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降低發債成本,不少銀行將目光轉向香港市場,欲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目的是為了提高資本充足率和補充流動性。
證券時報記者 唐曜華
包括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在內,金融機構前5個月發行金融債券的數量、規模均較去年同期大增。據萬得資訊統計數據,今年前5個月金融債發行了63只、發行總額為9779.6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7%、93%。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瘋狂發債的金融機構主要為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以國開行為例,今年前5個月國開行發行了35只金融債,接近該行去年全年36只的發行量。通過發行35只金融債,國開行今年前5個月累計融資6049.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5.7%。
此外,去年金融債發行規模較少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及中國進出口銀行今年也加大了發債力度。其中,去年同期中國進出口銀行僅發行了1只金融債,今年前5個月發行數量則達到了9只。
除了政策性銀行以外,商業銀行的發債總體規模也較去年同期增加,尤其單家銀行發行規模明顯增加。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共有8家銀行發行了10只金融債,共發債融資625.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2%。雖然參與發債的銀行數量與去年同期相仿,但今年單家銀行發債規模有所增加。以城商行為例,去年同期3家城商行的發債規模均在10億以下,今年前5個月各家城商行的發債融資規模均在20億元以上。
在今年緊縮貨幣政策環境下,國內金融機構發債成本已較去年明顯提高。據萬得資訊數據,今年5月份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加權平均票面利率為4.5112%,去年同期為3.7067%。
為了降低發債成本,不少銀行將目光轉向了香港市場,欲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以來,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A股上市銀行先后公布了赴香港發債計劃。
多家銀行均稱,發債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資本充足率和補充流動性。今年監管部門實施新監管標準后,對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底限要求分別提高至11.5%、10.5%。若貸款出現過快增長,資本充足率還需進一步提高。
實際上,在今年第一季報告中,有13家上市銀行公布了資本充足率,這些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均出現下滑,13家銀行平均下滑了0.44個百分點。