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渤海銀行太原分行或成另一單“齊魯銀行案”
本報訊 據《投資者報》報道, 2010年11月,渤海銀行太原分行幾十位儲戶發現自己的上千萬存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網銀被轉走,當地公安機關已經立案調查,調查發現盜走客戶存款的不是竊賊,而是渤海銀行太原分行的員工。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些被盜存款并未進入銀行員工的腰包,而是被放貸給需要資金的人。
據了解,此案最后很可能被定性為“非法集資”,有業內人士稱,其影響力不亞于“齊魯銀行案”。
300萬存款變成十幾元
2010年11月15日下午,在太原工作的張女士拿存折到渤海銀行取錢時,被告知原來300萬的存款只剩下了十幾元。隨著公安部門的介入,存款被盜案件口子越撕越大。“大約涉及幾十人的存款,金額超過千萬,我估算至少2000多萬了。”消息人士對記者表示。
據了解,公安機關介入調查后,發現這并不是普通的“內鬼”盜款案件。通常,銀行員工盜取存款,基本上都是非法據為己有,而渤海太原分行存款被盜之后的去向卻頗為復雜。
據賈軍平介紹,此案中,銀行內部員工和銀行外的人相互勾結,由銀行外的人去鼓動他人到渤海太原分行存款,他們向儲戶承諾高于其他銀行的存款利息,同時也向儲戶隱晦地表達了存款的用途去向。“但老百姓金融知識太貧乏,沒意識到承諾高息本身就是違法的,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是按正常存款來對待的,一發現錢沒了才著急。”
在儲戶將錢存到銀行后,“內鬼”就通過網銀將存款轉到了貸款人賬戶。犯罪嫌疑人向儲戶承諾的高息,就來自非法貸款的收入。
或涉變相非法集資
熟悉案情的人認為,本案是變相的非法集資,犯罪嫌疑人以吸儲的手段“集資”,再將儲戶資金定向投入某個項目或貸款人,只不過他們是借助銀行的渠道,將非法集資變得合理化。
但這個案件究竟是“非法集資”還是銀行職員監守自盜?還有待司法機關的進一步調查定性。
風控漏洞還是銀行默許?
面對央行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緊縮貨幣的措施,銀行吸收存款壓力不斷加大,各銀行都有攬存沖動,不少銀行明里暗里使用各種手段高息攬存。去年5月底,渤海銀行山東分行就被多家媒體曝光高息攬存。去年9月份,銀監會發文公布一批存在違規攬儲問題的商業銀行機構和個人,其中渤海銀行也在被罰之列。
“即便是非法集資款,在攬存壓力下,銀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間接為犯罪提供了溫床。”業內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