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應維持一貫的穩健作風,因為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希望有比較穩健的收益和配置,銀行需要幫助客戶達到這種訴求;做好風險控制工作,包括做好投資標的風險把控,力保客戶穩定的收益;準確把握市場投資機會和熱點,緊跟市場形勢,同時避免將資金投到高風險的行業和領域。
發行量井噴、銷售異常火爆、預期收益率節節攀升……銀行理財產品自誕生以來從未像今年這樣“風光”。
然而,理財產品“風光”的背后,卻隱藏了在銀行間上演的“攬儲大戰”。作為近年來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成果之一,理財產品在帶動中間業務發展的同時,似乎背負了更多“責任”——在資金監管日趨嚴格的背景下,銀行紛紛通過發行理財產品的方式吸引客戶存款,理財產品有淪為銀行變相攬儲工具之嫌。與此同時,銀行通過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吸收的資金在銀行間頻繁、大規模轉移也引發了監管層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擔憂。
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走高
招商銀行“招銀進寶”系列之“日日盈”25號理財產品,期限7天,預期年化收益率5%;光大銀行陽光理財“T計劃”第12期產品,期限10天,預期年化收益率5%;民生銀行“端午特別計劃——非凡資產管理”D7第097期理財產品,期限7天,預期年化收益率4.35%……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銀行最近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節節攀升,成為理財產品市場的亮點:7天超短期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達到5%;1個月期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半年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多數也達到4.5%。而在去年,投資期限為半年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較高者只有4%左右,而1個月左右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多為3%。
分析人士認為,貨幣市場資金趨緊導致市場利率攀升是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銀行理財產品一半以上投資于貨幣和債券市場,而今年以來,央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對貨幣市場資金面影響較大,趨緊的資金導致利率上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隨之水漲船高。”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表示。
據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從5月28日至6月3日的一周內,共有313款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其中公布到期收益率的212款產品均實現了最高預期收益率。到期的理財產品投資對象多為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類、信貸類,其中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類190款,信貸類21款。
除政策影響外,季節性因素也是理財產品收益率走高的原因之一。“6月份資金面臨回籠,在這種壓力下,不管是從機構投資的角度還是資金運用的角度都有一定的資金回流需求。市場資金回流,但資金運用需求不減,就存在從其他市場吸收資金的需要,銀行對客戶群體的爭奪就會比較激烈。”某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表示,票據市場和債券市場等投資市場都會在6月份之前有騰規模的要求,金融投資品的價格也會呈上升態勢。資金可購買標的的收益率上升,也會使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隨之上升。
銀行借理財產品變相攬儲
貨幣市場利率上行使銀行有更大的空間將收益讓渡給投資者,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使這種讓渡成為必然。記者從多家銀行了解到,自日均存貸比考核6月起實施后,信貸投放超標而網點數量較少、吸儲能力較弱的股份制銀行面臨前所未有的攬儲壓力。為了存貸比達標,銀行紛紛通過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的方式吸引客戶、增加存款。
據業內人士透露,雖然銀行理財產品在資產負債表上不計入存款項目,但是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的計息期往往與存入期有幾日的差距,而到期后不少客戶又不會馬上將存款轉走,因此利用“時間差”增加存款余額成為銀行的通用辦法。
“通過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來緩解存款壓力,原來一般只發生在月末或季末,但日均存貸比考核實施后,這種方式將成為一種常態。滾動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以其能循環留住客戶資金的特性而受到銀行的青睞。”招商銀行一位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的短期性印證了上述觀點。據普益財富統計,上周1個月以下期理財產品發行數為127款,在所有期限產品中市場占比最高,達到44.41%;1個月至3個月期產品共發行87款;3個月至6個月期產品48款;6個月至1年期產品19款;而1年以上期只有5款。
“特別是一些3天、5天、7天的超短期理財產品,在設計時就有吸收存款的考慮,由于產品銷售期和贖回期都需要將資金在銀行凍結幾天,這樣會拉長客戶資金在銀行停留的時間,為銀行發放貸款創造空間。”方瑞表示。
資金轉移考驗投資管理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銀行競相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使客戶資金在銀行間大規模轉移的現象屢見不鮮。與股份制銀行相比,四大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因而近期大型銀行明顯感覺到存款流失的壓力。中信證券日前發布報告顯示,僅四大行4月存款就減少4938億元,交行4月存款大幅下降1014億元。
而這種存款轉移的狀況同樣發生在股份制銀行之間。“客戶為了追求資金的高收益和高回報,會比較市場中的產品進行選擇,而在貨比三家之后,的確容易造成資金在銀行間頻繁轉移。”招商銀行理財經理坦言。
事實上,銀行大規模發行高息理財產品的行為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央行行長助理李東榮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隨著存款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部分機構出現了大幅提高理財產品收益、變相提高存款利率等現象。這種情況會引發存款在銀行間頻繁、大規模轉移,干擾正常的金融秩序,不利于系統性風險的防范,也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
“光靠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是銀行吸引客戶、解決資金需求的根本途徑,銀行應切實提高投資管理水平,在滿足客戶追求資金穩健的同時獲得高收益的投資需求。”上述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負責人表示,具體而言,一是維持銀行一貫的穩健作風,因為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希望有比較穩健的收益和配置,銀行需要幫助客戶達到這種訴求;二是做好風險控制工作,包括做好投資標的風險的把控,力保客戶穩定的收益;三是準確把握市場投資機會和熱點,緊跟市場形勢,同時避免將資金投到高風險的行業和領域。記者 孟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