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歆
7月中下旬,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地方價格主管部門對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進行了暗訪和檢查。檢查發現,一些網點存在7月1日后違規繼續收取國家明令取消的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的行為。此外,中信銀行總行、興業銀行總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違反規定,擅自推遲取消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的時間,分別致使其銀行營業網點7月13日和7月9日后才取消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
針對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7月1日至5日違規收取的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發改委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在全面檢查的基礎上,責成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將違規收費全額退還給客戶;對于7月6日后仍在收取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的,除依法責令退還外,要處以違規收費金額5倍的罰款。
對于三總行擅自推遲取消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時間的行為,8月中旬,發改委依法對中信銀行總行、興業銀行總行分別作出罰款200萬元的行政處罰,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作出罰款180萬元的行政處罰。
發改委強調,實施嚴厲的行政處罰,目的在于提醒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的政策法規,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推遲執行監管部門的文件規定。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以此為戒,切實提高依法收費意識,自覺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
業內人士表示,要治理銀行業的頂風收費,需要標本兼治。一方面,要保持積極查處的高壓態勢。治理銀行違規收費,這次由物價部門介入的“經驗”,無疑應該保持。另一方面,查處與問責需要有足夠的威懾力。對于違規收費,不僅要責令銀行“向客戶退還多收費用”,也要加大經濟處罰的力度。對違規銀行的行政處罰,也不能停留在“撓癢癢”的層面,而要啟動對違規銀行相關負責人的問責。當然,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治本”,則涉及監管制度變革、打破銀行業壟斷這類深層次問題。
此外,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不應對消費者的呼聲視而不見,必須把客戶的利益放在心上。銀行在利潤高增長的同時,針對一些面向公眾的收費項目,雖然不在監管層要求免費的范圍,但可以考慮放低姿態主動向公眾免費或少收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