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銀行 > 銀監會要求徹查銀行服務收費違規 > 正文
楚天都市報訊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北京商報》等報道銀行違規收取密碼掛失費的行為早已被叫停,但部分銀行依然我行我素。8月2日,國家發改委通報了“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違規收取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被查處”的情況,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郵儲銀行等“榜上有名”。
今年3月9日,銀監會、央行、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從2011年7月1日起取消11類34項服務收費。而免除令的執行卻被銀行打了折扣,7月7日,銀監會、央行、國家發改委不得不再次發文,要求銀行及時糾正“政策誤讀”,免除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
7月中下旬,國家發改委會同部分地方價格主管部門對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進行了暗訪和檢查。檢查發現上述銀行的部分網點存在繼續違規收費的行為。
發改委表示:“這些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有關規定。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已依法責令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多收費用退還客戶,并將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值得一提的是,對違規收取費用的銀行,雖然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已經正式對外公布名單,但并未公布詳細的處罰措施。
根據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中國銀行業服務項目共計1076項,其中226項免費,占比21%;收費項目850項,占比79%。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近幾年,銀行收費問題屢遭社會質疑的重要原因是定價機制的缺失,價格的形成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大銀行根據經驗甚至“拍腦袋”制定價格,小銀行則盲目跟風。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有令不行,折射出銀行的強勢和慣性思維。在國外,已有不少國家成立了金融消費者委員會。但在我國,金融領域維權還是件難事,成立專門的維權組織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