大會的“主持人”。
“盡管中擔的文件上已經沒有他的簽名了,但圈內人都知道,中擔的實際控制人還是陳奕標。”北京某擔保公司負責人向本報透露。
他還告訴本報,最早的傳言是陳奕標在廣州的擔保公司出了些問題,“跑路”一說可能也是由此而起。
上述廣州的擔保公司就是華鼎。陳奕標是華鼎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華鼎注冊資本金7.6億元,其規模在廣東民營擔保公司中數一數二,是廣東省信用擔保協會副會長單位,在省內頗有名氣。
關于華鼎的傳聞最早發端于去年年底,隨后涌現出各種版本,有的說陳奕標“跑路”,有的說陳奕標在香港治病,也有的說華鼎資金鏈緊張瀕臨斷裂。
昨日,針對這些傳言,華鼎廣宣部的人士對本報表示,陳奕標目前因身體原因在香港治療,而華鼎瀕臨破產的傳言不實,但資金緊張屬實。
18家銀行受牽連
“銀擔”關系密切,“中擔事件”最先殃及的無疑是與之有業務來往的各家銀行。
中擔人士昨日對本報表示,中擔的協作銀行包括工、農、建、交等國有大銀行以及招行、北京銀行。而與其合作的銀行還有浦發銀行(微博)、南京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微博)等。
中擔官網信息顯示,2005年初,中擔曾獲工行北京分行首家A級擔保授信9000萬元,是工行北京地區首家獲得授信的擔保企業。同一年,中擔還從農行北京分行獲得了3億元的授信,并成為農行認可的4家擔保機構之一。同時,中擔也是獲得建行、北京銀行推薦和認同的擔保公司之一。
本報昨日聯系中信銀行、工商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等四家銀行,其中三家銀行表示“尚不知情”;一家銀行表示:“確實與中擔有業務往來,上述‘交流會’事情也存在,但合作具體金額不便透露。”
牽連18家銀行的“中擔”事件究竟涉及多少銀行資金?
根據中擔2010年度年檢報告,中擔的資產總額約為5.63億元,實收資本4.5億元。2010年全年營業收入3958.89萬,凈利潤約為333.47萬元,負債總額為8484.68萬元。
而劉輝在上述交流會中表示,中擔公司成立至今,累計擔保額90多億元,目前在保戶數300多戶,在保余額33億元。
“中擔的‘盤子’很大,與很多銀行都有業務,涉及的金額肯定不是小數目。”某擔保業內人士對本報稱,并且,銀行、擔保公司、企業是個完整“食物鏈”,任何環節出問題都會牽連整個鏈條。
至于華鼎擔保資金鏈到底緊張到什么程度,若出現資金鏈斷裂,會有多少家銀行牽涉其中,目前當地監管部門還在調查中。截至昨日截稿時,華鼎高層未就這些問題對本報作出回復。
但一廣東擔保業人士對本報透露,華鼎主要與一家國有大行合作,合作的業務量占其業務的百分之七八十,目前華鼎在該行的在保余額約10億元。
調控壓力集中地
某資本系族企業控制的一家北京擔保公司副董事長透露,受民間借貸危機影響,2011年下半年,多家國有銀行收緊了擔保政策,采取提前還貸和只收不貸、暫停民營擔保公司貸款業務等措施。
例如一家國有大行貸款客戶由于還款壓力太大,提出更換銀行,但在辦理轉行手續時發現,客戶在沒有任何不良還款記錄的情況下,被該行歸入關注類貸款,續也續不了,轉也轉不了。
“正是因為銀行只收不貸,有些本來有還款能力的貸款企業擔心還了以后貸不出來,干脆不還了,最后各方的壓力都向擔保公司涌來,風險就集中反映在擔保公司身上了。”前述副董事長稱,與此同時,有的銀行還提高了擔保公司保證金比例,保證金的提高,又將擔保公司一大筆的資金吸了進去。
此外,多位擔保業人士也為本報分析稱,從去年持續至今的銀根緊縮,以及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致使很多中小企業或無法獲得銀行續貸,或無法歸還到期貸款,從而使擔保公司代償規模和代償率增加,資金壓力大增。
上述廣東擔保業人士對本報稱,農歷年前他與陳奕標交流時,陳奕標就表示,華鼎擔保已代償約2億元,再這樣下去公司頂不住,希望有關單位能出面與工行協調。
但也不能判定這些外部因素就是華鼎尷尬局面的所有成因。廣東省金融辦有關人士對本報表示,若華鼎真的出問題,很大可能在于不規范經營,比如挪用客戶保證金等問題,致使資金鏈斷裂,而由于代償增加致使出問題或只是“分量不大”的因素,因為華鼎的注冊資金并不小。
在回答本報“是否涉及違規操作”的問題時,張磊稱,中擔沒有進行過吸放貸的違規操作。
他認為,中擔此次流動性問題其實是一個擔保行業性的問題,與貨幣政策緊縮、銀行惜貸,以及中小企業目前的生存困境都有關系。中擔正在積極協調,希望中小企業歸還貸款之后銀行能夠為企業做還續貸,不要只收不貸。
監管歧視?
事實上,銀行體系收緊融資性擔保貸款,并且提高“銀擔合作”門檻,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防范銀行資金進入民間借貸市場,并將風險傳導回銀行體系。
據媒體報道,2011年8月初銀監會下發了《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融資性擔保機構業務合作風險提示的通知》,要求各銀監局對轄內金融機構展開風險排查,檢查的重點之一是從業人員是否存在利用職務之便協助擔保機構高息攬儲、高利放貸并牟取不正當利益的情況。
但這種清理的過程中,局部出現了一些歧視性的做法。
多位擔保業界人士對本報透露,2011年12月,工行總行下發文件,要求在融資擔保業務上“嚴格準入”,規定只能同由中央部委、省、地市級政府全資或控股成立的“政策性擔保公司”合作。這意味著停止同民營擔保公司的合作。
“按照工行的這一條件,廣東省大約只有4家擔保公司能與工行合作。”廣東省信用擔保協會人士對本報表示。據廣東省信用擔保協會的統計,截至去年5月份,廣東全省已獲融資性擔保機構牌照的擔保公司共有326家。
而此次陳奕標事件或將令民營擔保行業承受更大的壓力。
北京某家大型民營擔保機構的副總向記者表示,這個事件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十分惡劣,導致現在很多銀行都在清算擔保公司業務,很多擔保公司的新授信審批都已暫停:“我們的新項目眼看就要批下來了,可就是因為這個事情被暫停了。”
數名北京民營擔保公司負責人對本報表示,雖然“很無奈”,但他們已在積極地籌備應對方案,希望能夠團結起來共同應對此次事件。
廣東的情況也類似。由于華鼎在廣東擔保業界頗有名氣,目前很多擔保公司擔心華鼎萬一出事,會觸發系統性風險。他們同時擔憂,會有更多銀行跟風,收縮銀擔合作,致使更多擔保公司資金鏈斷裂,或轉向民間借貸等高風險領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