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解讀2011年銀行理財三大熱詞:火爆共振求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8日 16:10  中國經濟時報微博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 流動性收緊、股市低迷、樓市遇冷,在全社會面臨投資理財困局之時,銀行理財產品意外卻又必然地成為2011年中國投資理財市場的明星。而“火爆”“共振”“求變”成為銀行理財產品三大熱詞。

  “火爆”:1.4萬期產品較去年增五成

  當全社會的理財需求遭遇銀行的存貸比指標壓力,銀行理財產品的放量井噴沒有懸念地貫穿了2011年全年。

  在銀行網絡覆蓋最為密集的京滬穗等國內一線城市,以往在利率調整之后出現的大量資金轉存已經讓位給銀行理財產品的熱賣。今年8月末,占據中國銀行(2.92,0.01,0.34%)業半壁江山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發布的報表顯示,工商銀行(4.16,-0.01,-0.24%)、農業銀行(2.58,0.01,0.39%)、中國銀行、建設銀行(4.76,-0.01,-0.21%)上半年累計發行銷售了超過9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已經超過了2010年國內所有銀行理財產品的累計總額。

  而據“金融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內銀行累計發行銷售了超過1.4萬期銀行理財產品,較去年全年增加五成以上。

  不過與此同時,由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信貸額度管理的調控對象都是壓縮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而銀行理財產品實質上突破了貸款額度的管制,繞過了監管政策,對貸款管控的有效性可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自銀行理財產品火爆伊始,就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其中短期理財產品更是在一年內經歷了“由盛到衰”的戲劇性轉變。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銀行發行銷售的銀行理財產品有近三成為期限在30天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而這其中誕生在上半年的占了多數。一位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說,短期理財產品收益并不低,且流動性比貨幣式基金、通知存款要強,一直都賣得比較火!般y行也有自己的算盤,一些短期產品的到期時間被刻意設定在月末、季末或年末,客戶的資金從產品出來后就直接成為銀行存款,正好緩解了銀行存貸比考核壓力!边@位人士說。但從今年三季度開始,為了防范合規風險,短期理財產品出現“滅火”勢頭。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11月份再次強調,嚴禁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產品變相高息攬儲、規避監管要求、進行監管套利。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今年以來,銀監會已經多次發文規范銀行理財,預計明年監管不會放松,會繼續加強疏導與管理,可能會出現“理財市場不斷向前跑,監管不斷在后追”的情況。

  “共振”:百姓獲利還是拯救銀行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在前三季度CPI漲幅高企導致實際負利率的情況下,全社會的投資理財需求和銀行的攬儲放貸壓力共振,成為銀行理財產品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2011年股市、樓市投資吸納資金能力大減,居民和企業的資金為了獲得相對穩健的收益,沒有懸念地流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

  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任莉對記者感慨:“由于今年股債雙熊,導致很多投資者都轉向了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痹2006年-2007年的上一輪牛市中“呼風喚雨”的公募基金也面臨慘淡境況,今年頻頻陷入上市公司丑聞的基金業不僅沒能吸引投資者入市,更是多次引發贖回潮。

  在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同比少增2.09萬億元后,中國人民銀行不久之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人民幣存款凈下降了2010億元。“今年以來一直就是存款搬家,但不再搬進股市、樓市!北本┦幸患夜煞葜粕虡I銀行的內部人士說,“但在負利率時代,普通客戶買理財產品雖然跑贏了存款,但可能依然跑不過CPI!

  另一方面,隨著2010年1月以來央行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主要依靠利差收益賺錢的國內銀行業對資金吃緊,因此出于競爭存款資金、應對存貸比考核等需求,順勢加大了理財產品的發行力度。

  之所以稱之為“順勢”,曾剛認為,今年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的種類很多,主要原因之一是在通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投資者對理財產品有旺盛的需求。

  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對此詳解: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便體現了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內在要求,在銀行發行銷售理財產品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替代信貸,一是變相攬儲,這使得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了“偽理財”的特點!八,監管機構一直在進行規范,對以上兩種傾向進行封堵。”他說。

  “求變”:銀行“愿打”會否有人“愿挨”

  隨著今年11月30日央行三年來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在銀行“愿打”的情況下是否還會有人“愿挨”

  曾剛表示,明年全社會的投資保值需求仍將存在,市場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市場基礎決定了明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會繼續火爆。而銀行業研究人士、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付立春則預測,隨著流動性緊張得到緩解的預期可能逐漸加強,資金的成本也將下降,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可能也隨之下降。

  銀行業人士表示,如果與存款利率的利差縮小,銀行理財產品對于普通投資者的吸引力勢必將減小,如何使得銀行與投資者雙雙獲利值得思考。銀行如果不去發行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就可能會在同業競爭或與基金等其他相似行業的競爭中敗陣。

  郭田勇認為,從一個方面這反映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迫切程度。反過來,利率市場化改革也有利于推動銀行去積極創新。

  而從另一方面看,郭田勇認為,未來,銀行理財產品還是要回歸到財富管理的屬性,做成真正的中間業務,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財富管理平臺。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