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聚焦“錢荒”
隨著銀根收緊,不少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在民營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和珠三角,民間借貸超常規發展——
1 擔保公司生意火
手續簡單拿錢快,民間借貸明顯升溫
江蘇省鎮江市鎮陽電子元器件廠是一家民營企業,廠長毛敏對媒體訴苦:由于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工廠資金無法周轉,甚至發不出工資,他不得不求助于民間貸款公司。“從他們那兒借錢很容易,手續簡單,只需用房產做抵押,很快就能拿到資金,解燃眉之急。不過利息高得很,短期月息四五分,折合成年利率則高達70%多!”他說。
浙江省溫州市相關部門的調查顯示,今年以來,溫州民間借貸利率明顯大幅度攀升,融資性中介機構出借利率高達39.65%,為同期基準利率的3—5倍。溫州市金融辦對350家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一季度末,企業運營資金構成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三者的比例為56∶28∶16,銀行貸款占比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個百分點,而民間借貸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了6個百分點。
在浙江嘉興,據當地人行支行測算,一季度全市民間借貸規模近400億元,其中借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約200億元,民間借貸規模比2010年四季度增長23.8%。
廣東民間借貸市場同樣火爆。廣州某投資公司工作人員黃銘隆透露,如果是拿抵押物作擔保貸款,貸款月利率為2.6%—2.8%;若無抵押貸款,月利率為7%—10%。
據了解,民間借貸形式主要包括無組織民間借貸和有組織民間借貸。前者主要有私人之間借貸、企業間借貸和內部集資等;后者主要為實業公司模式。而在擔保公司等實業公司名義下開展的違規高利貸性質的民間借貸活動,交易規模較大,隱蔽性也較強。
在民間資本最活躍的溫州,截至2010年底,融資性中介機構數量達1879家,包括186家擔保公司、1088家投資(咨詢)公司等。在民間,這些機構被稱為“地下錢莊”,也被統稱為“擔保公司”。今年,這個數字還在快速增長。
“一天好幾個擔保公司的電話,都知道我們缺錢,被‘高利貸’瞄上了。”浙江小企業主章先生說。
2 借貸負擔很沉重
貸款年化利率有的高達60%—70%甚至100%,掙來的錢不夠還利息
“正常的民間借貸不僅突破了地域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實現資金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可以有效彌補信貸資金對中小企業支持的不足。”溫州銀監部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溫州初創型企業主要靠民間借貸維持經營,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隨著經濟的發展,民間借貸市場活躍屬于正常現象。
然而,在“擔保公司”幌子下大行其道的非正常狀態下的民間借貸,卻令企業愛恨交加,令監管部門不勝煩憂。
《民法通則》規定,利息高于銀行同期貸款利息4倍就屬于違規的“高利貸”。事實是,目前民間借貸的違規情況普遍存在。北京某擔保公司客服人員對媒體透露,貸款100萬元的話,一個月的利息10萬元;如果錢要得急,月利息就是15%,等于15萬元。年化利率高達60%—70%甚至100%的“高利貸”也不缺客戶。
“‘高利貸’輕易別碰,頂多臨時周轉墊資。”盡管由于基準利率提高,令企業融資成本從2009年的76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95萬元,不得不暫時擱置擴展規劃,浙江金鱷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岸兵仍對高利貸敬而遠之。“拿紡織業來說,內銷利潤10%,做外單只有5%—8%,如果靠高利貸維系企業日常生產,掙來的錢還利息都不夠,死路一條!”他說。
據人行溫州支行監測,一季度全市擔保類融資中介機構借貸資金用于墊資續貸的比例高達63.7%。溫州市典當行的月利息從上年的2.2分漲到了目前的3分——這類短期墊資通常以天為計數單位,利息極高,加劇了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
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用工成本增加、訂單減少的情況下,一些企業最終被“高利貸”逼入絕境。“浙江80%的小企業靠民間借貸維持經營,有段時間月息達到一毛五,合年息就是180%,很多企業是這個月借了錢下個月就得關門,實在還不起。”金誠財富總裁韋杰說。
3 資金供需難對接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而民間資本充裕卻缺少投資渠道資金供需難對接
“利息這么高,我都想找幾個朋友合伙去放‘高利貸’。”北京市民劉女士接到擔保公司的電話后怦然心動。
大量擔保公司之所以能掛羊頭賣狗肉,通過放“高利貸”牟利,與目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而民間資本充裕卻缺少投資渠道有關。
擔保行業資深專家張國祥表示,銀行業務流程長、環節多,與中小企業“額度小、要得急、頻率高、周轉快”的信貸需求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對接,這給擔保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
溫州市銀監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上半年當地銀行加大了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中小企業貸款新增207.8億元,增長8.61%,占全部貸款余額的43.6%。但部分不符合銀行信貸政策要求的中小企業,以及對外投資過度、對資金依賴度較高的企業和部分信用實力較為欠缺的新開工企業,只能轉向民間借貸市場進行融資,客觀上推高了民間借貸利率。
溫州市經貿委的調查表明,一季度,當地以往貸款滿足程度較高的億元以上規模企業中,49.2%已開始感覺資金面吃緊,而中小企業更普遍感覺貸款難。全國工商聯近日的調研也顯示:90%以上的受訪中小企業表示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小微企業的融資狀態更為窘迫。
與此同時,銀行機構與民間的閑置資金紛紛加入民間借貸大潮。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在股票市場持續低迷、房地產市場被限購的情況下,部分資金通過擔保公司、理財產品、信托和民間集資等途徑,進入到民間拆借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中心支行的調查表明,有89%的溫州家庭(或個人)和56.67%的企業參與了民間借貸,當地民間借貸容量達到560億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民間借貸容易陷入借新還舊、越滾越大的惡性循環,一旦資金鏈斷裂,就會面臨巨額資金無法收回的局面。而在民間利率高企、民間放貸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民間借貸市場會形成泡沫,只有在利率不斷上升的預期下才能保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后果不堪設想。
這邊中小企業嗷嗷待哺,那邊大量的民間資本不惜冒險違規借助高利貸平臺獲益。如何消除阻滯,使“錢流”更順暢?
專家指出,從根本上說,要讓更多合規的金融機構樂意“扶小”,一方面要落實好現有政策,另一方面是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財稅扶持力度。
(人民日報記者 曲哲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