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對中國金融部門首次進行正式評估中指出
新快報訊 中新網金融頻道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網獲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4日公布的對中國金融部門進行的首次正式評估中指出,中國的金融體系總體穩健,但脆弱性在逐漸增加。盡管中國在金融部門商業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監管也得到了強化,但金融體系復雜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帶來了風險。中國需要進一步推動改革,以支持金融穩定,并促進強勁和平衡的經濟增長。
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風險
基金組織對中國開展的首次“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SAP)檢查是與世界銀行合作進行的。
“中國的銀行和金融部門是健康的,但存在一定脆弱性,當局應予以處理。”基金組織貨幣與資本市場部副主任兼FSAP基金組織評估小組負責人Jonathan Fiechter說。“盡管現有結構促成了高儲蓄和高流動性,但它也帶來了資本配置不當和產生泡沫的風險,特別是在房地產業。隨時間推移,這種扭曲的成本只會不斷上升,所以越早消除這種扭曲越好。”另外,根據FSAP報告,中國的金融部門面臨著幾個近期風險:快速的信貸擴張導致貸款質量惡化;影子銀行和表外活動導致銀行脫媒現象加劇;房價下跌;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中期脆弱性也在增加,可能會妨害金融體系為支持未來經濟增長而進行的必要調整。這樣的情況如果繼續下去,將帶來進一步的風險,因此,為廣泛的金融改革行動營造必要的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前期條件,就應當成為一個優先工作。
銀行體系難抵多風險沖擊
FSAP報告還表示,中國主要改革領域應包括:擴大金融市場和服務的廣度,發展多元化的金融中介形式以促進銀行之間的健康競爭;轉變政府角色,逐漸取消利用銀行體系實現政府廣泛政策目標的做法,而是允許銀行根據商業目標做出貸款決策;擴大以市場為基礎的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將利率,而不是行政措施,作為管理信貸擴張的主要工具;改善金融基礎設施和法律框架,如加強支付和結算系統,增強消費者保護,擴大金融知識的普及,等等。FSAP報告稱,中國政府在上述建議中的很多領域已經開始行動,基金組織愿意在加強中國金融穩定框架方面隨時提供技術合作。
最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中國當局聯合對中國最大的17家商業銀行開展的壓力測試表明,多數銀行似乎有能力抵御單獨出現的沖擊,這些沖擊包括:資產質量大幅惡化(包括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收益率曲線的移動,及匯率的變化。但報告警告說,如果幾個風險同時發生,銀行體系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據中新網)
專家解讀
需客觀評估報告中的隱患
對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這份報告,央行也很快進行了回應。央行說,總體來看,報告對我國金融體系的評價是客觀、積極、正面的,對我國金融體系未來改革建議是富有建設性的。但同時也注意到,報告中還存在個別不夠全面、不夠客觀的觀點,所提出的某些改革措施的具體時間框架和優先順序等建議尚需結合我國實際深入研究。在明確改革方向的同時,具體推進改革步驟時應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保持靈活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說,我國短期需面對貸款質量惡化、房價下跌以及外部形勢不明朗等風險。知名財經評論人葉檀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說的這些問題都存在,但是它是隱患,還沒有到爆發階段。
葉檀表示,報告提出來的具體建議有些是可以接受的,有些是不能接受的。“比如說我們的長遠目標當然是金融向著市場化的方向改進,然后以利率來調控整體信貸,而不是行政化的存款準備金率來調控信貸,這個沒錯。但是從短期來看,它有一些建議并不符合事實,如現在馬上停止使用存準率這個手段,這個是不符合現實的。包括說現在應該放松貨幣,然后擴大調控空間,這個也不符合現實。”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微博)認為,未來兩三年,房價上漲不可能,房價下跌不會超過15%。葉檀則認為,“我們希望房地產市場是如此的,因為房地產市場如果同比價格不上升,那么跟CPI相比就相當于房價的相對下跌。如果同比價格下跌5%,一年下跌5%左右,而且是均價,這個下跌的幅度已經算是比較大。次貸危機之后大概兩三年的時間,美國的房價總體下跌的幅度也不過30%,所以房價最好的是房地產市場是軟著陸,而不是說房價一次性下跌50%或者60%,這就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的崩盤,也就意味著中國信用市場的凍結跟實體經濟的凍結。” (據《中廣網》)
新快辭典
“金融部門評估規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于1999年5月聯合推出的項目,主要目的是加強對金融脆弱性的評估與監測,減少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推動金融改革和發展。“金融部門評估規劃”已成為國際廣泛接受的金融穩定評估框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