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信貸額度相當緊張的情況下,貸款利率水漲船高是眾所周知的。可是,在貸款利率上漲之外,記者調查發現最近銀行還在巧立“賬戶管理費”、“服務費”“融資顧問費”和“信貸安排費”等各種收費名目,變相再度提高貸款成本。在新的銀行收費服務管理條例遲遲沒有出臺的時候,這種變相收費尚無法規指引,但不可否認的是,利率疊加費用后,貸款成本已直逼高利貸水平,銀行收費再度引發了很多貸款人的質疑。
◎案例
宣稱7.6%的利率
加收管理費后一年貸款成本達15%
昨日,微博上一則消息使銀行貸款中的中間業務變相收費浮出了水面。“我去平安銀行辦理小額無擔保無抵押貸款,3年期12萬。我看到銀行廣告審核快、利率低才去辦的。但銀行告知除了收7.6%的利息,還要每月收0.69%資產管理費,加起來年利率要15%以上了。”某媒體人士在網上的爆料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針對這個情況,記者昨日以貸款者身份到平安銀行咨詢,記者從工作人員拿出的書面說明中看到,銀行明確列出了管理費和利率兩欄,根據貸款金額的不同和貸款人的職業情況每月收取0.49%至0.89%不等的管理費。平安銀行專門做小額貸款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小額個人貸款一類是無抵押無擔保小額貸款,基本條件是月收入6000元以上,最高可貸月收入的14倍。如果貸款人是屬于公務員、壟斷性國企、公益性事業單位、金融業上市公司員工,則屬于優良職業客戶,一類貸款客戶的年息按照銀行一年基準利率上調20%,即7.98%,再加上每個月的管理費率0.49%,一年下來利率為10.13%。如果不是優良職業客戶,則利率相應提高,一年利率在14%左右。
而對于私營企業主的自雇人士,年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再上調50%,即9.84%,賬戶管理費率為0.89%,并且僅限于一年期貸款。同樣以10萬元為例,月還本付息為3219元,賬戶管理費為890元。記者算了一筆賬,9.84%的年化利率再加上每月0.89%的管理費,折合年成本將超過20%,而按照目前央行規定的三年期貸款利率6.65%計算,年化利率若超過26.56%即屬高利貸,目前這個成本已經接近高利貸水平。
平安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提取風險管理費是無抵押貸款的特點。不過,最終的費用還和兩個因素相關。另外,如果客戶要求提前還款,必須一次性還清,此外另加收剩余本金的5%作為違約金。
◎調查
應對中間業務收入考核
大部分銀行變著法子提高利率
實際上,這種變相收取貸款費用的情況并不是一家銀行獨有。記者昨日到市內多家銀行調查,發現包括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外資行都有這種對個人消費貸款或經營貸款收取各種名目費用的情況。
“現在大部分銀行都要考核中間業務收入,因此也會對包括消費貸款在內的貸款項目收取一筆中間業務收費,至于這筆費用是以什么名義收取的就不確定,我們行是叫‘服務費’或者是‘融資顧問費’。”某個人業務最多的國有銀行廣州市內網點個貸業務員昨日對本報記者說。
他透露,以前該行只有對企業主的經營性貸款收取“服務費用”,但是由于今年信貸緊張,也開始對消費貸款收了,“費用給得多的客戶就先發放貸款唄。業內基本都是這樣操作的。”據其介紹,該國有銀行目前會收取貸款金額1.25%—3.125%的費用,“一般是2.5%,根據客戶資質來上下浮動這一比例。”記者算了一下,該行雖然對外宣稱消費貸款只上浮10%,也就是7.315%,但是加上2.5%的費率,成本也超過9.5%。
“是這樣的,由于現在我們要考核中間業務收入,所以要將部分利息轉嫁為‘信貸安排費’。譬如原本要上浮30%,但現在我們只要上浮20%,外加一個點的信貸安排費,但實質上沒有很大的變化。”華夏銀行深圳分行某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而記者調查發現,其他銀行情況也基本類似,建設銀行廣州分行的一位客服員工說,消費貸款一到三年期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到7.31%,并一次性收取2%的服務費。
廣發銀行廣州天河分行的一位客服人員也表示,消費貸款有兩個項目,如果有房屋抵押,利率大概在8.06%左右,不收取任何費用。如果是沒有房屋進行抵押的信用貸款,通過信貸部門的審核之后,按照年利率7.315%計算,此外每月需要收取0.5%的帳戶管理費用,折合后年利率為13.315%。
此外,記者還向做小額消費貸款比較多的渣打、東亞和花旗三家外資銀行咨詢過。這三家外資行不約而同也表示會對消費貸款收取管理費用。
其中,渣打銀行廣州分行客戶經理稱,月收入1萬元左右的客戶可貸到8萬到10萬,三年貸款年限屆滿時,要向客戶收取0.69%的管理費和7.9%至9.9%的年利息。花旗銀行廣州分行目前沒有個人消費貸款產品,但是在上海,在8.8%基準利率計息基準上,再根據客戶的信用情況和還款能力上下浮動15%。此外,要收取賬戶管理費用。而東亞銀行也是以年利率8.8%計息,最高上浮20%的利率,另外收取0.23%每個月的管理費。10萬元每個月要還8818元,此外每個月的賬戶管理費是230多元,加起來差不多是9000多元。
◎分析
銀行是否存在集體違規難界定
合理性受到普遍質疑
昨日記者就此情況向廣東相關監管部門咨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一筆貸款另外收取資產管理費用理應是違規的。“貸款除了利息以外,銀行按規定是不應該收取其他費用的。”不過,該負責人強調,“按照我的理解,這是不合規的做法。但是未經法律專家認定。”
不過,還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醞釀中的銀行收費服務管理條例一直沒有出臺,貸款業務過程中收取各種費用是否違規還是個灰色地帶,其中利率和費率相加超出了四倍標準利率的合法上限是否違規,也難下判斷。
昨日南方日報記者還專門咨詢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系系主任陸軍。陸軍表示,央行對于利率上限是有規定的,但是目前監管部門好像沒有明確的指引規定不得對貸款業務進行收費。銀行收費也一直不透明。估計銀行不會集體犯規,應該是研究過才敢收的,但至于合不合理,就另當別論。
陸軍分析指出,估計銀行這樣做原因之一是想避開目利率上限的控制,資金緊張下議價空間提高。此外,除了利息收入考核外,銀行還要滿足中間業務收入等綜合考核,今年銀行利差有所擴大,不排除以此來平衡非利息收入。
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直接指出,“圈內人都知道銀行增加中間業務收入依靠‘變戲法’,但對圈外公眾來說,銀行收取管理費要提前告知,而且不得隨意使用低利率等帶有誤導性的字眼。”郭田勇表示,若果對外宣稱審核快、低利率,客戶辦理后才得知要支付年利率超過8%的管理費,銀行此舉至少涉嫌虛假宣傳,存在違規行為。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銀行在簽合同之前就告知有管理費,那樣算不上違規,貸款人可以選擇不辦理。“利率加管理費年費率高,它還是不違規,因為利率還在許可的范圍,管理費是要約,你還是可以不接受。”不過,據記者了解,目前大部分銀行都是強行收取這一筆費用,如上述某大銀行,該筆2.5%的服務費必須先交了才能夠拿到放款。
●相關報道
發改委公布銀行違規收取密碼掛失費名單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倩蔚)國家發改委昨日稱,針對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存在違規繼續收取國家明令取消的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的行為,發改委已對其進行查處。其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上個月存在違規收取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的事實。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已依法責令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將多收費用退還客戶,并將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今年3月,中國銀監會、央行、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免除部分服務收費的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從2011年7月1日起取消11類34項服務收費。
發展改革委稱,7月1日至5日,中國工商銀行吉林分行、內蒙古分行,中國銀行山西分行、寧夏分行,中國建設銀行重慶分行、河北分行、北京分行,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分行下屬部分營業網點,繼續收取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中信銀行鄭州分行營業部及同城支行營業部等18個網點7月1日至14日期間,興業銀行呼和浩特分行下屬部分營業網點7月1日至12日期間,青海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下屬西寧等25家縣級聯社7月1日至14日期間,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營業部7月1日至15日期間,繼續收取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
此外,中信銀行總行、興業銀行總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違反規定,擅自推遲取消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的時間,分別致使其銀行營業網點7月13日和7月9日后才取消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對上述三總行的違規行為,發展改革委將依法給予嚴肅處理。
專家指出,上述銀行公然違規收取相關費用,損害儲戶合法利益表明這些金融機構法制觀念淡薄,也反映有關部門的查處力度不夠有力。如果能夠對這些違規行為給予非法收入高達千萬元乃至億元的重罰,恐怕這些銀行就不敢將法規視若無物。南方日報記者 黃倩蔚 實習生 歐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