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華
記者高國華臨近年底,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明顯加快。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奧地利國民銀行(即奧地利央行)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奧地利央行投資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代理協議。此外,據業內人士透露,包括印尼等國央行正在就投資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事宜進行協商。而據業內人士不完全統計,自去年8月份央行允許境外三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以來,已經有近40家左右的境外機構獲批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與此同時,境內非金融企業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也獲得了新的突破。11月25日,寶鋼集團在香港成功發行了36億元離岸人民幣計價債券(俗稱“點心債”)。這是中國內地首家赴香港直接發行人民幣債券的非金融類企業,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宗由企業赴香港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的交易。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謝多日前在北京表示,根據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的需求,現在已經穩步推進了境外的商業銀行、中央銀行開始投資中國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他表示,隨著人民幣境外使用的逐漸擴大,中國繼續積極穩妥地推動中國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繼續穩步推動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同時根據市場主體的意愿,允許更多的境內機構去境外發行債券,還將擴大國內實體的離岸債券發行規模。
分析人士認為,作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的配套舉措,更多境外金融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在拓展人民幣回流渠道,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投資主體,有利于中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市場預計,未來中國銀行(微博)間債券市場的開放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相關資料顯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實施以來,境外已經積累起數額巨大的人民幣存量。香港金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達到6222億元,前三個季度,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金額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占內地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的八成以上,顯示香港已成為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最主要平臺。
“如果人民幣沒有回流渠道,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就沒有用武之地,這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就沒有意義。只有解決人民幣的使用問題,才能把人民幣業務做大,這也是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和人民幣國際化內涵的步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表示,允許境外主體進入銀行市場是我國債務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步驟。
還有業內專家認為,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將成為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的突破口。“債券市場的開放不會影響國內金融穩定,在積極推進證券市場開放的總體趨勢下,開放進程必須首先側重于低風險、大規模的債券市場,繼而再采取一種相對保守和謹慎的策略推進證券市場的開放。資本市場進一步放開不妨以債券市場作突破口。而且債券市場的開放也能為境外的資金提供一個正規渠道,緩解境外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股市、樓市投機,減少惡性投機炒作。”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取得長足進步,參與主體和投資者范圍不斷擴大,運行機制不斷健全,充分發揮了保障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實施、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金融體制深化改革、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力度的積極作用。債券市場不僅為貨幣政策的實施提供了重要平臺,改善了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還成為金融機構投融資管理和流動性管理的平臺,在促進金融機構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我國債券市場規模排名已躍居世界第5位、亞洲第2位。其中,公司信用債券市場排名已躍居世界第4位、亞洲第2位。在直接融資中,債券融資的比重從2005年開始超過股票融資,2010年債券融資規模為股票的3.3倍,債券融資占直接融資的比重已經達到76.9%。債券融資已成為我國直接融資的主渠道之一。
謝多曾在年初撰文表示,“十二五”期間,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基礎上,將積極穩妥地推動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推動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擴大境內發債的境外主體范圍。同時還將致力于建設一個產品序列齊全、功能完備、具有相當規模債券市場體系,進一步推動面向合格機構投資者的場外債券市場發展,繼續強化市場化約束和風險分擔機制,加強信用評級體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培育投資者自行識別和承擔風險的機制,為債券市場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宏源證券高級分析師何一峰表示,銀行間債券市場擴容是一個必然趨勢,也符合完善債券市場發展的方向。他分析說,境外機構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在拓展人民幣回流渠道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投資主體,有利于境內債券市場的發展壯大。
投資大師羅杰斯日前表示,中國資本市場應該更開放。如果是這樣,中國將來某一天會有世界最大的資本市場,否則將不可能實現。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徐洪才(微博)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我們對外的商品交易、貿易活動日益頻繁,資本的流動接觸越來越密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勢在必行。但是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和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相比較而言,債券市場開放比較容易、穩妥一些,風險比較小一些。
徐洪才認為,更重要的是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有很多積極意義,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擴大市場的規模和容量,不僅擴大了境內投資者的投資渠道,而且有利于引導國際熱錢的流動;二是可以有利于擴大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三是可以通過一種雙向的參與,我們可以學習國際經驗、金融監管經驗。另外,在這種市場競爭當中,提高我國金融機構的國際經營水平。再者就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對于下一步我國要穩步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徐洪才建議:一是要逐步引進國外市場主體入市,要讓境外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中央銀行,特別是外資銀行在中國設分行。二是要豐富債券品種,增加市場的流動性,要改善和優化市場結構。三是要加強我國國內信用評級機構的建設。四是從技術上我們要提供保證,要促進中央證券托管結算機構與境外證券托管機構聯網。
“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銀行間市場將成為未來中國主要貨幣市場。”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認為,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市場,將使交易主體的類型更加多元和完整,屆時利率水平或更為公允和全面,從這一角度看,銀行間債券市場參與主體類型的進一步豐富,有利于利率市場化和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工商銀行投行部研究中心博士史晨昱認為,這一政策可以為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引入新的需求并改變境內市場需求同質化的格局,促進境內市場運行機制的轉變和發展。在他看來,允許外資機構進入國內銀行間債市后,銀行間債市中便多了一個新的交易主體,這顯然有助于活躍債券市場、促進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和低利率趨勢、提高市場定價的準確性和市場效率,使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迎來一個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