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CPI繼續走高,負利率深化。目前,不少普通市民都把儲蓄性存款轉投向理財產品、基金等收益較基準利率稍高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在今年前五個月出現井噴。央行首次對銀行理財產品表示出關注。
5月以來銀行發行超短期理財產品的節奏明顯加快,與銀行攬儲壓力直接相關。本地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告訴記者,為完成攬儲任務,現在銀行幾乎達到“全員攬儲”,存款增量指標空前龐大。被看做是銀行攬儲的渠道之一,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不斷攀升,今年以來連續5個月,銀行理財產品月發行量超過1000款。
一家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經理表示,今年銀行理財產品不但數量上大增,且理財產品的收益也在不斷升高。今年初,多數理財產品的預計收益率都在年化2%~3%,目前多數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都達到了3%以上,甚至還有收益超過5%的產品,銀行利潤已經非常微薄。
由于市場普遍預期央行還將繼續加息,很多市民都不愿辦理長期儲蓄存款,而傾向于選擇期限在半年以內的儲蓄。記者注意到,相對于定期儲蓄,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也相對靈活,從3天到3個月,再到半年、一年。不少市民都是取出存款,再買理財產品,從儲戶直接變成投資者。“很多市民都是先看收益率,再關注風險。 ”某國有銀行理財師提醒市民,有的理財產品“標注”的收益率,都是預期最高收益率。據相關數據統計,16家上市銀行今年年初投資的仍在運行和已經到期的理財產品中,93%的產品無法跑贏CPI,超過九成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在與CPI的賽跑中敗下陣來。 首席記者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