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蔡宗琦
剛剛上市的方正證券7日公告,擬以不超過15億元,按每股5元的價格參股盛京銀行,參股股份不超過3億股,占該銀行增資后總股本的8.12%。如果這一參股計劃順利實施,方正證券有望成為第四家持有銀行股權的券商。
在金融領域,與銀行、保險行業里的“巨無霸”相比,券商行業實力較為薄弱。分析人士認為,“小券商”參股銀行的背后,是對未來金融混業經營這一“大金融”趨勢的順應。
鮮見跨業投資
一直以來,受限于分業經營政策以及資金實力,在金融機構的跨業投資中,很少見到券商投資銀行的身影。方正金融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109家券商中,僅有3家券商持有4家商業銀行的股權。其中,海通證券持有深圳發展銀行4646.6893萬股,占其總股本的1.33%;持有浦發銀行15613.3465萬股,占其總股本的1.09%。華泰證券持有江蘇銀行50000萬股,占其總股本的6.37%。西南證券參股重慶銀行,但在重慶銀行的前十大股東里面沒有西南證券,可見西南證券持有重慶銀行的股份比例并不大。
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宣昌能此前統計,自2005年2月國務院批準商業銀行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以來,以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為代表,金融機構跨業投資步伐加快。截至目前,共有8家商業銀行投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4家商業銀行獲得批準投資入股保險公司、7家商業銀行設立或投資入股金融租賃公司、2家商業銀行投資入股信托公司、3家資產管理公司設立證券公司、19家信托公司參股基金管理公司。在保險業,共有4家保險集團公司投資控股了商業銀行、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對比上述兩組數據可見,現階段國內參股銀行的券商不僅數量少,而且持股比例低。
資金政策“雙受困”
對于少見的券商投資銀行舉動,券商分析師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券商行業規模過小。“目前全部一百多家券商加起來,資產規模都遠遠不能與四大行相抗衡,參股銀行的底氣不足。”這位分析師說。正因為如此,從目前已有的寥寥幾家券商參股情況來看,券商系的投資都選擇了規模較小的銀行,包括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其中,深圳發展銀行、浦發銀行和江蘇銀行是股份制商業銀行,重慶銀行是城市商業銀行。參股方式主要是認購其股權。其中,海通證券是通過認購深圳發展銀行和浦發銀行的流通股;由于江蘇銀行沒有公開上市,華泰證券則通過江蘇銀行的定向募集購買其股權。
但隨著券商行業經歷一輪牛市后的發展,以及部分公司上市,不少公司開始擴張。如方正證券通過IPO實際募集資金56.48億元后公告參股盛京銀行;華泰證券亦是在上市后不久,決定斥資7億元參與江蘇銀行2010年定向募資。
對于分業經營的監管,方正金融研究院楊帆認為,券商很少參股商業銀行,主要原因在于政策上存在一定的障礙。前一階段銀監會重申,原則上不再允許證券、基金、信托、保險以及非金融類企業成為銀行集團的控股股東。因此,相比于證券公司收購基金公司和期貨公司的股權,證券公司參股商業銀行具有很強的政策突破意義。
“大金融”框架若隱若現
對于券商參股銀行的動因,方正證券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投資,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盈利。”
分析人士認為,券商上市重要的意義在于補充資本金,但之后仍有部分閑錢存在賬面上,“不投資就是對股東不負責任”。從券商自身業務來看,經紀業務主要花費在營業部。營業部成立后所需資金有限,投行承銷備用資金、資管業務及自營等業務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也難有更好的投資途徑,不如投資銀行,有更好的資金運用收益。
分析人士表示,總體來看,與銀行相比,券商長期穩定的收益率并不高。上半年,從上市券商的收益率來看,中信證券ROE(凈資產收益率)為4.25%、海通證券為4.92%、招商證券為6.02%、華泰證券僅為3.42%。而銀行業平均ROE能達到20%左右,如果把錢投資到銀行,投資收益比全部投資自身業務要高。目前一般的參股暫時都很難有戰略投資的意義,更多仍是作為盈利打算。
方正證券此番投資盛京銀行或亦有所考慮,公開信息顯示,盛京銀行前身為沈陽城市合作銀行,目前上市呼聲頗高。華泰證券參股的江蘇銀行此前也曾公開表示過上市的決心。
不過,仍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券商此舉意在深遠。方正金融研究院楊帆亦在其報告中表示,事實上,隨著基金公司、期貨公司和信托公司的股權不斷落入證券公司的手中,“小證券”也在不斷突圍,“大金融”的框架若隱若現。如果再出現一定數量的證券公司參股商業銀行,這將意味著金融混業的趨勢更進一步。與此同時,證券公司對其他金融領域企業的收購或者控股具有很強的戰略性意義。比如,證券公司控股基金公司,在看重其盈利能力的同時,更看重戰略布局。從短期角度來看,證券公司參股商業銀行,尤其是參股中小商業銀行的意義更大。從長期戰略布局角度來看,形成混業平臺將對券商今后的盈利模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