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艷
看起來很美的銀行理財產品霎時成了眾矢之的。
昨日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專欄)在香港表示,盡管作為衡量廣義流動性重要指標的M2增速已明顯下滑,但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代表的金融創新,導致金融機構的存款結構發生變化,為判斷當前的流動性帶來不確定性。
實際上,中金早在今年6月13日的研究報告中便指出銀行理財產品對流動性判斷的影響。其中指出,2009年下半年以來,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代表的金融創新發展迅速,雖然央行今年1月份叫停了純信貸類理財產品的發售,但債券類和股權類的理財產品發行量仍然屢創新高。
無獨有偶。監管層近日因理財產品點名批評個別中小銀行的消息也見諸報端。據稱,個別中小銀行通過發行高利率理財產品吸收存款,以繞過貸存比考核的不規范行為受到指責,被要求限期整改。
僅從披露了募集金額的信托類產品發售來看,5月發售已近4000億元,再粗略計入非信托和未披露募集金額的理財產品,中金估計今年5月理財產品的發售額已近萬億元。
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專欄)撰文統計稱,截至6月上旬,銀行理財產品總額已達7萬億元。今年以來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有6000多只,已接近去年全年總量,年化收益率已不斷提升,最高收益率甚至達到了7%。
中金報告指出,理財產品的大量發售導致居民存款下降。居民存款購買了理財產品,而理財產品大多數是融資票據、金融債券和各種企業債券,因此最終居民存款轉化成了企業存款和同業存款,其中同業存款并不計入M2,導致M2廣義流動性低估。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及研究部主管楊青麗(專欄)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銀行理財產品將原本在“表內”的存款轉到“表外”,增加了貨幣供應,對貨幣緊縮是一種對沖。
彭文生昨天在香港的記者會上指出,盡管5月末M2的增速已收窄至15.1%,但這些沒有包括在M2內的銀行理財業務,到期日有的僅幾天,有的幾周,最長也才2~3個月,流動性很高,實際上是廣義流動性資產的一部分,這也意味著M2增速的大幅下滑沒有正確反映實際情況,也導致社會融資增長總量并不清晰。
中金首席策略師黃海洲還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影響了股市。“理財產品高收益率、非保值的特征,反映它更多是用于滿足企業短期融資的需求,股市面臨了一定的資金擠出效應。”他說。
沈建光則認為,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在這輪銀行理財產品的追捧中,將承受最大的風險。他撰文指出:“在這場以理財產品為‘道具’的存款爭奪戰中,以股份制銀行為主的中小銀行攻勢最為猛烈……中小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也普遍高于大銀行。一旦貸款企業還款能力出現問題,中小銀行將是這場‘危機’的首個波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