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春節理財產品剛剛落幕,多家商業銀行開始密集“出牌”,爭相發行多款收益高、期限短、穩健的理財產品吸引客戶。相比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的熱火朝天,客戶認購也相當積極,有人戲稱,“年后買理財產品比買火車票都難”。
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小徐就收到好幾條銀行發來的理財產品發售短信,30天、33天、60天不等,短信最后提示性地標注了“額度有限,欲購從速”。“當時也沒在意,產品一直發售到2月1日15時30分,在那之前登錄網銀準備購買,結果被告知該款產品已經售罄,有節前搶購火車票的感覺。”小徐無奈道。
記者也以客戶的身份來到某國有銀行理財產品柜臺,正在銷售的產品1-3月期不等,同時認購的數量也與產品收益有直接關系,如一款保本型產品,1月期,10萬元起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200萬元起4.9%;2月期保本產品,10萬元起5.0%。記者注意到,短短15分鐘內,前來咨詢、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就有5位。
上述國有銀行理財經理也直言,節后第一個工作日開始,前來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就絡繹不絕,幸好之前設計部門準備了多款不同期限的產品,否則有些產品可能就賣斷貨了。
對于銀行理財產品搶手的原因,這位理財經理解釋道,節前開銷比較大,很多客戶都把閑錢留在手中以備不時之需,所以節后才認購產品;高收益也是產品銷售火熱的另一重要原因,節后很多產品不僅穩健,收益率也有明顯提高,比較吸引客戶。
“如果從宏觀角度來看,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不甚明朗,很多收益較高的投資市場都處于震蕩整理階段,比如龍年的股市就尚未迎來開門紅,另一部分股民也暫時選擇理財產品作為資金避風港。”建設銀行某支行大堂經理這樣說道。
在建行,一位劉姓客戶選擇購買了一款滾動型產品,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贖回。“我其實是老股民,感覺走勢不明朗,所以暫時把資金從股市抽出來購買些理財產品,市場有些起色再回歸股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